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瓜、豆、稻”一年四熟栽培模式,是我们近几年来在水稻种植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不断试验推广总结出来的,即前茬小麦。中茬西瓜地里种黄豆,后茬栽双季晚稻。如此四种四收的模式,一般一年亩均收粮食可达750公斤,经济效益1500元以上.较之“油稻稻”、“肥稻稻”,亩增产值800多元。在栽培上要求小麦、黄豆品种熟期早,产量高;双季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耐肥、耐迟栽。其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简述庶行间种黄豆、花生增产增收的效果,分析蔗行间种黄豆花生增产原因,以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豆腐的好坏,除了与黄豆品种、制作方法、天然环境有关外,凝固剂的选择与配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黄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当黄豆磨成豆浆后,黄豆中的蛋白质就充分悬浮在水  相似文献   

4.
品种来源及产量表现 商丘地区农林科研所1970年用“商丘65”作母本,“浦东大黄豆”作父本,进行杂交,运用系谱法选育出大豆新品种“商丘7608”。原编号74197。1975年、1976年测产,比对照种均增产10%以上。以后三年经省、商丘、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双定多兴平村古浪坡进行甘蔗间种黄豆、甘蔗间种花生试验。其结果:甘蔗间种黄豆的亩产黄豆78.23公斤,原料蔗增产2.22%,每亩纯收入增收255.25元;甘蔗间种花生的亩产花生干果104.7公斤.原料蔗增产1.67%,每亩纯收入增收312.90元。  相似文献   

6.
大豆药用谈     
大豆(黄大豆、黄豆)为东北地区主栽作物,国内外享有盛誉,为豆中之王,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粮食作物之一,兼有粮、油二者之长,不但营养丰富,且有广阔的经济、食用、药用价值。因其具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肿毒、捣烂涂疮”等功效,常用单方、验方防治疾病。 治冠心病:取50g黄豆加适量水煮熟,食盐调味,当点心食用,每天一剂,疗程不限(服本方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甲状腺肿大,应暂停服)。  相似文献   

7.
邹世文 《大豆科学》1993,12(4):350-351
本文报导1984~1985年承担“四川大豆主要病虫调查”课题期间,收集凉山州内13个县45个乡16个黄豆品种进行贮藏期害虫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黄豆根瘤菌与黄豆的共生关系,以及黄豆根瘤菌在黄豆与咖啡套种模式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们这里是产棉区,60%以上的土地种棉花,40%种小麦、黄豆、玉米、甘薯等。棉田多年重茬,三分之一已连作20年以上,造成棉田地力下降,病虫害严重。不少棉农想调换一下棉田的茬口,但棉花收完后已近“小雪”,无法再种小麦,我们迫切需要轮  相似文献   

10.
日本小粒黄豆在丹东引进示范推广初报艾厚煜韩国胜(辽宁省风城市种子公司)(辽宁省丹东市粮油食品对外贸易公司)日本小粒黄豆是辽宁省丹东市粮油食品对外贸易公司于1989年从日本引入。经过1990-1991年品种观在试验,1992-1993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并建立了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籽粒中黄豆苷、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3种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同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建立的大豆异黄酮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黄豆苷、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25-20.0 μg·mL-1、0.625-10.0 μg·mL-1和1.25-20.0 μg·mL-1;回收率范围为97.1%-99.5%;重复性测定的相对相差均低于5%;不同实验室对黄豆苷、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5%-3.42%、2.44%-4.84%和1.43%-3.06%.上述结果说明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同一实验室重复性和多家实验室的再现性评价结果优良,适合作为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蔗行间种黄豆花生,获得蔗豆双丰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奕玺 《广西蔗糖》2006,(1):46-47,30
简述蔗行间种黄豆、花生增产增收的效果.分析了蔗行间种黄豆花生增产原因,以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甘蔗间种玉米得不偿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有人主张间种,套种,即将专种黄豆、花生的地改为玉米地问黄豆、花生,甘蔗地间种玉米等。目前,全区甘蔗种植40多万公顷,仅此一项,其间种的玉米收入就很可观。主张和意见已非常清楚了,把我区增产粮食途径之一寄托在甘蔗间种玉米上,但没有或很少考虑到,甘蔗问种了玉米.对甘蔗单产提高有多大的影响。现在就这些问题提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甘蔗间种豆科作物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双定乡兴平村古浪坡进行甘蔗间种黄豆、甘蔗间种花生试验。其结果:甘蔗间种黄豆的亩产黄豆78.23公斤,原料蔗增产2.22%,每亩纯收入增收255.25元;甘蔗间种花生的亩产花生干果104.7公斤,原料蔗增产1.67%,每亩纯收入增收312.90元。  相似文献   

