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规模化万头牧场全面兴起,单产不断提升,然而奶牛胎衣不下常有发生,本文旨在查明分娩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规律,为防治奶牛胎衣不下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2022年11月—2023年10月一年间分娩的2 936头荷斯坦奶牛从分娩胎次、胎儿性别、单双胎、胎儿出生体重、产犊难易度等生产实际状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其与分娩母牛胎衣不下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胎次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最低,初次分娩的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24.41%,发病率最高;产公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母犊的奶牛(P<0.05);产双胞胎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单胎的奶牛(P<0.05);犊牛初生重<30kg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于其他体重群体;在胎天数<260d的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分娩奶牛(P<0.05);自然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低于助产奶牛(P<0.05)。综上,分娩胎次为二胎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最低,头胎发病率最高;产公牛犊,母畜怀有双胎,胎儿出生体重<30 kg、>36 kg,早产...  相似文献   

2.
河北北部地区地处北纬39°30′~42°10′的黄金养牛地段,但是冬季寒冷,奶牛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寒冷对奶牛的影响:寒冷导致奶牛维持增加、免疫力下降、繁殖率降低、乳房炎发病率升高、对犊牛影响更大;做好冬季牛舍的防风和保暖工作;做好冬季奶牛的饮水管理;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奶牛日粮;防止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供给不足;注意饲料中维生素的补给;加强奶牛冬季的繁殖和保胎工作;加强冬季奶牛的运动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3.
王哲 《北方牧业》2010,(22):22-23
<正>奶牛的过渡期是指产前3周至产后3周这一时期,以往称为围产期。过渡期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极为重要。此时,奶牛由妊娠、分娩到泌乳等过程,会造成奶牛生理应激;当低能饲料向高能饲料转换时奶牛会产生饲养应激;随着奶牛泌乳量的增加,干物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经过发情、排卵、配种、怀孕、分娩之后才能产奶,而发情是奶牛生产必须的环节,正常的发情排卵是奶牛维持正常繁殖力的基础。因此,没有正常的发情,奶牛其它的生殖现象就不能正常进行,奶牛也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提质增效科研试验示范项目是省农业厅2013、2014年度实施的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之一,是在奶牛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以对奶牛场的解剖分析为手段;以提升奶牛品质、增加奶牛养殖效益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农民增收为宗旨;以推行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为措施,提升牛场管理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达到奶牛提质增效的目的。1项目基本情况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索奶牛酮病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对986头围产期奶牛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酮病发病率为31.74%,死亡率为4.15%;秋季发病率最高,可达37.4%,其次是冬季和夏季,春季发病率最低;随着胎次、年龄和产乳量的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第1个泌乳月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43%;日粮种类和微量元素越少,奶牛酮病就越容易发生;奶牛发病后受胎率明显降低;发病后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比发病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奶牛酮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可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刺激所引起的奶牛乳房的炎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乳房炎对奶牛行业危害较大,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和病原,增强  相似文献   

8.
<正>1对生态牧场的八点要求一是奶牛生产、生活的环境优良;二是符合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三是奶牛健康;四是生产高产、优质、高效;五是奶牛舒适,人心舒畅;六是奶牛粪尿清理及时,处理有效(生  相似文献   

9.
2004首届中国·哈尔滨乳业博览会暨2004首届中国·哈尔滨奶牛文化节(以下简称“奶牛文化节”)于8月19-22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文化节包括3项内容,展览展示产品、贸易洽谈和举办奶牛文化节。邀请学者、奶牛养殖方面专家就乳品加工企业奶源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学生奶”计划、奶牛养殖联合体的成立与发展前景、保证奶牛身体健康的措施和提高奶牛单产的途径、国际奶业市场发展形势等问题开展研讨。“奶牛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中国奶牛历史及现状图片展,评选出黑龙江省奶牛之乡、村;评选黑龙江省诚信乳品企业;评选认定黑龙江省奶牛…  相似文献   

