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灌木群落小气候效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类型绿地内部与周围空间小气候的静态分析,而对于绿地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过程则报道甚少。笔者报道的试验主要以灌木为研究对象,选取太原市几处有代表性的灌木林,利用仪器对植物群落斑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了测试,以探索城市绿地对其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叶面蒸腾是绿地产生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的主要原因。绿地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随着与绿地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影响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该研究揭示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高温的机制和影响格局,丰富了城市小气候环流理论,对城市规划和绿地景观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湖南省开展森林旅游对当地居民民生效应的影响状况及其呈现出的民生特征,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及周边村庄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8月20日至25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获取相关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对这3个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及周边村庄民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旅游区居民家庭结构稳定,劳动力较强,健康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渠道较窄,宗教信仰少;(2)森林旅游区居民收入与当地旅游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均消费高于同期湖南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3)社会保障事业比较完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娱乐、健身设施比较缺乏;(4)森林旅游区生态和社会环境局部遭到破坏,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资源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自2006年5月29日实施以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和相关产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出口日本的特色产品—青梗菜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浙江省青梗菜生产中的常用农药,比较分析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青梗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与中国、CAC和发达国家标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青梗菜实际生产用药,提出合理建议,为青梗菜出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建国后创立发展、停滞不前、恢复加速、巩固提高等4个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总结了50多年来新中国作物栽培学3大主要社会贡献和3个主要自身建设成就,分析了目前存在的10个现实问题,该科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许多问题,仍需要作物栽培科学解决,其他科学无法取代,因而作物栽培工作者任重道远,作物栽培科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游憩功能的防护绿地以其特殊的形式和较大的服务半径,正在成为许多小城市的景观廊道和游憩绿地。本文以山西省稷山县城西防护绿地规划设计为例,依据稷山县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周边环境等,对绿地进行了总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城西生态公园总体规划,创造出集防护性、休闲性、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纵贯稷山县城西部的绿色景观廊道,营造一处城市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生态绿地。  相似文献   

6.
水电站建设弃渣场废弃地是植被恢复最困难区域之一,为了解渣场与其周边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关系,采用种子萌发实验的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不同类型渣场与其周边森林土壤种子库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就平台与相应周边森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而言,美河渣场平台与相应周边森林群落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46;3#渣场平台的次之,为0.44;2#渣场平台的最小,为0.27;相似性随着距离及高差加大呈降低的趋势。平台与相应周边森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都比边坡的大。各类型渣场土壤种子库中以十字花科、菊科为优势科,周边森林群落土壤种子库以菊科、莎草科、十字花科为优势科,均以草本为优势生活型。渣场中20个种有17种与其周边森林群落相同,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为0.49。  相似文献   

7.
玉溪城市绿地园林树木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玉溪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绿地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自然森林乔木层的优势度较大,乔木层优势种的集中程度高。(2)自然型绿地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人工型绿地植物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广场绿地。  相似文献   

