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创汇农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各种优质蔬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红皮圆葱作为出口创汇的一个主要蔬菜种类,年出口量近万吨,并且出口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出口的规格要求,简要介绍一下出口红皮圆葱的栽培技术。一、整地作畦红皮圆葱是一种须根性葱蒜类蔬菜,喜欢肥沃的沙壤上,同时喜湿怕涝。因此在地块选择上.应选择肥沃疏松、水浇条件较好,抗旱防涝能力较强的沙壤上。选好地块后,每667m2施有机肥5000公斤,深耕耙平,起垄作畦,畦宽1.2米,垄宽30厘米,高20厘米,踏实,最后施…  相似文献   

2.
圆葱是俄罗斯的主要消费蔬菜之一,近几年以对俄出口为主的东北圆葱生产基地发展迅速。由于受耕地限制,重茬较为严重,导致圆葱潜叶蝇危害逐年严重,常年危害损失率达20%,严重田块60%-80%,对圆葱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谭忠昕  崔欣  李爽 《北方园艺》2015,(16):174-178
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蔬菜出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政策,在关税保护作用逐步削弱的今天,其在履行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安全、自然环境和资源等职责的基础上,更多的承担了贸易保护的作用。日本是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绿色贸易壁垒具有繁杂、严格的特点,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蔬菜的对日出口。现运用引力模型,选取我国与日本蔬菜贸易1992—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永福 《蔬菜》2004,(12):4-4
从出口集中度来看,我国腌制蔬菜、脱水蔬菜、调理加工蔬菜3类加工品都具有出口相对集中的特征。2003年它们居前5位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集中度均在50%以上,特别是腌制蔬菜达到91%。3大类蔬菜的首位出口目的地均为日本,但在3大类蔬菜总出口中对日蔬菜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一方面我国3大类蔬菜出口中存在着出口过于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圆葱耐寒喜湿,适应性强,高产耐贮,供应期长,营养丰富,可鲜食、炒食,是出口的主要商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每年创汇5-8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值10%左右,蔬菜商品中罐头占49%,干菜和鲜菜分别占22.5%和20.5%,蘑菇是我国主要出口菜,年创汇高达1.5亿美元,大蒜、辣椒、蕨类野菜和芦笋年创汇0.3亿美元左右。鲜菜销至香港和出口日本的占90%,干菜和罐头的出口地区相对要广泛一些,本文针对存在问题对发展我国蔬菜出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韩国、加拿大是我国出口蔬菜的主要输入国 ,其中 1997年日本从我国进口速冻蔬菜就达 2 1万t,占日本进口冻菜的 4 0 % ;韩国每年从我国进口蔬菜占其进口蔬菜的 30 % ;而加拿大是进口我国蔬菜较具有潜力的国家之一。1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农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其中蔬菜占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的 11% ,进口蔬菜约占日本蔬菜消费总量的 15% ,其中生鲜蔬菜和冷冻蔬菜的进口量愈来愈大。输日蔬菜的主要国家有 :中国大陆、台湾 ,美国 ,新西兰和泰国 ,特别是中国大陆和美国近几年的输日量显著增加。1.1 日本市场对蔬菜的要求 时令化、多样…  相似文献   

8.
对日出口蔬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我国对日出口蔬菜现状近几年来 ,日本人均蔬菜消费量有所增加 ,但国内自身生产量则明显下降 ,因此进口蔬菜逐年增加。1996~ 2 0 0 0年间 ,平均年蔬菜进口量 190万t(吨 ) ,占日本农产品进口贸易额的 10 % ,约占日本蔬菜消费总量的 15%。据统计 ,日本进口的蔬菜品种以洋葱为最多 ,其次分别为甘薯、胡萝卜、甘蓝、白葱、菜花等。据有关资料 ,日本蔬菜进口渠道呈多样化 ,目前已先后与世界各地近 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蔬菜贸易关系 ,其中从中国、美国、新西兰进口蔬菜最多。中国是日本蔬菜的主要输入国之一 ,“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出口蔬菜 80…  相似文献   

9.
<正>中日蔬菜的自给率差异是两国蔬菜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日本是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主要伙伴国,但中国向日本的蔬菜出口份额在下降;中国向日本出口的蔬菜以土地密集型的洋葱类为主,不利于发挥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中国是世界蔬菜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据FAO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蔬菜产量为5.76亿t,收获面积2470万hm2,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2.13%  相似文献   

