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及药剂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选择在河南省常年玉米粗缩病发生较普遍的开封市开封县和新乡市原阳县进行不同播期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开封试点的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和普遍性比原阳试点严重,开封试点在5月4日-6月8日播种的玉米均发病严重,而原阳试点在5月4日-6月3日播种的玉米有粗缩病发生,其中以5月14日播种的玉米发病最重,但在6月8日后播种的玉米已能避免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开封试点玉米粗缩病为重度发生,原阳试点为偏重发生。拌种处理的结果表明,开封试点处理间株高和病情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原阳试点各拌种处理间玉米粗缩病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以高巧拌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株高最高,且分别和对照差异显著,效果相对较好,但在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所有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均没有防治效果,即使在发病相对较轻的环境下,防治效果也有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五大连池市玉米面积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玉米病虫害面积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玉米粗缩病的面积也不断增加。文章总结推广防治玉米粗缩病有效防治方法,以期降低玉米病害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东阳本地2010 -2011年玉米田间灰飞虱的消长动态,结合分期播种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确定5月1日以前和6月1日以后为浙江省玉米播种的安全时期,从生产实际出发,建议在5月1日以前播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给农业气象服务和玉米粗缩病防治提供依据,于2014年种植3个玉米品种,采用3个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试验、观测、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均有发生。6月5日播种的发病率高,为10.0%左右,6月13日、21日播种的发病率较低,为1.0%左右。2病株成穗率结实率低,6月5日播种的,感病早,成穗结实率最低,为13.1%;6月5日、13日播种的较高,为27.3%~44.4%。3病株成穗结实量一般不到正常穗的1/3。4气象条件常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病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发生及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不同玉米播期的灰飞虱发生情况、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4月25日至6月19日每隔5d,连续12次播期的试验区,3年灰飞虱成虫种群的消长动态基本相同,在6月14日达到高峰;4月30日之前和6月19日以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前播种发病率最高,不适于播种,且在5月20日至5月30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当早播和晚播,避免玉米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遇,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病毒病,该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影响很大.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对玉米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特别是5叶期前为敏感期,2叶1心时最易感病。近年来,由于玉米品种抗病性差以及耕作制度改变等原因,该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又叫玉米病毒病,近几年来常有发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经成为玉米产区的毁灭性病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在此分析该病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又叫玉米病毒病,近几年来常有发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经成为玉米产区的毁灭性病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在此分析该病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桦川县是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域较大的县份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和相对效益的影响,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达到了70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35%。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病虫灾害的影响,尤其是玉米粗缩病,由介体飞虱传播。发病玉米一般严重矮缩不抽雄,常常导致大面积玉米绝产或毁种。本文对此病的发病原因、症状、防治方法加以浅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用氧化乐果等6种药剂对玉米粗缩病(MRDV)进行了防治研究,明确了防治效果,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和经济效益。在承德市玉米三叶期用氧化乐果防治一次,或苗期喷洒83增抗剂2次,防治效果达40%以上,挽回粮食产量一二成。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针对玉米粗缩病重发形势,为寻求控制玉米粗缩病的有效药剂,笔者在小麦茬玉米田里做了玉米粗缩病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俗称“小矮子玉米”、“小老爷玉米”。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玉米病毒病。是玉米极易感染的病毒危害之一,也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为确保玉米高产稳产,有效预防玉米粗缩病,应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地处哈尔滨、大庆、长春“金三角”的中心,有6000多年的历史文明,面积达4198平方公里,有6个农林牧渔场。这里资源丰富,水肥草美,人杰地灵,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全省产粮大县、牧业大县、渔业大县及绿色食品基地县。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子、薯类等。201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64.6万亩,其中玉米达142.2万亩、水稻63万亩;农作物总产量183.5万吨,其中玉米93万吨、水稻44万吨,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都居首位。影响玉米生长的病害较多,本文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发生和危害损失情况,2008-2011年先后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危害损失测定.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田块查见率达70%左右,平均田间病株率约10%;4月15日之前和6月10日之后播种的田块病害发生明显减轻;感病后的玉米植株主要表现株高下降、节间和叶长缩短、叶宽减小,后期表现果穗短小、穗粒数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病株株高为健株的2/3、1/2、1/3时,其籽粒产量损失率依次为65.2%、89.8%、100%.粗缩病已成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和调整玉米播种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播种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玉米粗缩病是晋南玉米生产上发生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试验表明,播种期与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4月15日春播(早播)或6月15日复播(晚播)发病轻,减产少;5月25日套种发病重,减产多。据此,提出适当调整播种期、改变种植方式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晋南玉米粗缩病发生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年份,结合品种比较、双列杂交及自交系选育,研究分析了发病与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播玉米发病重于夏播玉米,套种(晚春播)发病最重;品种间发病率差异显著;亲本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悬殊,且具一定的遗传性,选育抗病自交系,组配抗病杂交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粗缩病在侵染循环中越冬寄主种类少,初侵染来源少。且地理分布不均匀,传病途径单一,侵染时间短。利用这些薄弱环节,调整作物和品种的生产布局。适时晚稻,包括夏病秋治在内的及时防治灰飞虱,加强水肥管理,进行生态,农业和药剂防治,切断其侵染循环中的链条,就能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玉米螟,玉米粗缩病近两年在东海县的发生情况,并提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2007年度滕州市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地块、品种以及周边地区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