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雏鸡糊肛由多种疾病或应激引发,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雏鸡糊肛症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在实践中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雏鸡“糊肛”是雏鸡发育过程的常见病症,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实践中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疾病或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粘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病例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发的一种症状,其多发于出壳后3~7d的雏鸡。雏鸡主要发病症状为精神萎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并附着于肛门周围,甚至堵塞肛门。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养鹅中,雏鹅糊肛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的应激症状,雏鹅常因肛门被粪便堵塞,使雏鹅排便困难,若粪便排不出来,最后则衰竭死  相似文献   

6.
1病因1.1单纯消化不良刚出壳的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如果用含粗蛋白较高的饲料开食,会因过食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糊肛现象。临床表现为食欲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8.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委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粘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如果堵塞肛门的粪便不能及时排除,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与传染病相比,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和疾病引发的一种症状,常因应激、消化不良、初饮不及时以及疾病等原因引起,导致雏鸡消化不良、生长缓慢和成活率低,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讨论了糊肛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常规性和针对性预防措施,旨在为广大养殖场户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发病原因雏鹅消化不良是胃肠黏膜表层发炎的消化道疾病,是雏鹅发生糊肛最常见原因之一。刚出壳的雏鹅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如果这时候用高蛋白饲料开食,或吃的过饱,就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糊肛现象。病雏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嗉囊膨胀,排出的粪便干,有时腹泻,渴欲增加,粪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雏鹅由于长途运输,或在运输过程中天气炎热,开水过迟,雏鹅脱水而引起血液浓缩,导致肾脏苍白、肿大,尿酸盐沉积。如果此时雏鹅补充水分,  相似文献   

11.
春季是饲养雏鸡的大好季节,但雏鸡出壳后若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环境温度过低等,容易造成雏鸡糊肛,病鸡肛门被粪便粘住,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出壳雏鸡的带菌数,提高育雏成活率,多数孵化场都采用福尔马林熏蒸雏鸡的措施。熏雏采用福尔马林的剂量,有日渐加大的趋势,由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7毫升、高锰酸钾3.5克(后简化为7:3.5),增到10:5,又增到14:7,还有的增到20:10,甚至有人用28:14。熏雏时间为,20~60分钟不等。  相似文献   

13.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d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如果堵塞肛门的粪便不能及时排除,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它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与传染病相比,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黏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如果堵塞肛门的粪便不能及时排除,最后可因衰竭而死亡。它是雏鸡繁育过程的常见病症,与传染病相比,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在实践中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雏鸡糊肛症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希望对广大养鸡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雏鹅消化不良症是指因雏鹅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健全、消化机能较弱,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2周龄以内的雏鹅易发本病。  相似文献   

16.
某商品代鸡场购回一批鸡苗,鸡苗在7日龄前发生严重的糊肛,严重影响了鸡苗的生长发育,均匀度较差,10日龄后大小差异较大.发病率达36%,死亡率高达5.2%,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排除可能造成糊肛的因素,淘汰发育不良的鸡苗.并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进行综合分析发病病因.为该场后期引进鸡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杜决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育雏初期即10日龄之前.有时会遇到雏鸡糊肛现象。雏鸡排出的白色黏稠粪便粘于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不能自然脱落,甚至堵塞泄殖腔。糊肛的雏鸡占全群的10%~40%,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人工帮助清除可以减少死亡。许多养鸡户认为糊肛是由于雏鸡感染了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我们对这种较为普遍的想象进行了分析和监测.认为这是由于饲料蛋白质过高和管理不当引起的非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在雏鸡的养殖过程中,不少养鸡户都会遇到雏鸡糊肛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养殖户都会想到沙门氏菌等病菌的感染,于是加大了雏鸡饲料中药物的用量,可有的时候加大药物用量雏鸡的糊肛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治疗或缓解.研究发现导致雏鸡发生糊肛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单纯的沙门氏菌等病菌的感染.下文将对雏鸡糊肛常见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20.
雏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雏鸡是指0~21日龄的肉用雏鸡,蛋雏鸡是指0~42日龄的蛋用雏鸡。雏鸡刚孵出时,羽毛很短,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散热快,3日龄后又开始换羽,育雏结束时换羽仍未完成。此阶段雏鸡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生产上常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归纳引起雏鸡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现形成文字,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