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Z1)
综述了单胞藻各种浓缩方法——自然沉降法、化学浓缩方法和离心浓缩方法的研究概况,详细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超滤技术作为浓缩、分离过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超滤作为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单胞藻浓缩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中空纤维超滤技术浓缩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的过程中操作压力、藻液起始浓度、浓缩时间等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16MPa,藻液起始浓度为75-100万何mL,浓缩时间为6~8h的条件下,平均膜通量最大为527L/(m^2·h)。实践证明,利用中空纤维超滤浓缩机高效浓缩单细胞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超滤浓缩柠檬皮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Ⅱ型管式超滤器,详尽地探索了超滤法浓缩柠檬皮果胶提取液的可行性。浓缩果胶液最佳超滤膜是切割分子量为5万道尔顿的聚丙烯腈膜。超滤浓缩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45℃、pH3.0、压力pc(pc=0.2055C-1507MPa)。超滤果胶的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GB246-8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采用超滤工艺浓缩麦芽糖液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子量为6 000 Da的超滤膜,分别浓缩40%、15%的麦芽糖液,考察麦芽糖液的超滤浓缩效果及反洗对膜性能的恢复效果。[结果]超滤膜浓缩40%的麦芽糖液时,超滤通量衰减迅速,堵塞明显;但采用同样的超滤膜浓缩15%的麦芽糖液时,超滤通量较大,且衰减较慢,效果理想。麦芽糖葡萄糖值(DE值)由滤前的43%达到滤后的50%;透光率由滤前的91%T达到滤后的98%T。[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麦芽糖产品的透明度、延长产品保质期等,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将超滤浓缩单胞藻分别以25%、50%、75%和100%的比例与鲜活饵料配合用于培育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幼虫,通过对虾夷扇贝苗种培育过程中幼体生长发育指标的观测和水质指标的分析,研究了浓缩单胞藻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00%浓缩藻组水质较稳定;培育前期,25%、50%的浓缩藻组对苗种无不利影响;中后期幼体的附着率、成活率均高于单独投喂鲜活饵料的对照组,表明在幼体的中后期可完全投喂浓缩单胞藻饵料。 相似文献
7.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4)
将超滤浓缩单胞藻分别以25%、50%、75%和100%的比例与鲜活饵料配合用于培育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幼虫,通过对虾夷扇贝苗种培育过程中幼体生长发育指标的观测和水质指标的分析,研究了浓缩单胞藻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00%浓缩藻组水质较稳定;培育前期,25%、50%的浓缩藻组对苗种无不利影响;中后期幼体的附着率、成活率均高于单独投喂鲜活饵料的对照组,表明在幼体的中后期可完全投喂浓缩单胞藻饵料。 相似文献
8.
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超滤浓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生产鸡毒支原体灭活疫苗的抗原浓缩工艺。[方法]采用Millipore中型盒式超滤系统对鸡毒支原体灭活抗原进行超滤浓缩试验,并利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不同倍数浓缩滤液的吸光度变化。[结果]消毒液高压灭菌后无细菌污染,超滤仪回流液循环后、抗原浓缩前后均无细菌污染。瑞氏染色后发现,除尾液样品中无支原体外,其他样品中均可见形态不规则、蓝色的支原体菌体。使用100K超滤膜堆浓缩后,支原体抗原无泄漏。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而上升。原液浓缩5、10、15倍后,吸光度分别增加了0.718、1.2815和1.4645。[结论]此次试验建立了适合于鸡毒支原体抗原超滤浓缩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鸡毒支原体疫苗及其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浓缩单细胞藻后超滤膜的几种清洗方法,探讨了物理法清洗的持续时间,比较了3种清洗剂(5.0 mL/L HCl、5.0 g/L NaOH和5.0 g/L NaClO溶液)的清洗效果,以及水温对5.0 mL/L HCl和5.0 g/LNaClO溶液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单细胞藻后,污染超滤膜的几种清洗方法的最佳清洗时间分别为,用物理法反冲洗30 min,用5.0 mL/L HCl溶液冲洗10 min,用5.0 g/L NaClO冲洗10 min。水温小于30℃时,采用5.0 g/L NaClO溶液清洗效果较好,膜恢复率为95.1%;大于30℃时,采用5.0 mL/LHCl溶液清洗效果较好,最高恢复率为95.9%。 相似文献
1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研究了浓缩单细胞藻后超滤膜的几种清洗方法,探讨了物理法清洗的持续时间,比较了3种清洗剂(5.0 mL/L HCl、5.0 g/L NaOH和5.0 g/L NaClO溶液)的清洗效果,以及水温对5.0 mL/L HCl和5.0 g/LNaClO溶液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单细胞藻后,污染超滤膜的几种清洗方法的最佳清洗时间分别为,用物理法反冲洗30 min,用5.0 mL/L HCl溶液冲洗10 min,用5.0 g/L NaClO冲洗10 min。水温小于30℃时,采用5.0 g/L NaClO溶液清洗效果较好,膜恢复率为95.1%;大于30℃时,采用5.0 mL/LHCl溶液清洗效果较好,最高恢复率为95.9%。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是一类寄主范围广、致病性强、适应性强的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对至少包括鳞翅、鞘翅、膜翅、同翅、双翅、半翅、直翅等15目、149科、521属、707种昆虫有寄生作用;特别对于鞘翅目及鳞翅目昆虫具有较强毒力.