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中国1923~2005年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的来源和类型,归纳出近20年来最重要的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为今后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23~2005年全国6个生态区育成的1 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资料研究其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组成,计算其核遗传贡献值。【结果】1923~2005年1 300个大豆育成品种来源于670个终端祖先亲本,其中51.64%为地方品种、38.36%育种品系、7.01%改良品种、2.54%野生豆和0.45%类型不详,相应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6.29%、14.93%、7.79%、0.54%和0.45%。1 391个直接亲本由育成品种、外国品种、地方品种和育种品系4类型组成,分别占27.76%、6.10%、11.62%和54.52%。在全国1 019个杂交育成品种中,以育成品种和育种品系作为直接亲本的组配方式比例最高,达71.78%。归纳出了1986~2005年间中国941个大豆育成品种最重要的54个祖先亲本和37个直接亲本。【结论】与1923~1995的相比,近十年来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祖先亲本和直接亲本群体扩大了近一倍,地理来源更广泛。但遗传贡献有向少数祖先亲本集中的趋势,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仍少。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大豆杂交育成品种(系)遗传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大豆杂交育成品种 (系 )亲本追踪分析 ,共涉及祖先亲本 41个。这 41个祖先亲本分别来自国内 7个省市和美国、日本 2个国家。齐黄 1号、益都平顶黄、即墨油豆、铁角黄、四粒黄、海伦金元等 6个品种为骨干祖先亲本 ,每个祖先亲本衍生品种 (系 )都在 2 0个以上。杂交育成品种 (系 )的细胞质共来自 10个祖先亲本 ,其中 82 %以上杂交育成品种 (系 )的细胞质来自齐黄 1号和即墨油豆  相似文献   

3.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中,来源于苏沪地区的有30个大豆祖先亲本,共衍生出134个育成品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6%和20.6%;其细胞核遗传贡献值累计为76.38,占全国总数的11.81%;衍生出22个细胞质家族共95个品种,占全国总数的14.59%。细胞核及细胞质遗传贡献最大的苏沪地区种质分别有10份和6份,其中滨海大白花、铜山天鹅蛋、奉贤穗稻黄、51-83为细胞核及细胞质贡献均大的苏沪地区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和亚群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总群体的遗传结构分化及其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大豆育种主干亲本遴选提供遗传背景依据。【方法】从1923-2005年育成的1 300个品种中抽选378份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组成代表性样本,选用大豆核基因组64个SSR标记,采用Structure Version 2.2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亚群体分化分析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特异性分析。【结果】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由7类血缘组成,遗传上明显分化为不同的地理生态亚群和育成时期亚群,各有其不同的血缘构成特点;各地理生态亚群具有其特有、特缺和互补等位变异,体现了其遗传来源的相对生态特异性;随着品种育成时期的推进,不同时期有不同血缘的种质加入,各育成时期亚群具有其特有、特缺和互补等位变异,体现了育种发展的特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与中国地方品种群体、中国野生大豆群体相比,其遗传基础因源于有限祖先亲本数的瓶颈效应而相对狭窄;分省亚群中黑龙江、江苏亚群的等位变异数可以向其他亚群提供的补充等位变异数均依次最多,其亲本来源较宽、遗传基础较广。分时期亚群平均等位变异数随着时期的推移各亚群等位变异数增加,遗传多样性程度增高,近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宽于历史上前期育成的品种。【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群体存在遗传结构上的地理生态分化和育成时期分化,因而各亚群具有相对遗传特异性,体现在血缘构成和特有、特缺及互补等位变异上,这构成了未来大豆育种中亚群间种质或基因交流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
1975~1995年21年间吉林省大豆主推品种共29个,分为中-中晚、中早、早熟和有限型品种4组。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相互演替及遗传关系,并对今后的育种策略提出意见。中-中晚熟组中,形成了吉林3和吉林4→吉林18和吉林20→长农5和吉林27的主流遗传系统,还有九农9→丰交7607、吉林3→长农2、小金黄1号→吉林8、群选1等非主流系统。两类系统中,存在逐渐衰退现象,即后一品种较前一品种的推广表现差。在中早熟组中没有明显的主流系统。在早熟组中存在着丰收10→合丰23→合丰25主流系统,绥农4和吉林26也都岂有丰收号大豆的血缘。有限型品种组存在着早丰1→开育8、通农3→通农5、6→通农9、10两个主流系统。主推品种的血缘组成上,吉林18、吉林20、长农4等已有1/4的外来种质,吉林21、吉林27、丰交7607均含有多于1/4的外来种质,而长农5只有1/8的外来种质。含有1/4的外来种质的品种具有更大的推广优势。在育种中应制定一个既能保持外来种质占1/4,又能保证适应性品种的种质更加复杂、优良的杂交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中国大豆品种系谱的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每一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后遗传贡献值。在全国347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14个细胞质祖先亲本中,来自东北,黄淮海,南方及国外的祖先亲本对全国育成品种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贡献分别为48.23%和50.54%,25.50%和29.49%,13.74%和16.28%,11.95%和2.92%。进一步分析了东北,黄淮海,南方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中国大豆品种系谱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每一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贡献值。在全国347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14个细胞质祖先亲本中,来自东北、黄淮海、南方及国外的祖先亲本对全国育成品种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贡献分别为48.23%和50.54%,25.50%和29.49%,13.74%和16.28%,11.95%和2.92%。进一步分析了东北、黄淮海、南方三大生态区大豆育成品种的核、质来源,包括国外引种所占的份额及其特点。评选出38个对全国和三大生态区域遗传贡献最大的种质。  相似文献   

8.
