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针对水平畦田宽度较大,采用一般田间配水方式由于没考虑水流横和扩散作用而易造成灌水不均或深层渗漏这一问题,提出了“侧堰式”田间配水方式这一新概念,通用明渠恒定变量流模型,研究该方式的设计原理,并利用计算机仿真程序进行设计,最后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组件式GIS渠系配水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灌区配水管理方法和COM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渠系配水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方法和思路;该系统采用组件化技术,主要以COM技术和VB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SupcrMap中的SDB格式统一管理,以ADO方式连接属性数据;最终实现可视化渠系精准配水和管理决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较大型的旱作农业区,大多处于内陆河流域。因灌溉面积大,有效供水少,其灌溉水合理配置问题一直是灌区水管理的难题。灌溉水优化配置就是建立和设计一种有限供水在数量和次数上的合理分配系统,取得较高的灌溉效益。其主要环节是:可供水量分析,渠系输水损失、区域效益配水率和田间灌水定额确定等。其中可供水量依据多年水文资料和地下水提取能力很容易确定,渠系水利用情况也可在量测中得出。现仅对干旱灌区指导配水的关键要素即区域效益配水率和田间灌水定额进行讨论。1区域效益配水率的确定区域效益配水率是指在可供水量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4.
灌区配水调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灌区的用水管理由经验定性决策向科学定量决策过渡,研制了位山灌区配水调度模型。本模型以干渠测流站为基础,按照“流量包段、责任到所”及“计量供水到县(市区)”的原则,将灌区分设东、西渠系统,干渠分为若干段,段内分片。模型设计紧密联系位山灌区的配水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将常规调水技术抽象概化成不同的配水方式。该配水调度模型从1991年开始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和一篇初期成果报告一起,介绍一个设计灌溉系统的新概念。这种系统的特点是耗能少配水精确,并以此命名为精确配水低能耗(LEPA)系统,该系统不是利用中高压把水喷洒到空气中,而是利用竖管和孔口控制滴头以极低的压力直接把水洒布在垄沟里,这样,系统要连续在田间直线穿行.使用该系统时,土地要事先整出许  相似文献   

6.
有限供水条件下灌区优化配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水库灌区为例,以次灌水量田间优化配水为基础,研究了由多水源供水,种植多种作物的一般灌区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配水问题,实例研究表明,在干旱年本模型比传统的模拟配水模型能增加较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渠道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田间输配水问题 ,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基础上 ,研究开发的田间闸管灌溉系统已获成功 ,并投入生产 ,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该系统可与渠灌区、井灌区的管道输水配套使用 ,也可用作全移动管道输水 ,替代田间农、毛渠 ,完成从斗渠到田间畦沟配水 ,又可用作波涌阀的末级配水管道 ,圆满地解决了渠道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田间输配水问题。该系统由输水软管和开度可调节的配水口等部分组成。经水利部灌排设备检测中心测试 ,管材拉伸强度大于等于 2 0MPa ,断裂伸长大于 5 0 0…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典型灌区灌溉节水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流域上下游2个典型灌区为背景,针对灌区有其农业水管理现状,开发了灌溉节水策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DSS)原型。DSS是一个规划工具,通过对不同策略下田间配水及供水系统的模拟分析及综合决策,寻求最优的策略集合,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DSS系统主要用于黄河流域灌区提高农业水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也可用于评估灌区续建配套及土地最佳利用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侧堰式田间进水口设计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畦田较宽,采用一般进水口哨由于未考虑水流横向扩散作用而容易造成灌水不均或深层渗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侧堰式田间进水口”这一概念。通过建立明渠恒定变量流模型,研究了该进水口的设计原理,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设计实例验证了设计方法和该进水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平原河网区改善水环境引水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水配水已成为当前改善平原河网区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技术手段,而科学合理的引水配水方案无疑是提高水环境改善效果的重要依托。其设计原则、引水方式、配水方式以及相应流量的确定是整个引水配水方案设计的关键,而根据不同边界条件与不同流量状况确立的"间断引水"与"连续引水"、"同时配水"与"轮流配水"则较好地解决了引水配水方案设计与调度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其出发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改善河网的水力条件,并以水力条件的改善促进河网水环境状况的日渐好转。  相似文献   