15.
黄豆的特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外科学家在研究膳食结构与人体健康关系方面,发现了黄豆具有预防多种癌变的功能而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埃及的医学家发现:黄豆中的硒元素能防止致癌物质与正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起到了防止癌变的作用,同时还发现黄豆中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小肠受酶的作用,可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有抑制肺、肝中的致癌物质苯并芘的氧化而起防癌作用。黄豆中的磷脂是人体细胞的组成部份。它在人体内分布最广,但主要存在于人的大脑细胞、肝脏细胞和神经系统组织中,肝脏虽然能合成脂肪却不能大量储存脂肪,否则会使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外源异黄酮类物质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性,选取黄豆苷元(daidzein)、黄豆苷(daidz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genistin)、黄豆黄苷(glycit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6种大豆异黄酮,采用贝氏皿法离体测定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和对二龄幼虫(J2)的致死率及其田间防效,以明确对线虫有效的异黄酮种类。结果表明:6种大豆异黄酮对胞囊线虫的卵孵化和J2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g/m L染料木素效果最好,处理24h后,对J2校正死亡率可达到45.46%,对卵孵化抑制率为43.48%,且50μg/m L染料木素处理种子后的田间防效显示对胞囊抑制率亦达到49.47%。此外,染料木苷和黄豆苷元对J2和卵孵化也有较明显效果但田间防效较其他异黄酮差;黄豆黄苷和黄豆黄素对J2毒杀作用较弱但对卵孵化抑制作用较强;黄豆苷对J2和卵孵化作用效果最弱,但是其田间防效与染料木素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供试的6种异黄酮在不同浓度和条件下均对大豆胞囊线虫有抑制作用,以染料木素的综合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解释大豆抗线虫侵染的机制及利用大豆异黄酮防治线虫病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展油料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界牌公社进行了早黄豆—秋芝麻两熟耕作制的试验,结果表明,实行这种耕作制,是能够夺取黄豆、芝麻双丰收的。1976年试验成功以后,我们在全公社进一步试验、推广。1979年,三后芝麻发展到5100亩,平均亩产芝麻137斤,到1981年,进一步到展到15800亩,亩产138斤;而早黄豆产量常年稳定在330斤,还逐年有所增加。短短几年间,豆、麻两熟制引起社员的兴趣,面积越来越大,种植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添加黄豆面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提高产量.[方法]研究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黄豆面对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添加黄豆面后,菌丝生长加快,最高达0.44 cm/d(0.5%黄豆面);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增加,最高达212 g/袋和70.7%(2.0%黄豆面);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添加1.0%的黄豆面最佳.[结论]金针菇培养料黄豆面适宜的添加量为1%,增产效果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芽菜是用豌豆、萝卜、养麦、绿豆、黄豆、香椿、蚕豆、花生等20多种的种籽种出来肥嫩芽苗。一般从播种到采收只需7-10天,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富含绿色纤维的安全高档绿色蔬菜。目前正风靡一些大中城市,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使生产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芽菜适合在温室、大棚、闲置场房和防空洞内生产。一年四季栽培,不受季节限制。不仅农村能批量生产,而且城市屋顶、阳台、室内都能生产。同时,芽莱生产又可缓解蔬菜生产上“春淡”与“秋淡”两大难题。一、栽培设施1、栽培架:用活动架,或角铁、扁铁、竹木等材…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成茶中硒的浓度在0.08~0.12ppm,比红薯干、玉米、大麦、小麦、大米、黄豆、油菜籽的含硒量都高,因此称茶叶是人类食物链中植物环节及补硒途径的高硒资源”’。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学者对茶叶中的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一、我国茶叶的含硒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方兴汉”‘等对我国各地区各茶类茶叶的含硒量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宗绿茶的平均含硒量(0.137lpg/g)及最高含硒量(s.s&vug/g)都位居各条类之首,其次是边销紧压茶,平均为0.1265ug/g,其它茶类平均含硒量均在0.卫"g/g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