此外,还包括至少6科、7属、13种蜱螨目寄主(李增智等,1996).在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其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虫口,且不伤害其他天敌昆虫和有益生物,从而可以有效地与其它杀虫因子协同作用并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完全符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宗旨,同时由于其容易大量生产,防治成本较有竞争力,因而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沼液浓缩的液态有机肥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发酵是解决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然而发酵残余物——沼液的处理利用成为限制厌氧发酵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沼液中富含养分及活性物质,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在农田承载力和运输成本的双重约束下,沼液浓缩制肥技术迅速发展。沼液浓缩不仅可以减少储存和运输成本,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体积沼液中的养分含量,复配成高品质有机肥,分离后的水还可回用或达标排放。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现阶段的沼液浓缩技术及浓缩液利用现状,分析了不同浓缩技术的优缺点及浓缩液制肥潜力,并对沼液的应用潜力提出了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适用于沼液浓缩的低污染高截留超滤(UF)膜孔径,选取鸡粪沼液为浓缩对象,采用膜孔径为500、100、50、30 KD的UF膜(平均膜孔径分别为20、6、4 nm和3 nm)进行浓缩处理,考察不同孔径UF膜对沼液浓缩过程中养分和风险污染物迁移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孔径UF膜的水通量均呈现快速降低-平稳-再降低的三段式现象,整体降低38%~49%,且低孔径膜下降更为明显。不同孔径UF膜对沼液中有机质的截留效果整体差异不显著,对TP、TN、TK等养分的截留率随孔径缩小而逐渐提高。同时,不同孔径UF膜对Ca、Mg、Fe和Zn 4种中微量元素的截留性能相似,对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截留性能也随孔径的缩小而逐步提升,对Cu和Pb的截留率均可达到100%。综合稳定水通量、养分截留和风险污染物富集,确定适用于沼液浓缩的UF膜孔径为100 KD。 相似文献
15.
日本高密度培养轮虫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22(4):299-305
对日本高密度培养轮虫Brachionus spp.的方法、原理和技术进行了综述:1)采用浓缩的淡水小球藻作为新食物以取代微绿球藻和面包酵母;2)培养液中充入氧气以防止缺氧;3)自动添加HCI使pH控制在7左右,以促进总氨解离为NH4 和OH-;4)用尼龙滤板清除过量的悬浮有机质;5)加入去泡剂以减少培养液和轮虫被泡沫吸附而流失.采用这些技术可使轮虫培养密度增加到1~2万个/mL,比传统方法提高100倍以上,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最近,日本采用连续的滤膜装置(CMFU)开发了一种新的流水培养系统,其中NH4 和溶解有机质都被滤除,轮虫密度可达到16万个/mL,成功地开发了轮虫的超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16.
西施舌增养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在中国的增养殖研究现状,并对其进一步发展中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研究建立室内立体附苗与稚贝立体培育技术、重点攻克大规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及优化增养殖技术措施等观点,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头足类种群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头足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同时在海洋生态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头足类种群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结构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了基本的手段,其中利用耳石对其生长和产卵季节等进行推算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应用,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鉴定还应结合其基础生物学,特别是分类学、生活史和洄游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能源甜高粱育种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简要介绍了高粱及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起源分类与在农业产业中的作用,同时对高粱杂交育种历史进行回顾。并对杂交体系中的遗传资源与种质资源角度进行阐述。探讨目前甜高粱杂交的种质资源与育种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能源甜高粱的育种目标和设计思路,并希望引起各界对甜高粱育种与能源产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头足类种群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足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同时在海洋生态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头足类种群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结构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了基本的手段,其中利用耳石对其生长和产卵季节等进行推算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应用,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鉴定还应结合其基础生物学,特别是分类学、生活史和洄游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