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是限制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分析研究了可 持续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内涵、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指征和调控指标等方面内容,为华北平原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多年降水较少并且分布不均,同华北平原相似,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粮食生产和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消耗中,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最大,提高植物(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用水有效性对于实现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澳大利亚和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现状,基于植物气孔角度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1水分利用效率与用水有效性的概念;2基于气孔视角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用水有效性的分析;3不同作物品种水分利用状况的同位素判别与应用。除此之外,也对华北平原目前农业水分利用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浅层地下水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作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研究资料与成果,以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评价了其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开采资源量为202.94×108m3·a-1,开采资源模数为14.58×104m3·a-1·km-2,区域分布不均,呈西部山前平原及沿黄平原高、中东部平原低的规律。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为1.15,总体上采补平衡,开采潜力一般,但空间分布不均,最高值为滨州地区的5.16和天津地区的4.18,较低的为石家庄地区的0.72和廊坊地区的0.75。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表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已基本无开发利用潜力,尤其浅层淡水,局部地区超采现象严重,可持续利用潜力不容乐观;但微咸水、咸水开采潜力(较)大,其中河北平原咸水、微咸水开采资源潜力近35×108 m3·a-1,在开发利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开发利用率,提高区内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潜力。该研究可为实现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Z1):130-135
本文指出了影响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分析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先科技领域和几个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农田可持续利用价值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农田可持续利用的价值核算方法。通过对节水农业冬小麦实验及稻田不同生产方式的案例应用与分析,对不同生产方式及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定量化比较研究,表明节水农业技术及生态农业型种植模式的水资源利用不但效率最高,经济上合算;也有益于它的可持续利用,证明该方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华北平原缺水情况,提出了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节约用水是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两大基本战略措施,中线工程将促进华北山前平原新产业带的形成,推动整个华北平原农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华北平原缺水情况,提出了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节约用水是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两大基本战略措施,中线工程将促进华北山前平原新产业带的形成,推动整个华北平原农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趋势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资源短缺是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了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地表干枯,连年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很多地下水下降漏斗区。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水资源特点,以栾城县为例,研究了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规律、补给因素、排泄方式,同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平衡分析,据此提出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农业用水方略。  相似文献   

9.
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水生态退化问题,高效、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为了通过省域之间的相互比较来提高我国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本文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要求出发,以国土面积和Ⅲ类以下水资源量为投入变量,以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为产出变量,应用DEA(BCC)-Tobit两步法测算了中国26个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对效率,分析了影响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规模偏大与不合理用水导致我国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总体较低,综合效率均值为0.303,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592,规模效率均值为0.51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很大,综合效率值的变异系数达1.010,效率提升的潜力很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单位国土面积环保投资额和耕地占国土面积比重是影响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的3个关键因素,影响系数依次为0.015 7、0.014 2和0.004 9。综合分析可知,在充分保护和持续利用耕地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加大环保投资有利于提高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选择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以甘肃省定西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影响定西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敏感因子为城镇化率、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用水比例等7项指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为0.301,区域水资源处于维持可持续利用困难状态。  相似文献   

1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争取外流域调水;优化农业种植和资源配置结构等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出了水资源环境的概念,并尝试利用水资源环境的观点透视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结合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民政部及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可持续空间,对受损水资源环境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和实行生态环境可持续优先原则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对策,以实现西部开发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灌溉农田的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通过一维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耗水量和土壤水分深层渗漏的变化,并分析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季地下水的采补差额超过了200mm,某生育期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返青期、拔节期或灌浆期)能明显减少冬小麦的耗水量,但没有明显减少作物的产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是可行的,但仍不能达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维持可持续的地下水灌溉开采,应减少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低耗水经济作物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山西水资源现状与农业节水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是我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水体污染突出,农业用水效率低。农业是用水大户,在节水方面,应采取营造植被改善水环境、提高雨水利用蓄水保墒、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研究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出福建生态型耕地开发整理模式,期望此项工作能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农田可持续利用的价值核算方法。通过对节水农业冬小麦实验及稻田不同生产方式的案例应用与分析,对不同生产方式及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定量化比较研究,表明节水农业技术及生态农业型种植模式的水资簿利用不但效率最高,经济上合算;也有益于它的可持续利用。证明该方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其基本前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此,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6年广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以前,级别特征值维持在3.6~3.9,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2008—2011年,级别特征值在3.5上下波动,即波动于不可持续与基本可持续状态;2012年以来,级别特征值稳定在2.5~3.0,处于基本可持续水平状态。尽管如此,还需通过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和推行节水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广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水资源发展、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协调等方面构建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然后对丹东市2010—2016年水资源利用水平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丹东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整体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评价结果与丹东市水资源利用变化实际状况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自然生态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是保证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可从水资源管理、水体质量以及开源节流等方面提高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是诊断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模糊优化评价模型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评价,分区评价结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及影响因素,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从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水资源的可供给性、水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及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