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迅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5,26(1)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准备合作建设的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近日通过了专家论证。佛坪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立项建成后,将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野外研究大熊猫的平台,并为大熊猫保护培养科技人才。在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约占整个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35%,野外种群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十分有利于大熊猫研究工作。(摘自中国熊猫网)  相似文献   

2.
我园一头大熊猫(♀),名白梅,年令11岁,体重94千克),于1982年5月17日在成都动物园受配后,为避开上海地区炎热的产仔期,决定启运到江西庐山饲养,以便安全产仔。由于大熊猫产于四川省高山竹林,怕热;又在大熊猫妊娠早期;特别是在五月底至六月初长途运输有很大的困难。经我们的努力,终于在兄弟动物园的大力支持下,行程约2200公里,跨越4个省市,胜利地到达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野外喂食和觅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动物研究单位和专家对大熊猫在人工圈养和野外食物招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探索在食笋期间大熊猫的生态特征,我们利用本区大熊猫性情温顺,易于接近的特点,于五月十七——五月二十日在三官庙侯家沟,对一只成体雄性大熊猫进行了野外喂食。并同其自由觅食作了观察对比。  相似文献   

4.
简讯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3,24(6):27-30
1.保护措施得力,大熊猫种群不断增长 中国专家组赴日帮助产仔大熊猫育幼 9月9日晚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名研究大熊猫专家从成都出发前往日本,帮助旅居日本的大熊猫“梅梅”育幼。“梅梅”于9月8日在日本和歌山县白滨野生动物园产下了一对双胞胎。 作为中日开展为期十年大熊猫合作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梅梅”和另一只雄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的状况,困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旬 《野生动物》1990,(6):9-11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自然界赋予我们这个世界的宝贵遗产,它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国宝”。保护和延续大熊猫野外种群,是中国和世界自然保护事业上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和延续大熊猫种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追逐交配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性格孤僻,过着独居游荡性的生活。在发情交配季节,大熊猫寻偶,可看到几只熊猫在一起,平时很难看到大熊猫在一起生活(带仔除外)。我们于1983年4月14日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看到6只大熊猫(5只雄体,1只雌体)在野外追逐求偶、交配的实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2004,25(1):18-19
1、我国圈养大熊猫正步入生育高峰期 据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基地大熊猫产仔的一大特点是双胞胎多。据统计,该  相似文献   

8.
这是四川臥龙保护区管理局一位青年技术人员在一九八一年写的几段日记,内容是记述中外专家对大熊猫的野外生态进行观察的一些有趣的科学事实,包括第一次在野外观察到大熊猫发情,交配的情景。本刊略加改动、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世界珍稀动物。根据四川、陕西、甘肃3省调查,大熊猫在野外生存的总数仅千只左右,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造成大熊猫日益减少的原因,除繁殖能力低、栖息地缩小、遗传交流中断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外,疾病摧残也是重要原因。寄生虫感染,尤其熊猫痒螨虫感染具有传播快、感染率高,严重影响熊猫睡眠。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曾发现3只大熊猫受过痒螨虫感染,其中1只雌性成年大熊猫感染特别严重,现将感染致病情况与药物治疗实验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试验1.1症状熊猫2号,雌性,13岁,体重90kg,从野外引进后,发…  相似文献   

10.
去年十月中旬,我随中外小朋友和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参观访问了中外驰名的大熊猫保护区——卧龙。十三日晚上,张少礼副局长向我们介绍了保护区的建设规模、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和保护、抢救、研究大熊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热烈欢迎中外小朋友和记者来卧龙参观采访。十四日早八时,我们乘汽车沿皮条河而上,将近中午登上了海拔2520米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这里枫叶降红,这里箭竹丛生,在这大熊猫的世界,我们仔细寻找大熊猫的踪迹,沿途  相似文献   

11.
对一例野外救护的年老、体弱、左上唇缺失、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大熊猫,采取专职饲养人员护理、进行医疗辅助行为培训,最终能在非麻醉状态下完成剪趾甲、梳理毛发等日常护理工作和采血、量血压、口腔检查等医学检查项目;采取精细化饲养方案,保证充足营养补给,使其体质迅速恢复,并正常发情,通过人工采精,保留下了遗传因子,为大熊猫种群保护做出了贡献,也为野外救护老年大熊猫康养护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最珍贵的野生动物。关于寄生在大熊猫的蜱,尚无文献报告。1984年,我们遇见一例寄生汶川血蜱的病例,现将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以肝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坏死性肝炎极少记载。本文对一大熊猫因出血性肠炎继发坏死性肝炎致死病例介绍如下:一、病史及治疗史1984年××县野外发现一头部摔伤、昏迷雄性大熊猫。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呼吸道感染及全身衰竭。经补液,脱水、止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2月后完全康复。直至1986年该熊猫体况较好,与雌熊猫连续交配产仔。后因采精过度,体质下降,长期精神、食欲不振。助消化药及抗贫血药未间断。1989年7月4日该熊猫不食,误为排粘期停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肠梗阻是大熊猫非传染性内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多发病,无论在野外或圈养条件下均可发生[1]。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抢救,容易导致大熊猫死亡。近年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多次遇到大熊猫患肠梗阻,通过经验积累和临床实践,探索出手术治疗大熊猫肠梗阻的方法,并成功治愈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年大熊猫假孕现象在国内外大熊猫养殖单位报道较多,但未成年大熊猫出现假孕现象比较少见。2007年8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一未成年大熊猫出现食欲下降等异常体征,暂定为"假孕"。论文就该大熊猫妊娠变化及处理措施做一报道,以便同行在今后管理工作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2月23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从观音山保护区救护一只患病雄性大熊猫,当时大熊猫难以长距离运动,被毛粗乱,精神状况较差,消瘦。肩膀,后背有多处外伤。右后肢不能完全着地,跛行。综合临床症状,初诊为长期营养不良,或因为领地争斗失败,伴有外伤感染,腹水。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终因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本例野外秦岭大熊猫救护从患病大熊猫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以后野外救护大熊猫提供了救护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肿瘤的文献十分稀少,尤其我国珍贵动物大熊猫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为研究比较肿瘤学提供资料,我们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见到一例大熊猫的淋巴肉瘤,报告于后: 北京动物园的一只雌性大熊猫,1957年入园,年龄约30岁,共繁殖三胎。1981年6月以来,食欲开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乳房炎是威胁产仔母兽健康和幼仔生长发育的重要疾病之一。患乳房炎的大熊猫产乳量下降或失去泌乳能力;局部肿、痛、胀、热可造成母兽泌乳阻滞,给哺育幼仔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成都、重庆两动物园大熊猫的血清学调查,首次证明大熊猫能自然感染细小病毒,并可引起出血性肠炎,其感染的阳性率达50%. 大熊猫感染细小病毒,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1986~1987年,我们对成都及重庆动物园饲养的部分大熊猫进行了细小病毒的血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12日,在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乡七层楼沟牛沙坡野外发现一只死亡大熊猫,笔者赶到现场对其进行了剖检,确认该大熊猫因严重蛔虫感染引起直肠脱出并发直肠套叠而导致死亡。鉴于该病例特点突出、症状典型,对兽医临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特报道如下。1外观该大熊猫为成体,雌性,皮毛一般,营养中等,体重约65 kg,乳头较大,无外伤及骨折现象。直肠脱出体外18 cm,黏膜出血、坏死,并有继发损伤;脱出的直肠内见大量蛔虫。观察口腔,一颗门齿已经磨平,其余门齿松动,右下犬齿有裂痕,臼齿中度磨损,估计年龄在12岁左右。2剖检该大熊猫皮下脂肪少,未见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