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节水灌溉中的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等.经攀枝花市农林院研究表明:本市果树微灌方式根据品种不同,可采用微喷灌和小管出流.果树微灌-般较沟灌亩增产32.37%,节水31.17%,亩增纯收益926.57元.此外,石榴微喷灌能减轻蚜虫为害,在花期减少施药次数,利于蜜蜂传粉,增加坐果率,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
李小光 《甘肃农业》2004,(8):108-108
一、小管出流技术简介小管出流灌溉技术是利用管网把压力水输送分配到田间 ,用塑料小管(内径d =4 PC塑料管 )与末级输配水管道 (毛管 )连接 ,使灌溉水流入环绕每株果树的环沟或树行格沟 ,浸润沿沟土壤 ,适时适量提供作物所需水分。这种灌溉系统与滴灌系统相似 ,只是把滴灌系统  相似文献   

3.
根据枣树间作或单种情况,宁夏压砂地枣树种植补灌技术可选择滴灌、小管出流补灌技术。在瓜枣间作、薯枣间作种植区选择滴灌补灌技术,在枣树单种地区选择小管出流补灌技术。并根据试验监测资料,提出了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枣树微灌技术补充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4.
微灌灌水定额与灌水周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技术是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 :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 ,可以实现局部灌溉。以断续滴出的形式供水时称为滴灌 ,以喷洒的方式出流时称为微喷灌。此外 ,还有涌泉灌、小管出流等方式。但在实践中形成完整理论并广泛使用的主要是滴灌和微喷灌技术 ,本文所指的微灌即指这两种。1 确定灌溉时机水分以液态形式在植物组织间运动 ,以蒸汽形式蒸发到空气中。只要根系能够提供作物全部的水分需要 ,就无需灌溉。当作物叶片外部大气对水分的需要多于根系所能提供的水量时 ,作物体内出现亏缺 ,导致作物因失水引起部…  相似文献   

5.
微灌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而农业用水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节水、高效灌溉技术之一,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灌技术是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微灌技术主要有滴灌、微喷、小管出流灌和渗灌四种。脉冲式微灌技术属于微喷灌,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灌水均匀度高且抗堵塞;其次,系统灌水流量与工作压力可调,这一特点使之在用于施肥、…  相似文献   

6.
苹果高效节水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含水率、生育期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于2009年3-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营坊村昆利果品基地布设了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覆膜沟灌3套高效灌溉施肥技术模式,以常规树盘灌溉作为对照。分别在苹果树萌芽期、花后期、幼果膨大期、成熟期和封冻前灌水施肥,依据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效率以及田间土壤实际含水率等因素确定适宜灌水量。结果表明:1)在3种灌溉方式处理中,环绕滴灌、覆膜沟灌0.00~180.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较高且相对比较稳定,树盘灌溉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大。2)在整个生育期内,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覆膜沟灌处理分别比树盘灌溉减少灌水量58.700%、50.100%和34.400%;果园耗水量较树盘灌溉分别减少33.500%、28.600%和19.600%。3)产量方面,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覆膜沟灌产量分别比树盘灌溉高6.000%、5.300%和2.900%;环绕滴灌产量达到3034.7kg/667m2;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且达到9.6kg/m3。总体来看,环绕滴灌、穴贮肥水小管出流和覆膜沟灌是较好的节水技术模式方式,值得在果园灌溉中因地制宜的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桃树为水分敏感型树种,灌水量要求较为严格。在桃树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40%~60%范围以保证枝条生长和生产优质果品,低于此范围应及时进行灌溉,高于此范围应及时排水深翻。桃园主要灌溉方法有地表灌和微灌,有经济条件的果园建议使用小管出流和滴灌等微灌灌溉方式,经济条件欠佳果园可以采用沟灌和分区交替灌溉等地表灌溉方式。1地表灌1.1沟灌。成龄桃树生长季一般灌水4次,第一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小管出流环沟灌溉土壤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和环沟内水流推进模型,并用数值法求解,应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小管出流环沟灌溉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正>由我院土肥所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塔里木特色果树微灌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干旱区成龄红枣微灌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环塔里木盆地快速发展的特色林果业要求,以提高成龄红枣水分利用效率、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红枣微灌灌溉制度、形成优化微灌技术。项目自2007年执行以来,3年时间内,以环塔里木地区最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资源相对贫乏,而山区果园多采用漫灌方式进行灌溉,对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费.通过对宁夏西吉县聂家河流域果树小管出流补灌试验,分析和探讨了该地区主要果树的土壤水分和耗水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几种果树小管出流补灌制度,为该地区果园水分合理管理提供依据,也为当地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试验研究成功的局部灌溉技术,是利用φ4的塑料小管与毛管连接作为灌水器,围绕每株果树修一条灌水环沟,在重力和毛管力的作用下湿润果树根区土壤。对于株距较小的植物,可以将环沟改为顺行直沟,每隔一定距离用土埂隔开形成格沟。一般环沟的直径为果树冠径的2/3,格沟的长度2~3厘米,沟的深度10~20厘米,底宽10~15厘米,小管的出流量每小时120~200升。这种小管涌流灌水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防堵能力强,水的过滤要求低。一般只需要安装80目/英寸(32目/平方厘米)的筛网过滤器即可。  相似文献   

