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稻,麦,棉,茶,黄瓜,油菜等作物上一系列农药喷撒试验和生产性示范表明,采用对靶喷撒技术和相应的喷撒手段,可显著提高农药在有效靶区的沉积率,农药用量可%-50%,喷雾用水量可降低95%以上。农药对靶喷撒技术是根据病菌或害虫在作物上的分布,作物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农药雾滴在株冠中的行为的综合研究所提出的化学防治法的一项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2.
百菌清复合剂防治保护地黄瓜霜霉病效果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辽阳市保护地生产发展很快 ,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全市有保护地黄瓜 6 6 6 7hm2 ,出现了黄瓜专业村和许多靠种植保护地黄瓜而脱贫致富的专业户。但是 ,由于保护地黄瓜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多年连续种植 ,致使病害逐年加重。 1997~1998年调查 ,全市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  相似文献   

3.
罗林钟 《植物医生》2003,16(2):38-39
在采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蔬菜的条件下 ,由于其高温、高湿、封闭的环境 ,加之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如 :黄瓜、番茄、辣椒等长年单一种植 ,不进行轮作 ,因而病害越来越重 ,特别是灰霉病近几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严重影响到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往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靠频繁施药来控制其危害 ,不仅成本高 ,费工费时 ,而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量高 ,对人体有害 ,影响蔬菜的出口创汇。因此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防治不能一味依赖化防 ,而应从改善保护地的生态条件入手 ,围绕降温进行综合治理。1 生态控病1…  相似文献   

4.
黄瓜黑星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蔬菜,具有分布广、种植面积大、产值高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北方,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地中80%以上种植黄瓜,不仅给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且使消费者四季都能吃上鲜嫩的黄瓜。但自80年代以来,从我国东北三省的部分城市开始,北方不少城市的黄瓜受到了黄瓜黑星病的为害。这种病不仅为害黄瓜茎叶,更主要的是直接加害瓜条,造成大量病瓜、畸形瓜,丧失商品价值。轻则损失15~20%,重的30%以上,甚至毁种,更为严重的是黄瓜黑星病可以通过种子作远距离的传播,直接威胁着全国广大的黄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诱发黄瓜幼苗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发的霜霉病是威胁黄瓜生产尤其是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嫁接育苗和农药防治来缓解该病的危害,但由于农药用量大及次数频繁,往往导致黄瓜中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因此,黄瓜的抗病性育种及寻求提高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方法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丁秀美 《植物医生》2009,22(5):18-19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病害.它具有传播快、潜育期短、来势凶猛、为害严重的特点。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牛与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栽培黄瓜.其生长环境更利于陔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保护地栽培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保护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和连年种植,造成了黄瓜灰霉病的严重发生。通过调查和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黄瓜常见叶面病害识别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胶东地区保护地黄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连年种植,一些叶面病害普遍发生,尤其是2009年,1~3月份气温不稳,昼夜温差大,黄瓜靶斑病普遍发生,一些农民不能正确识别,误当做细菌性角斑病防治,延误了最佳防治适期,造成了较大损失,甚至毁灭性为害.笔者对保护地黄瓜常见叶面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试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及菌源积累等原因,导致黄瓜病害在宣汉县逐年加重。2004年调查,全县黄瓜病害以枯萎病和霜霉病为害最重,病田率达97.6%,产量损失25%以上。对黄瓜病害的防治,瓜农主要采取多次大量施用农药,甚至不考虑安全间隔期,造成黄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露地黄瓜的防病栽培技术。1实行轮作,深沟高厢种植种植黄瓜的土地应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6年,至少2年以上,不能轮作的也要尽量换茬种植,避免重茬。土壤应深翻30cm左右,开好主沟、背沟、边沟,做到三沟配…  相似文献   