10.
冷杨  何涛  陈勋 《长江蔬菜》2012,(23):1-10
"十一五"以来,受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及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日蔬菜出口呈现曲折变化,主要表现为:出口总量及总额探底后回升;各类蔬菜出口量先降后升,结构基本稳定;主要产品出口量减多增少;出口均价直线上涨。  相似文献   

11.
《吉林蔬菜》2006,(5):27-27
由于速冻蔬菜具有食用方便、清洁卫生、保鲜性能好,又可四季供应等特点,在日本市场深受欢迎。我国年出口日本的量达2万吨左右,适销品种达10余种。衡量速冻保鲜蔬菜新鲜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色香味。为保持速冻蔬菜色香味,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圆葱耐寒喜湿,适应性强,高产耐贮,供应期长,营养丰富,可鲜食、炒食,是出口的主要商品蔬菜之一。大庆地区很适合圆葱的生产,种植圆葱是快速致富的一条好门路。现将圆葱套种白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所用品种长日照型苹果圆葱和山西红皮圆葱)。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葱是宝山区的主要出口蔬菜品种之一,栽培面积占出口蔬菜的70%,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4个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春季播种秋冬收获。几年来,栽培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元藏和金长3号。为了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出口市场对不同品种的需求,不断提高宝山区出口大葱的市场竞争力,2004~2005年,我们在出口生产基地进行了大葱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质量和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用菌》2011,(3):61-61
据报道,受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核辐射影响,日本部分地区蔬菜辐射超标,供应链面临重组。而云南是我国唯一至今未检出核辐射的省区,扩大对日蔬菜出口面临新的机遇。近日,云南省商务厅组织召开对日本出口蔬菜形势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蔬菜》2005,(2):49-49
叶菜类出口蔬菜,一般是指白菜、甘蓝、大葱、花菜等蔬菜品种,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太远的国家由于运输距离过远,叶面容易变黑脱水等原因,一般很少有人装运。据悉,2个多月以前,国内叶类蔬菜的价格飞涨,主要原因是河北、内蒙古叶类蔬菜刚刚下市,山东蔬菜刚刚上市,正好属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国内南方市场缺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但我国蔬菜的出口数量仅占国际蔬菜贸易量10%左右,显然与蔬菜生产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我国的蔬菜种质资源丰富,地域和气候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作为劳动和科技密集型的蔬菜产业,我国拥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理应成为蔬菜产品的出口大国。根据国际市场的信息反馈,影响我国蔬菜出口数量和创汇额高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产品质量(主要是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和产品的包装、加工水平,而产品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干辣椒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干辣椒又是我国出口创汇蔬菜主要品种之一。随着世界农产品绿色壁垒日益凸显,使我国出口蔬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现将出口干辣椒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永福 《蔬菜》2004,(12):1-2
近年世界腌制蔬菜出口量保持增长趋势,1998年为34.4万t,2003年为42万t,增长率达到22.2%,但价格出现了下滑。我国腌制蔬菜出口量从1998年的19.6万t扩大到2003年的26.6万t,增长率为35.6%,出口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下滑,降幅为18.7%。2003年我国腌制蔬菜的出口目的地按出口量排名,前10位依次为日本、韩国、意大利、台湾、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荷兰、法国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日蔬菜出口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世界上农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进口蔬菜1997年就已达到170万t,约占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的11%,约占日本蔬菜消费总量的15%。 1 日本蔬菜进口的特点 ①进口渠道的多样化。进口国家已达70个以上,日本国内进口企业300多家以上。②中国出口菜已占日本进口菜的40%,品种超过50个,其中以盐渍菜出口量最大。③我国出口日本的蔬菜,大体上可分为保鲜蔬菜、速冻蔬菜、盐渍蔬菜和罐头蔬菜,还有脱水干燥蔬菜和真空冻干蔬菜。 2 日本市场蔬菜消费特点 ①日本国民心目中总认为国产食品吃着放心,尽管日本食料品近60%依赖进口,但日本国民还是偏爱本国生产的食品。进口蔬菜和果品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价格明显偏低,如我国出口的生姜、大蒜价格比不上日本同种商品的一半,而且进口蔬菜和果品很难进入日本高级商店。  相似文献   

20.
张世煜  董太祥 《蔬菜》1994,(4):39-39
山野蔬菜(三)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林管局张世煜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董太祥四、山野蔬菜的商品价值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山野菜的商品价值显得十分重要了。1.山野菜市场1980年,我国向日本出口520吨蕨菜,而日本的年需量为15000吨左右,缺口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