12.
微灌包括滴灌和微喷两种类型,在黑龙江省引进与应用研究已有十几年历史。微灌技术首先在果树节水方面得到了全面推广并走向成熟,继而在大田作物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乡“菜篮子”工程的大力发展,全省各地正大面积推广塑料大棚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总面积已经接近30万亩。与之相配套的  相似文献   

13.
胡美华 《新农村》2004,(9):10-10
微灌包括滴灌和微喷,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和土质贫瘠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高效经济作物的设施栽培。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自1995年引进北京绿源灌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镶式滴灌管和微喷等微灌产品以来,微灌技术在62个县(市、区)生产中得到了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已成为浙江省重点示范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民勤县特色林果业小管出流节水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勤县特色林果业配备小管出流节水设施的应用进行探讨与交流,为小管出流的推广与实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让小管出流节水技术更好地服务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温室大棚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沟畦灌,水的利用率只有40%,进入90年代,国家对农业节水灌溉更加重视,投入相对增加,各地纷纷建立了设施农业的示范点,促进了微灌节水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并且引进了以色列、美国、法国、韩国等国的部分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国内温室大棚蔬菜栽培的灌溉有了较大的发展。1、温室大棚微灌的种类与特点1.1微灌的种类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温室内,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用于温室、大棚的微灌系统主要有滴灌和微喷灌两种。1.1.1滴灌滴灌是利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成龄红枣微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干旱区红枣微灌技术发展需求,采用目前最常用的滴灌、涌泉灌、微喷灌三种微灌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从产量、品质、生理性状、根系分布及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表明,微喷是成龄红枣最适宜的微灌技术形式,其次为滴灌,涌泉灌的效益最差,其中微喷、滴灌三管、滴灌双管处理与地面灌相比,均能增产10;以上,减少灌溉定额40;以上.同时初步确定成龄红枣微灌适宜湿润比为40;~70;,微喷灌采用70;的湿润比,滴灌采用40;~50;的湿润比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74年首次从墨两哥引进滴灌技术,迄今已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九五"期间共发展微灌面积210万亩.微灌的方式也从最初单一的滴灌发展成为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渗灌等多种方式的灌水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果园和经济作物的灌溉;部分干旱缺水地区利用窑蓄水在大田粮食作物灌溉上也使用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示范研究取得成果北京市共建立6个示范区,总面积193公顷,其中蔬菜80公顷,果树113公顷,主要安排在通州和顺义等区县。通过综合运用微灌施肥等核心示范技术,地膜覆盖、生草覆盖、培肥保墒、抗旱制剂、滴灌专用肥等配套农艺技术,以及墒情监测、量化灌  相似文献   

19.
滴灌具有省工节水、降低能耗、保护土壤环境、增产增效等优点,是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的一项先进适用技术.但滴灌使用中出现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滴灌性能,甚至造成系统报废,损失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滴灌系统本身对灌溉的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内镶式滴灌管,如系统设计缺陷,或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滴灌系统堵塞,各地在推广微灌过程中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华北区耗水型果树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耗水型果树减蒸降耗及种植管理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苹果、梨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梨以外围沟灌最优,局部灌溉次优,漫灌最差;苹果以局部灌溉最优,小管出流次优,漫灌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