10.
1使用效果 在奶牛日粮中,尤其是高产奶牛,适量补充瘤胃保护脂肪能够获得明显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在奶牛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丹麦、荷兰、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饲喂瘤胃保护脂肪产品是保持乳牛高产和稳产的基本措施之一.奶牛日粮中补充瘤胃保护脂肪的主要效果:增加奶牛日粮的产奶净能,改善养分的利用,提高奶牛产奶量;直接增加奶牛血液中脂肪酸浓度,增加乳腺的脂肪酸供应量,提高乳脂率,调控乳脂脂肪酸的组成;减少奶牛体脂损失,增加孕激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改善奶牛繁殖性能;改善奶牛体况,减少代谢疾病的发生,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淘汰率;减少热负荷,增加奶牛抗热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吉林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流行病学与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探索吉林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规律,科学有效防控本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调查了2019年1—12月吉林地区桦甸市等6个区域共计5 826头奶牛,从区域、胎次、产奶量、养殖方式、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饲养管理水平方面展开调查,分离鉴定了吉林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类型。结果显示:桦甸市发病率最高,为60.32%;永吉县发病率最低,为35.31%;2胎发病率最低,7胎及以上发病率明显升高;5—10月份以及12月份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升高;年产奶量高于7 000 kg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升高;泌乳高峰期、泌乳中期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升高;吉林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链球菌等,混合感染发病率更高。表明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免疫、优化种群结构、规范及时诊疗疾病以及合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才能保障奶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奶牛养殖业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提高,“奶牛福利”也逐渐成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热门话题。奶牛福利不仅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繁殖,更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因此,从动物福利的五项原则对奶牛福利做综述性探讨,为牧场的奶牛饲养与运营管理提供可行性的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奶牛养殖规模、区域结构、成本与收益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性地提出山东省奶牛养殖业发展转型的思路。具体来看,为推动山东省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下一步应着力提高牛奶产量和奶品质;大力生产优质饲料;加强奶牛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奶牛养殖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奶牛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庆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奶牛城饲养的奶牛进行跟踪记录,将1年内的奶牛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无季节性,而产公犊的奶牛发病率略高于产母犊.但是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患有胎衣不下的概率增高;产双胎的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产单胎的母牛;流产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与正常分娩奶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奶牛胎次、流产、产双胎等因素对奶牛胎衣不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的繁殖是保证奶牛数量增长和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基础;在奶牛养殖生产中抓好奶牛的繁殖十分关键,提高奶牛繁殖率(受胎率、受配率、成活率)能提高牛群质量和数量,又能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掌握奶牛的繁殖与人工授精技术。1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意义奶牛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奶牛生产和效益。奶牛只有按时配种、妊娠和产犊才能正常产奶,否则,就难以达到这个目标:奶牛管理中最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产1胎,即使间距为  相似文献   

16.
布英  吴惠  张国 《中国乳业》2022,(7):40-43
为了掌握新疆昌吉州围产期奶牛酮病的流行现状,研究该病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集昌吉州1 898 份围产期奶牛血液进行血酮检测,统计分析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率,比较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酮病奶牛在产奶量、乳品质、免疫力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昌吉州围产期奶牛酮病、亚临床酮病发生率分别为10.06%和33.09%;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相比,平均日产奶量分别降低14.39%(P<0.05)、5.26%(P<0.05),乳脂率分别降低11.99%(P<0.05)、6.0%(P<0.05),乳糖率分别降低6.14%(P<0.05)、2.18%(P>0.05),乳蛋白率分别降低11.88%(P<0.05)、5.80%(P<0.05),体细胞数分别提高26.72%(P<0.05)、16.29%(P<0.05),IgA含量分别降低23.81%(P<0.05)、9.52%(P>0.05),IgG含量分别降低15.71%(P<0.05)、7.33%(P<0.05),IgM含量分别降低14.58%(P<0.05)、6.25%(P<0.05)。结论昌吉州围产期奶牛均存在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并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乳品质和免疫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乳房炎是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顽疾,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奶农经济效益的最大因素,严重影响和阻碍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就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全面概述,切实为奶牛乳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北疆地区某规模化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规律,试验统计了该场2016—2020年各月份、胎次、产奶量、不同分娩情况、不同发病原因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同时对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胎次、产奶量、分娩情况和发病原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9月份(夏季)和1—2月份(冬季)是奶牛子宫内膜炎高发月份;3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最高,为49.86%;产奶量>7 000 kg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最高,为44.05%,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高;早产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最高,为47.66%;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不同产奶量、不同分娩情况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分别呈极强正相关、强正相关,而不同胎次、不同发病原因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均呈弱负相关,其中夏冬季、3胎、高产奶牛和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说明在生产中应加强产犊时间调控、高产奶牛产后能量供应、早产奶牛产后护理及消毒,减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牧业书架     
《奶牛生产技术》一书由孔宪臣主编。约 2 0万字 ,分成 8个部分 :奶牛的品种 ;奶牛的育种 ;奶牛的繁殖 ;奶牛瘤胃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常见病的防治 ;奶牛的泌乳生理和卫生管理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该书资料翔实 ,内容丰富 ,适合奶牛场技术人员、养殖专业户及广大畜牧工作者阅读。是一本科学饲养奶牛的实用技术指南。定价 1 9 8元。  《2 1世纪致富新径———波尔山羊高效养殖》是由安徽省畜牧局、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组织编译 ,取材于国内外有关波尔羊的文献资料及畜牧专家饲养体会和经验 ,详细介绍了波…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某养殖小区杨场长饲养的100头奶牛,有5头奶牛出现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的现象、奶牛运动时呈明显的支跛,因站行困难而卧地;其中有4头奶牛病情严重。一头奶牛在运动时患部不断遭受刺激,蔓延至蹄冠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