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
杂交粳稻在推广中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粳稻米质好、增产显著、深受广大农户欢迎.1989年起,吴县市引进试种,一般667m2产量在600kg.现将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对中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和精品杂交粳稻组合少.增加投入、组织杂交粳稻育种单位进行科研大协作,实现资源和材料共享是杂交粳稻快速发展的关键.还从育种、栽培、生产、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杂交粳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主要回顾我国BT型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分析当前形势下发展中存在的现状及其问题,并且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无锡地处太湖稻区,温、光、水、土等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水稻生产的良好生态条件和区域比较优势,是江苏省单季晚粳稻的优势产业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扩张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无锡市粮食种植面积不断缩小,2000-2003年平均每年水稻生产面积减少13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三系杂交粳稻选育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忠明 《种子》2000,(1):59-62
1 杂交粳稻选育新进展“九五”以来 ,杂交粳稻选育、推广在总结前几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通过省级审定的新组合有辽宁的屉优4 18、辽优 32 2 5,北京的秋优 6 2、安徽的 80优 12 1、 80优 10 2 7、六优 12 1,上海的闵优 12 8、浙江的七优 7号 ,江苏的 9优 138、六优 3号、泗优 4 18、泗优 52 3、泗优 90 2 2、泗优 88等。审定的不育系有江苏的 92 0 1A、上海的 83A等。育成了一批颇有特色的 BT型恢复系 ,如辽宁的 C4 18、安徽的 HP12 1、上海的 12 8、江苏的 N138、R52 3、引恢 3号、R88等。杂交…  相似文献   

7.
东北新三系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8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可以分为2类,A1、A2和A3可以分为一组,即始花时间早,终花时间也较早,花期集中,开花持续时间只有3h.其他5个不育系分为另一组,始花时间较晚,终花时间也晚,开花时间长,开花高峰晚,基本都集中在12∶30~13∶00时,午前花率很低,平均在20.6%,最高为24%.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柱头外露率、开颖时间成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和0.839.  相似文献   

8.
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辣椒品种,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辣椒净光合速率杂种优势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辣椒净光合速率离中优势在开花结果前期受叶片、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中期主要受叶片、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营养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后期主要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对产量形成、抗病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超亲优势在开花结果前、中、后期受叶片、CMV、疫病抗性的影响较大,受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力的影响较小,三个时期都对果实发育、产量形成、干物质、纤维素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中国种业》2000,(4):34-35
为适应优质粳米市场的需求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 70 0 1S与 2 2 77配组而成优质两系粳杂新组合皖稻 48(即 70优双九 )。经试验示范和米质鉴定 ,表现优质、高产、多抗。1995年安徽省第 3次优质米评选它居粳稻组第 1名 ,被评为优质米。 1997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6年56个国审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的品质指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常规粳稻已经持平或非常接近,而在垩白率、垩白度上,杂交粳稻却远远差于常规粳稻,说明外观品质的改良是今后杂交粳稻育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因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被称为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目前杂交粳稻存在产量竞争优势不强、生育期偏长,生态适应范围窄、稻米品质有待改善等问题。选育同时兼顾产量、生育期、品质等特性的新组合将有利于杂交粳稻的发展。‘申优2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申恢26’配制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5-201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751.3 kg/hm^2,比对照‘花优14’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69.5 kg/hm^2,增产2.6%。‘申优26’具有产量优势强、成熟期早、稻米品质优异、适宜种植范围广等优势,已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编号为沪审稻2017001。适合在上海全郊区、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作为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本研究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北方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杨振玉 《作物学报》1998,24(6):840-846
回顾了“籼粳架桥”育成粳型恢复系C57以来我国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籼粳架桥”对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的指导意义,以及广亲和基因单一位点的局限性难以解决籼粳杂种复杂的生理障碍问题。提出了籼粳亚种有利基因集团的构建一配组,偏高秆偏长穗抗倒株型改良以及高产性与抗逆性,适应性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思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稻杂种人工种子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二个水稻籼粳杂种幼穗来源的愈伤组织上,分化出大量不定芽。在2,4-D0.2mg/L、BAP2mg/L的MS培养基上,亚优2号不定芽增殖率可达3.5。无菌条件下,以不定芽作材料制备的人工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60.0%,最低也可达15.0%。使用麦芽糖代替蔗糖,以及用较大的不定芽都可提高人工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张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88-92
为确定新育成印水型杂交粳稻亲本的潜力,并为印水型杂交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4个不育系和4 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结实率外,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母本,单株产量、有效穗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39A和晚轮422 的GCA效应较高,产量性状以Ⅱ类为主,139A×晚轮422 和辽粳10A×晚轮422 的单株产量水平及组合SCA效应较高。父本GCA效应和组合S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母本G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中,父本的遗传差异大于母本,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大于母本,139A和晚轮422 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粳稻新品种龙稻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新品种龙稻12号是以东农418/上育397为母本,龙青4号/746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是香型软米粳稻品种,需活动积温2 450℃左右,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插秧栽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云南高原粳稻抗白叶枯病新品系云资抗2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产优质的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滇系4号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3次回交以及5次自交形成BC3F,代材料,并结合后代材料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的评价选择,选育出高原粳稻新品系云资抗21号,对云资抗21号的21个单株采用与Xa21连锁标记RM21和RM229、以及22个独立分离的SSR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21个单株在RM21位点上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在RM229位点上有1个单株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其余的20个单株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而在其余22个SSR标记位点上均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该新品系白叶枯病抗性与IRBB21相近,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选育时期不同(两个选育时代)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施氮量为0,225,300 kg/hm~2纯氮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选育时代的水稻品种产量、物质生产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有所提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两时代产量表现不同,早期品种中有83.3%的水稻基因型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代品种产量则有一半基因型在225 kg/hm~2氮肥水平下产量达最大,说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较当代品种敏感.农艺性状中的株高和穗长随着育种时代的更替有矮化和减小的趋势,着粒密度有所增加.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量在生育时期各阶段均表现为当代品种大于早期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亦表现相同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抽穗、成熟期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拔节期关系不密切.氮素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株型趋于矮化,穗型由散穗向密穗型演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环境下杂交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稻三系材料组配的5×5不完全双列杂交亲本及F2、F3种子为试材, 应用包括胚乳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效应的三倍体种子性状遗传模型, 对不同年份、不同穗位两种环境设计下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环境下, 直链淀粉含量的方差组成均以基因型方差为主。遗传主效应方差以胚乳加性方差为主。以穗位作为环境因子时, 能检测到显著的细胞质方差, 互作方差以直接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 其次是细胞质×环境互作方差, 但对互作效应值的遗传预测表明, 绝大部分品种所有粒位均以细胞质×环境的互作效应值最大, 且细胞质×环境互作使不育系强、中势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 恢复系则相反, 强、中势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 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以年份作为环境因子时, 细胞质方差不显著, 互作方差以母体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杂交粳稻组合的稻米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稻米产量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淀粉是稻米最主要的成分,稻米中淀粉含量超过糙米的90%,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如何提高稻米品质也已成为育种学家关注的热点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5个直链淀粉含量偏低型水稻恢复系材料与粳型不育系2701A配组得到的组合,研究水稻组合间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品质间的差异,为低直链淀粉杂交水稻的选育、恢复系的筛选以及优质食味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