11.
GREENSPAN茎流法测定茄子植株蒸腾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和理论计算,对GREENSPAN茎流法在测量作物蒸腾方面的精度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REENSPAN茎流法具有与称重法、P M法相似的测试效果,可以较灵敏地反映不同天气状况下作物蒸腾量的变化规律。与称重法、P M法相比,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07%~12.78%和 0.5%~19.1%,绝对误差分别为 0.13~1.56 g/(株·h)和0.08~2.20 g/(株·h);且与称重法、P M法的测值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R2 系数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追踪不可压缩两相流相界面的CLSVOF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LSVOF方法的基本思想,将VOF和Level Set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于追踪不可压缩两相流相界面的计算.通过对经典的两相流流动问题的计算,研究了CLSVOF方法对对流输运方程和动量输运方程计算精度的影响,并与VOF方法和Level Set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求解对流输运方程时,CLSVOF方法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Level Set方法;求解动量输运方程时,CLSVOF方法产生的虚假速度接近于0,基本克服了利用VOF方法求解动量输运方程时的虚假速度势问题.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产品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模块化产品定义的讨论,引入了工程模糊论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模块级和产品级模块度评价方法。利用工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各模块的模块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模块对于产品的重要程度,通过加权求和得出产品的模块度。产品或模块的模块度可以用来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的模块化特性。最后以气动双隔膜泵为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测定蒸腾速率是研究植物耗水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寻求简易廉价的方法,研制了一种基于灵敏湿度传感器与叶室法结合的测定蒸腾速率的简易装置(简称DMT-D动态测定仪)。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确定了梨枣树蒸腾速率稳态时间为测定时间的第20s到80s。通过光合仪和快速称质量法与DMT-D动态测定仪测定梨枣树蒸腾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初步得到校正方程。通过DMT-D动态测定仪蒸腾速率校正值与光合仪和快速称质量法蒸腾测值对比,验证了校正方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利用DMT-D动态测定仪测定蒸腾速率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在气象资料缺失地区的准确计算,探究ET0简便方法在泸州市的适用性,以Penman-Monteith(PM)法作为标准方法,对Hargreaves(Har)法、FAO24 Blaney-Criddle(FAO24 BC)法、Makkink(Mak)法、Priestley-Taylor(PT)法计算的ET0进行适用性分析,并采用线性关系和贝叶斯公式对各方法进行修正。通过误差分析得出,Har、PT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较好,RMSE在0.5~1.1 mm/d、PE在10%~15%,误差相对较小,且利用线性关系修正比贝叶斯公式好,线性修正后的Har法、PT法误差分别下降50%、80%左右,可以看出PT法的修正效果比Har法更理想。采用线性关系修正后的PT法更适合代替PM法计算气象资料缺失时的ET0,可为估算作物需水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三维自由曲面测量中的图像拼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尺度工件的三维面形测量领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拼接法,该方法首先分区域测量得到两个或多个视场,通过在相邻子区域引入空间非共线3点,分别求解摄像机旋转和平移矩阵,将这些视场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下,实现分片数据拼接。采用光栅非接触测量方法对马鞍型曲面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计算汽车座椅骨架焊接结构疲劳寿命的方法.通过建立壳单元模拟焊缝结构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开展座椅骨架的有限元分析,确定可能的疲劳失效部位;采用雨流计数法统计强化道路测得的汽车座椅随机载荷谱.以Conover八级编谱原理为基础对雨流计数法结果进行再编谱,得到有工程代表性的等寿命典型载荷谱块.用结构...  相似文献   

18.
对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非线性模型,现有参数求解方法是先采用变量代换使模型线性化后再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值并不是无偏估计,因而回归方程也不是最优的,相应相关系数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拟合的显著性水平。介绍了高斯-牛顿法,并把它用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参数求解,该方法可使拟合结果逼近无偏估计,从而提高拟合的精度。同时,给出的未经线性化模型的相关系数更能反映拟合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频滤波法的T-TDR含水率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T-TDR(Thermo-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探针短,土壤含水率测量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低频滤波法LFF(Low frequency filter)进行TDR波形分析的计算模型。通过对TDR波形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组成TDR波形的频谱,对其低频滤波后重新快速傅里叶反变换,可实现LFF变换。试验通过4种土壤,每种5个含水率的20个土样进行测试,通过LFF法和传统WINTDR法对比,结果表明LFF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结果,其与干燥法的决定系数R2达0.983 5。LFF法不仅有效提高了T-TDR短针土壤含水率的测试精度,还简化了土壤含水率测试校验程序,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秸秆多级连续冷辊压成型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并试制了样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玉米秸秆含水率、秸秆破碎方式、破碎长度、喂料方式为试验因素,以成型块回弹率、密度、坚实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研究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交叉铆固的喂料方式最能限制成型块的回弹;成型块密度主要受破碎方式的影响,受破碎长度的影响较小;成型块坚实度主要受破碎方式的影响,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小。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该成型机的较优成型参数为:秸秆含水率20%,破碎方式为揉搓破碎,破碎长度80mm,喂料方式为交叉铆固。在较优成型参数下进行试验,测试秸秆多级辊压成型机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该成型机生产的玉米秸秆成型块的回弹率为7.26%,成型密度为363.28kg/m3,坚实度为90.23%。本研究可为生物质常温致密成型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