8.
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植被群落物种、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揭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笔者通过样方法对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n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本层植物种类91种,灌木层67种、乔木层42种。草本层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82、0.98、均匀度指数为0.18;灌木层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32、0.87、均匀度指数为0.08;(2)14个群落中,鸭公树-木荷群落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38、0.92,均匀度指数为0.36;云南松群落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42、0.37,均匀度指数为0.16。不同群落类型间的多样性大小次序为:阔叶林群落>人工林群落>草地群落>针叶林群落;(3)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1850 m,体现了“中度膨胀“的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森林土壤肥力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土壤肥力以维持和恢复自然肥力为主,人工施肥为输。本文概述了森林与土壤的关系、维持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途径,对提高森林土壤肥力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植物造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但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赋予了其更多更广的内涵。笔者从植物造景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特色,并对几种主要的造景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建议和应对措施。最后提出植物造景要走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和环境资源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探讨苏州城市景观公园不同群落温湿效应及其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为公园内部绿地系统的布局和植物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以苏州市中国花卉植物园园外道路和园内的道路、香樟林、栀子花林、槐树林、复合林6种不同样地为研究对象,测量分析各样地温湿度变化以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园外沥青道路作为对照,在降温强度方面,园内不同样地的降温幅度0~4.2℃,依次为乔草>乔灌草>灌草>园内沥青道路;在增湿强度方面,园内不同样地的增湿幅度0~11.7%,香樟林、槐树林、复合林在白天的增湿效果十分明显。在不同季节,整个植物园相比于园外沥青道路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人体舒适感增加,为人们户外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今后在公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在植物配植方面,可以考虑以乔木为主体,选择单一或复合混交结构,合理建设游憩林等林下休闲场所,以最大限度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游客。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从而更精确把握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动态过程。将GIS技术与CLUE-S模型结合研究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永川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均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各期占总面积90%以上。从2000—2010年城镇面积显著增加,增加了16.11%,且2005—2010年城镇面积变化程度比2000—2005年变化更为剧烈。森林面积在10年间少量增加。10年间农田面积减少了1660 hm2。对永川区土地利用变化设定3种情景进行模拟,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得出:在快速城市化的驱动下,永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森林和农田为主,城镇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也呈现增加趋势。相应地农田面积减少。生态保护情景模式下对生态环境有保护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较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森林斑块对温湿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量化城市森林斑块对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为城市森林建设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对南昌市的2处森林斑块的温湿度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森林斑块对周边温度的影响差异显著,在斑块中心与斑块外围1 km距离的差异在4℃左右,有着明显的降温效果;而对于湿度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城市森林建设应充分考虑其实际影响范围,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杨树人工林生态退化和恢复领域的研究,经过分析认为杨树人工林生态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弱三个方面,导致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爆发、人类不合理活动和杨树的化感作用;杨树人工林的生态恢复必须采取科学的技术对策,加强杨树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调控林地生产力,从而使退化的杨树人工林恢复良性的生态循环,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为杨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及客观、科学地评价其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评价及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以及沿海防护林的生态效应,选择上海海湾森林公园和金山化学工业区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AHP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对防护林树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以此分析防护林的改土效果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营建沿海防护林能较好地促进土壤脱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护林还有助于增加空气负离子数量,调节大气温湿度,生态效应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穗肥施量对水稻植株形态、群体生态及穗叶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2个籼、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中、低3个穗肥处理,以空白为对照,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穗肥施量对植株形态和群体生态及穗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肥施量对穗长、穗弯曲度、叶长和叶角有明显影响;不同穗肥处理群体内部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微气象因子具有一定差异,中肥处理具有良好的群体微气象环境;此外,中肥处理群体具有适宜的LAI、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冠层温度较低;施肥水平显著影响植株器官的温度,穗叶的温度随穗肥施量的增加而降低,中肥与高肥处理植株穗叶的温度差异不显著,但与低肥和空白处理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说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如合理的施肥来构建良好的群体,对降低植株穗叶和冠层温度以提高水稻抗热害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改进白肋烟晾制技术,利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定时测量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晾房内加装循环通风风机调控温湿度,分析了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内外的温湿度差异,比较了加装风机循环通风对晾房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晾房内温湿度主要受外界天气的影响,但晾房可缓解外界天气的影响;晾房内温度变化与相对湿度变化呈相反趋势,温度高时相对湿度低,温度低时相对湿度高;晾房内上层温度较下层高,上层湿度较下层低。在晾房内加装风机能够调控晾房内的温湿度状况,可适度减少晾房上层与下层的温湿度差异,但是由于晾房内温湿度主要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仅安装循环风机对降低晾房内相对湿度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8.
郭佳  靳少非  王库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7):103-109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对于城乡交错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以福州市典型城乡交错区为对象,通过分析134个土壤样点中5种重金属元素(Cr、Mn、Cu、Pb、Zn)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城乡交错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并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空间变异较大,最大值在空间上不具叠加性。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平均值排序依次为:Pb>Cu>Cr>Mn>Zn,Pb和Cu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达到了强生态风险的程度。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不同重金属受制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土壤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林水源涵养是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测定森林的水源涵养量能很直观地了解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为确定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与经营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吉林省柳河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5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相关因子,根据样地实测数据建立森林水源涵养遥感估测模型,经过精度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79.24%。利用模型进行了柳河县森林水源涵养量反演,得出柳河县森林水源涵养量为4.62×106 m3。形成柳河县森林水源涵养量分布图,并从空间上分析了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与空间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森林火险等级主要气象影响因子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加义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66-169
利用福建省67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气象资料,结合福建森林火险预报模式确定影响森林火险等级的主要气象因子,按行政区划和森林防火期将气象数据归类,最后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气象因子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区森林火险高等级的气象影响因子不同,最小相对湿度及温度差对北部和西部地区影响较大,蒸发量对西部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量对东南沿海影响较大;各因子的时间分布状态造成1月森林火险等级较高,2月、11月和12月次之,其余防火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