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评价捷击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几种药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以来棉铃虫在舞钢市棉田形成为害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给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筛选对棉铃虫有较好防效的化学药剂及有效使用剂量,2007年对引进的8种化学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5.
6.
0.6%木烟碱EC是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农作物害虫有触杀作用。为进一步验证其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于2006年7月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防治甜玉米棉铃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甜玉米主要害虫棉铃虫,筛选多种高效、低毒药剂对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5%甲维、1.8%阿维菌素乳油、益万农Bt粉剂对棉铃虫和玉米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本文拟就5%氟铃脲乳油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又称番茄蛀虫,分类上属鳞翅目夜蛾科,为杂食性蛀果类害虫。近年来随着我省冬季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为该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其为害日趋严重。该虫主要危害番茄、辣椒、茄子、瓜类和豆类作物。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亦食害嫩茎、叶和芽。幼虫危害番茄果时,具转果习性,即幼虫蛀人果内咬食,形成蛀孔后又转它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花园村进行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以1 000~1 200 ml/hm2喷雾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防效在86%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Bt杀虫剂、新棉安和生霸1号三种微生物农药在新疆棉田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喷施微生物农药后幼虫的转移危害活动减少,生霸1号有明显的保蕾保铃效果;新棉安和Bt杀虫剂有一定的保铃效果,但受害蕾数量上升.对幼虫的杀虫效果,生霸1号最佳,其次为新棉安,而Bt杀虫剂最差.被Bt和HaSNPV感染的残存幼虫可以完成正常发育,死亡率上升缓慢,可以继续造成一定危害.棉田使用新棉安和生霸1号,喷药当时到24h后均可保持很高杀虫效果,而48 h后效果明显下降,72h后效果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_(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用药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使用转基因抗虫棉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2代百株累计卵量在400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时间应在300粒左右,随后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时应进行第2次防治;3代百株累计85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应在50~70粒开始,第2次应在百株幼虫45头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钱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67-5469,5480
综述了国内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行为习性、种群消长、天敌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成因机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猖獗危害与虫源基数及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搜集和整理了河北省正定1972~1993年棉铃虫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并运用相关矩阵法对世代间卵量、幼虫密度、成虫始期、历期和蛾量间关系及2~4代卵量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找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原因。结果表明:(1)越冬蛹数量加大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基础,1~3代幼虫密度与越冬蛹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虫源积累是棉铃虫猖獗危害的重要原因。2~4代累积卵量与上代累积卵量、幼虫密度、蛾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建立了幼虫密度与上代史源的关系式;(3)各代间成虫始蛾期里正相关,但发生期早晚与蛾量及下代卵量、幼虫密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二三代累积卵量与5月下旬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9,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温室效应对棉铃虫发生和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作了评述和讨论。当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时,估计我国平均气温将升高2.69℃。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棉铃虫发育速度加快,存活率和繁殖力提高;棉铃虫在全国四大棉区年发生世代数将普遍增加1代,此外,还会影响棉铃虫的滞育率和越冬基数,棉铃虫越冬界限将向北推移。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我国降水格局的改变也会影响棉铃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8.
防治棉铃虫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二代棉铃虫自然严重发生条件下,选用8种药剂及其混用处理,分别于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代卵高峰期施药1次,Bt与甲久乳油及水胺硫磷混用防效较好;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硫丹和胺西菊酯防效较好,其次为快杀灵、乐斯本和丙溴磷。  相似文献   

19.
1993~1995年,在晋中祁县从5月上旬到8月底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对棉铃虫的发生代数、发生时期等进行了观察。晋中特早熟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后各代约间隔一个月发生。造成为害的主要为2代,3代次之。据此,提出了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重点防治2代、3代棉铃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泗棉三号进行隐蔽施药防治棉铃虫试验的结果表明,效果略高于或相近常规喷雾法。初步筛选以氧化乐果+久效磷、或久效磷单独埋施效果最好。甲胺磷埋施经田间接虫和室内饲喂结果比不用药可降低棉铃虫存活率74.8%和48.2%。抗虫棉进行药剂埋施防效不明显。隐蔽施药对棉花生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