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耐药性妨碍抗菌药物的疗效,增加细菌感染的治疗失败风险,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明确细菌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用药,是对抗耐药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微生物培养的传统药敏试验存在操作繁琐和周期长等问题,而通过质谱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通量大和所需样本少等诸多优势,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本文介绍了将质谱技术应用于细菌耐药性检测的两类技术原理和相关方法,分别为基于细菌与抗生素孵育的检测和基于耐药细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并简述了其在人医和兽医临床的应用情况、发展方向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禽类病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88-192
基因芯片是继PCR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强及高通量等优点的自动化基因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筛选、基因研究和疾病诊断检测等方面。随着病原不断发生基因重组,变异等现象,禽类病毒不断逃避免疫保护导致了强毒株的出现。传统的芯片检测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病毒的检测,然而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较长的检测时间严重阻碍了芯片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一种低成本、时间短、快速有效的新的基因芯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解决当前禽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的改良及应用已成为目前疾病诊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禽类疾病检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细菌产生耐药性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由自发基因突变和获得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及目前常用的快速检测细菌耐药基因的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质粒指纹图谱分析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PCR-RFLP).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知的耐药基因序列设计出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特异探针7条、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特异探针5条,阳性坐标探针1条,长度为18-21 bp.根据探针序列两侧的保守区域设计了耐药基因扩增引物,引物长度17-20bp.通过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从耐药菌株中获得四环素耐药基因7个,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个.经过芯片制作过程优化试验和芯片杂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将探针以终浓度30 μmol/L溶于50%DMSO中,在温度为20 C、湿度为70%的条件下点印于Aldehydeslide表面.扩增出的荧光标记产物经纯化后与2×杂交液混合,再与基因芯片在42 C杂交5 h可检测到理想的杂交信号.芯片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模板拷贝数大于1×103个/μL时,可检测到较强的杂交信号.本试验最终研制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耐药基因检测芯片.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30条20mer寡核苷酸探针芯片。通过对NDV的检测结果以及特异性试验显示,说明本芯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由于该芯片敏感性强、准确性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为新城疫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完全适用于新城疫病毒的大规模筛检和快速检测,对进出境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一些细菌菌株的分子耐药机制会引起细菌致病性的改变,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论文从细菌胞壁、胞膜、胞质和染色体4个部分概述了其相关主要大分子物质参与细菌耐药的机制,介绍了与耐药性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参与细菌致病的过程,分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细菌毒力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解决现今较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难题找到新方法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细菌生物膜是一种包裹于细胞外多聚物基质中的黏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的微生物菌落。作为一种生存策略,绝大多数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产生生物膜,生物膜状态下的细菌相对其游离状态有着更强的耐药性,是导致临床上出现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综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耐药机制及抗生物膜的策略,以便寻找有效控制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手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快速、高通量、并行检测,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中遇到的难题,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突变检测、核酸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药物筛选等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研究领域。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简要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流程,综述其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道认为在90%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  相似文献   

10.
了解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元件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的正确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耐药出现,为新型抗菌药的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抗菌素药物研制成功和开发应用为人类治疗细菌性传染病作出了巨大贡献。1929年青霉素发明以来.人们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治疗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使得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彻底的治疗。但是,随着抗生素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特别是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的使用,耐药及多重耐药细菌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从细菌染色体、质粒、转座子等遗传学和产生灭活酶、主动外输、渗透屏障、代谢、靶位改变和生物被膜形成等生物化学方面对细菌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做了介绍,有助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克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或传播,有利于新抗生药物研究与开发,并建议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开发一些天然抗菌肽和特异的细菌疫苗,以控制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细菌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获得耐药性,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的渗透障碍、外排泵的泵出作用、靶位改变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细菌的耐药水平。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耐药机制随之出现,耐药菌也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耐药菌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耐药性的起源、产生机理、耐药特性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广东饲料》2008,17(7):30-30
2008年7月12—20日,受农业部兽医局委托,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主办,广东省兽药与饲料监察总所承办的国家兽药耐药性监测网启动工作会议及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技术培训班在广州举行。  相似文献   

16.
细菌的耐药性(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连成 《中国兽药杂志》2002,36(11):41-44,49
耐药菌的危害已遍及全球,耐药性问题成为世界性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耐药现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耐药性的控制,耐药性监测方法和耐药研究的意义六个方面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性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从天然、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中筛选耐药抑制剂是近几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中药消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对耐药菌具有消除作用的中药;中药抑制β-内酰胺酶作用;中药抑制耐药茵主动外排作用;中药抗菌增效剥;药对耐药质粒(R质粒)的消除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增光 《中国家禽》2001,23(22):33-33
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延长,多重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过去只耐1、2种抗生素的细菌,近年来“能耐”越来越大,往往一种菌可以耐受10种甚至10几种常用抗生素,以至药敏试验做完以后,兽医师感到无药可用,十分头疼。当某些人畜共用性抗生素长期低剂量用于肉用动物后,抗药菌株的大量产生会影响到人类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甚至造成人类医药资源的枯竭。以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例。喹诺酮的发明,其初衷是用作人类抗生素贮备。直到目前,第二代喹诺酮产品———吡哌酸(PPA)仍被推荐为人类细菌性腹泻的治疗药。氧氟沙星用于人类上呼吸…  相似文献   

19.
细菌耐药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在控制人类和动物传染性疫病以及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伴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人们发现了愈来愈多的耐药性菌株。如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开始仅为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告甚至认为在90%以上。耐药细菌的产生,引起了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使人也长期与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如今,不管是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了较严重的程度。为此,加强和控制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现象,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