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西部属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域荒山较多,为了改善辽宁西部的自然环境状况。积极的运用抗旱造林技术,才能实现辽西地区荒山造林、改善自然环境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植树造林,提高成活率是改善生态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辽西地区实际,对当地春季造林要点进行总结,以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植树造林,提高林木造林成活率是改善生态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辽西地区实际情况,对当地春季造林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树种选择、整地、选苗及起苗、苗木处理、栽植等内容,以期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辽西半干旱地区封山绿化的目的,改善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选用生命力顽强、耐干旱、适应性好的侧柏进行育苗造林,就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科学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西地区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克服当地土壤贫瘠、干旱缺水等造林困难。对提高油松育苗、造林成活几率,改善当地林地覆盖状况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西半干旱区域的侧柏育苗与相关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属于乡土树种,由于其寿命较长,且具有理想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耐瘠薄和耐干旱区域,加大侧柏的种植力度,其生长效果相对比较理想,因此,侧柏主要生长在丘陵山地、石质裸岩地貌。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辽西为半干旱地区,当进行侧柏的种植后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先进行侧柏生物学特征的分析,然后对辽西半干旱地区侧柏育苗技术予以阐述,最后研究其相关造林技术,意在改善此区域整体自然环境,以促进其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辽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这里常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和荒山荒地较多的地表概况,为彻底扭转这一状况,辽西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包括开展植树造林和荒山造林工作。在开展这些工作时,必须依据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做好抗旱造林工作,切实改善辽西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北”地区建立防护林体系,对改善区域自然环境、恢复生态平衡、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三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雨量少、风沙大、水上流失严重、土地瘠瘦,造林比较艰巨,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促进“三北”地区造林事业的发展,提高造林成效,笔者根据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造林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结合在生产中的经验,对干旱地区造林几项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西部处于干旱少雨地区,该地区与科尔沁沙漠接壤,面临着被沙漠侵蚀的危害。为提高当地的抗沙能力,要对脆弱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在辽西半干旱地区使用合理造林技术,进行封山绿化。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常年受到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不足1000mm。由于当地土地贫瘠、土壤肥力不足,所以林农业发展滞后,土地荒漠化严重。为了提高当地的绿化面积,改善现有状况,积极的引进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将是提高该地区绿化面积、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刘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63-64
杨树的抗寒、抗旱能力强,是辽西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之一.该文结合辽西地区当地实际,对辽西地区杨树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提高当地杨树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西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空气干燥,风沙大,蒸发量大,土壤沙化,造林成活率低,是该地区造林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贫瘠等现象造成树木很难生长,为了改善当地恶劣的环境,利用人工造林改善环境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方法。基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帮助林木成活率增高的目的,本文主要对造林技术进行分析,通过选树、整地、壮苗、培育等方面提出科学的造林技术,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使用,以期增加树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成活率,从而达到对干旱地区地质环境进行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根据山杏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长结果习性,提出了山杏平茬更新技术,以期为辽西地区山杏栽培及提高结实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有效地提升当地生态环境,就要加强荒山造林工程的大力发展。对于荒山造林还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的环境条件进行正确的造林技术和造林理论。还要科学的选择适宜当地的合适树种,通过科学规划,合理使用造林技术并对后期的荒山造林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从而达到造林树种的成活率和荒山改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集流蓄水整地是提高自然降水有效利用率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通过提前一季或一年的整地,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控制水土流水、提高土壤含水率。辽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小,素来十年九旱,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春夏严重干旱是制约造林绿化成效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位于辽宁省西部大力加强了造林建设工作,已经形成比例较大的中幼龄林,至2015年末,辽西部半干旱地区中幼龄林面积占整个乔木林面积的70.45%,蓄积量占森林蓄积量的45.55%,中幼龄林已成为辽西部半干旱地区朝阳市重要的森林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差,导致地区的造林存在成活率低、植物生长稳定性差、林业资源保存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效率。为了能够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将目前所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有效的搭配使用,这样可最大限度提升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辽西地区造林过程中,造林工程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该文对影响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具体对策,希望对辽西地区及同类地区开展林业造林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差,导致地区的造林存在成活率低、植物生长稳定性差、林业资源保存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效率。为了能够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将目前所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有效的搭配使用,这样可最大限度提升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