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效功能陶粒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粉煤灰、锯末和铁矿石等废弃物,经造粒和高温烧结,自行开发了两种高效功能陶粒,并将其与沸石以\"砖墙\"式嵌套填充,构筑了高效功能陶粒生物滤池.采用该生物滤池,研究对农村生活污水(COD:200mg·L-1,NH3-N:20mg·L-1,TP:4.0mg·L-1)的深度脱氮除磷作用.结果表明,高效功能陶粒具有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耐酸碱性能好和无重金属溶出等优点.该生物滤池上下部分分别形成好氧区和厌氧区,从而达到深度脱氮除磷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15~5.73 h,水力负荷为2.8~7.5 m3·m-2·d-1时,两个生物滤池对氨氮(NH3-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两个功能陶粒生物滤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6%~98.3%、89.1%~99.7%和84.4%~95.2%,优于普通生物滤池.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污水上部覆土层种植作物,可以达到土地综合利用的目的。为了研究污水土地处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利用地下升流式高效土地自然净化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程设施,从土壤微生物学的角度对系统顶部覆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对表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没有明显影响,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细菌数量大幅度增加,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逐渐减少;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说明污水土地处理有利于提高覆土层的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地下升流式高效土地自然净化技术可以在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摘要:对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项目第1-3批工程中21处利用生物滤池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滤池工艺的COD,BOD5,SS,TN污染物平均处理率分别为669%,687%,689%和615%,出水相应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76%,963%,951%和988%,总体达标率为951%;生物滤池工艺在不同运行年限下,各污染物的年平均处理率基本稳定,未发生显著变化;生物滤池工艺在不同季节条件下,COD,BOD5和TN污染物的处理率在夏季要显著高于冬季,而SS污染物处理率在不同季节条件下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试验探究了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35 m3·(m2·d)-1时,系统对TN、NH4+-N、COD和TP去除效率分别为(89.84±7.64)%、(98.67±1.31)%、(61.63±16.01)%和(70.21±8.00)%。湿地中一共发现11个主要菌门、18个主要菌纲和33个主要菌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其中的优势菌门,它们在各级湿地中表层和底层的相对丰度分别是57.26%、61.37%、91.60%、93.22%、88.78%、88.02%。蓝藻菌纲(Cya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是其中优势菌纲,约占主要菌纲的70%。共有17个优势菌属,在各级湿地中的分布情况不同,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集中分布于第三级湿地,其次是Leptolyngbya、席藻属(Phormidium),在第一、二级湿地中广泛分布。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良好污水净化效果,系统中有机物和氮素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作用,磷素的去除主要依靠基质吸附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农村污水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笔者介绍了高效藻类塘技术、地下渗滤处理系统、蚯蚓生态滤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几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为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
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既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难题,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活性染料印染废水.[方法]通过驯化采集的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优势菌种并固定化,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结果]固定化微生物法比普通微生物法对废水COD的去除率高7%,褪色率高10%左右.在温度为25℃,pH为6~8,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进水浓度为200 mg/L时,模拟废水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6%,褪色率可达到97%.[结论]固定化微生物法比普通微生物法更加稳定,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高效、低耗地处理村镇生活污水提供参考。[方法]研发了新型滴滤池工艺,考察滴滤池的最佳运行参数以及改善系统脱氮效果的措施。[结果]采用新型滴滤池工艺对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63%、81.7%、84.7%。滴滤池的水力负荷宜控制在2.0~4.0m3/(m^2·d)。用滴滤法处理村镇生活污水,能显著降低废水COD、NH3-N浓度,加设厌氧段能增强滴滤池的抗冲击能力,增强滴滤塔生物膜的稳定性。[结论]研发的新型滴滤池工艺能显著提高村镇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优化固定化菌藻对含油污水的降解条件.[方法]首先,研究了固定化菌藻组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对降解前后的原油进行红外光谱、GC-FID及GC-MS分析,然后考察了原油浓度、降解温度、溶液pH、溶液盐度等条件对固定化菌藻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固定化菌藻的可重复利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经过15 d的降解,固定化菌藻对3 9/L原油的降解率可达91.8%.固定化菌藻与固定化单菌、固定化单藻相比,菌藻组合表现出协同作用,对主要的正构烷烃及多环芳烃的去除效率增加.当原油浓度为1~7g/L,pH为6~8,温度为25~35℃,NaCl浓度<1.5%时,固定化菌藻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并对原油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固定化菌藻重复利用3次以内(每次5d),对其降解原油的性能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固定化菌藻组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村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污水处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村镇污水排放特点,总结出村镇地区低建设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及技术要求和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及高稳定性等污水处理要求,探讨提出了几种村镇地区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使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现今主要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的主要原则,即不能拘泥于形式,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来完成污水处理技术的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水解池-垂直潜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云南省普洱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Cr、NH4+-N、NO3--N、TN的去除效果,并将水解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Cr、NH4+-N、NO3--N、T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89%、51%、85%,出水浓度分别<46、3.9、3.8、5.8 mg/L,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A类排放标准(GB18918-2002)。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