10.
黄瓜病虫害种类多,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生产连作重茬,致使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已成为黄瓜生产的主要障碍。目前,生产上防治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如果超剂量、频繁喷施农药,不仅投资大、效果差,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还污染土壤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浅议农药粉剂在保护地的使用黄宏英,屠予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由于实施菜蓝子工程,我国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扩大,现已约达400万亩。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老菜区老棚多、茬次多、病害多、农药超量使用,用常规的喷雾施药已无法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农药的不良副作用是一种消极因素。本文论述了产生这种副作用的原因,指出问题在于常用的粗放施药方法药剂沉积效率太低面常规喷撒方法又缺乏严格的喷撒技术指标。提出应发展农药的对靶喷撒技术,提高药剂在有效靶区的沉积效率,以减少药剂向非目标靶区的飘移损失,使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更趋完善。文章介绍了对靶喷撒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过程中所用农药成本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蔬菜生产农药成本总体情况。基于国内不同省份露地种植的黄瓜、番茄、茄子、菜椒、豆角等10种蔬菜的农药成本,比较不同蔬菜种类生产所需农药成本差异,以及不同省份蔬菜生产所需农药成本差异。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适多种作物生长。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稳步扩大 ,尤以日光温室黄瓜面积为最大。但在生产过程中 ,黄瓜病害越来越突出 ,成为制约土地产出 ,提高收入的主要障碍。1 病害发生危害情况黄河三角洲地区日光温室黄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年年发生,为害严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是保护地黄瓜最重要的病害。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根据我们试验的结果:1 病害发生与温湿度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发展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湿度。孢子囊在5—30℃均可萌发,适温在15—20℃,侵入的温度为10—25℃,最适温度是16—24℃,若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湿是发病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KCl及NaCl电解水对黄瓜生长、果实品质及病害防效的影响,以3种电解水定期喷施大棚黄瓜,测定黄瓜生长指标及果实外观与营养品质,并测定其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除KCl微酸性电解水组的黄瓜叶面积显著高于农药组外,喷施电解水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喷施KCl电解水可提高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显著降低果实弓形高度,与自来水和农药对照组相比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3%和37.6%,单果质量均提高11.0%,但总产量增加不明显;喷施NaCl电解水可显著增加果实糖酸比。NaCl和KCl电解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为72.2%和69.0%,与农药组防效相当;KCl微酸性电解水组防效稍低,为61.1%。NaCl和KCl电解水及KCl微酸性电解水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差,分别为30.5%、26.4%和9.4%,显著低于农药组。研究表明,与NaCl电解水相比,喷施KCl电解水不但可替代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还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黄瓜是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品种,经济价值高,群众喜受,黄瓜枯萎病是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轻的发病率10—20%,重的50%以上,甚至毁种,病害为害程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则加重。防治黄瓜枯萎病尚无理想的药刘。利用南瓜根系强大对黄瓜枯萎病菌有高度抗性的特点,用南瓜做砧木,黄瓜做接穗,嫁接换根,能有效的防治枯萎病,防效达到95%—100%,并能减轻疫病的为害程  相似文献   

18.
大棚黄瓜霜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洋县大棚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它具有传播快、潜育期短、来势凶猛、为害严重等特点。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栽培黄瓜.其生长环境更有利于该病的发生。经过几年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以推广健身栽培、实施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防治为核心、辅之化学防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彩军 《植物医生》2000,13(4):24-24
枯萎病、霜霉病与白粉病是黄瓜的三大主要病害 ,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普遍发生 ,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受害损失最重。现介绍防治技术以供参考。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2号、津研4号、津春4号等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保护地栽培注意通风透光。3.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地方与水田轮作。4.嫁接。利用黑籽南瓜的抗枯萎病能力作砧木嫁接黄瓜 ,防效达90 %以上 ,还可兼治黄瓜疫病。5.生态防治。在保护地内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药剂在保护地黄瓜上的沉积分布及其对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利用农药雾滴采集装置收集农药雾滴,以诱惑红为示踪剂测定农药沉积量,通过DepositScan软件测定雾滴覆盖率,分析药剂在黄瓜冠层的沉积分布与其对蚜虫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螺虫乙酯、吡虫啉、吡丙醚、噻虫嗪和啶虫脒6种药剂的沉积量与雾滴覆盖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分布趋势均表现为顶部>中部>底部;药后1 d和3 d,不同药剂对同一冠层部位以及同一药剂对不同冠层部位黄瓜蚜虫的校正防效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且防效均达65%以上。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按田间推荐剂量喷雾防治黄瓜蚜虫时,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黄瓜冠层顶部,沉积量占到总沉积量的1/3以上,在冠层中部和底部的沉积量相对较少,但沉积到冠层中部和底部的农药剂量仍能发挥良好的防治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防治黄瓜蚜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