对国审小麦品种偃展4110遗传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偃展4110聚合了4个品种的优良基因,尤其是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豫麦18的2次应用,使高产、早熟、抗病、抗倒、抗寒、抗干热风等优良基因在较高层次上得到了聚合重组,实现了丰产性与稳产性、早熟性与抗寒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偃展4110高产潜力加大,综合抗逆性增强,适应范围更广。最后对以该品种为亲本育成的新品种(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亲本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中国1923~1992年间育成的564个大豆品种可追溯到308个祖先亲本,其中230个为地方品种,39个为主要来自美国的引种,其余39个为遗传基础不详的国内育种品系。从中分别评出东北、黄淮海、南方三大主产区育成品种的主要祖先亲本10,10,7份,另有国外引种10份,共计37份。由308个祖先亲本构成的308个系谱树中,5个衍生有50个以上的育成品种,最多的为金元,共衍生有7轮208个品种。近12年育成品种的亲本中16%为地方品种,39%为育成品种,32%为育种品系,13%为国外引种。三大主产区间育种亲本相互引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选用81种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对13种栽培大豆品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的随机引物均得到了良好的PCR扩增结果,显示出不同的栽培大豆品种之间基因组DNA既有高度的同源性,又具有良好的多态性.通过Nei氏遗传共享度分析,使用UPGMA(theunweightedpairgroupmethodforarithmeticaverages)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UPG-MA系统树和实验材料之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遗传多样性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农学与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大豆主要生产省份历年来所推广品种的类型及其遗传基础的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验证大豆遗传多样性对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品种亲本系数(COP)与产量间呈抛物线关系、且与产量稳定性间呈负相关的结论,并对其政策含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南A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倒伏级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93%、34.40%和27.8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7%;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2.16%.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豆育种的核心祖先亲本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系谱资料归纳出1923-1995年中国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348个祖先亲本,从中选择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纳入核心祖先亲本名单。其中从东北、黄淮海地区、南方和国外引种4个子群体入选祖先亲本数分别为25,21,19和10。入选的75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21.55%,对651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68.99%,质遗传贡献占72.50%。这批材料可用以研究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南部黑土施氮对大豆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15)N示踪方法,测定了 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黑农37,东农42和90681在两种氮肥水平下的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大豆的氮肥利用率有较大差别,随氮水平的增加氮肥利用率随之增加,但东农42却稍有下降,氮素利用效率基本不随氮水平改变而改变,只是品种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海滨  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658-659,684
大豆起源于我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脂的来源,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大豆的遗传研究一直受到很高的重视,但与其他作物相比,仍明显滞后。育种专家一直在开发提高育种效率的技术。DNA分子标记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技术之一。文中综述了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大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对大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以及利用分子标记、大豆遗传图谱和组织培养等手段对大豆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豆遗传资源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茸鹿品种(品系)的遗传繁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优良茸鹿品种(品系):双阳、长白山、清原、乌兰坝群体基本的遗传繁殖性能进行了较详尽的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双阳品种公鹿的性成熟及母鹿的初情期均较其它品种(品系)早,具有性早熟的特点;5个品种(品系)母鹿的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时间的变异范围较小;清原品系和乌兰坝品种母鹿的发情持续时间有所延长;鲜茸质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重复力均属高的;茸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尤其以清原品系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