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站台上那棵高大挺拔的雪松树,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4米多高。然而,就是这棵在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雪松树却深深地吸引了我。18年来,我与它形影难离,每当外出,与我最后道别的是它;归来时,首先映入眼帘、迎接我的依然是它。  相似文献   

2.
<正>海拔4000米的天宝雪山,是香格里拉高原上的一座次高雪峰,它与近百座比它还高的高原雪峰争辉夺目。在这终年积雪的雪峰下,在已建10年的中甸林业局,我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四千多务林人,在这片蓝天白云下的高原上,迎来了中国人传统的春节。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原产于北美洲东南部,一九三○年开始引入我国。经过各地长期引种观察,它表现出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出材率高、产脂量高、抗病虫力较强等特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国外松。 我场于一九七三年开始湿地松造林。九  相似文献   

4.
银杏(Ginkgo biloba)是我国的特产树种,种子可供食用和药用。它即是果木,又可作为用材或观赏树种。目前外国已有大量的引种栽培。银杏喜光、耐旱、适应性较强。它虽然生长比较缓慢、但在土肥水条件较好和精心管理下,也能速生丰产。我场于一九七五年引种,栽后管理粗放、长势不好。一九八○年春进行了修剪和施少量鹿粪、今秋观测当年平均高生长73公分、最高生长100公分、最低生长40公分。前五年平均高生长94公分。  相似文献   

5.
枣树     
正要是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宅子,院子再小,我也想栽一棵树,要是苹果树、核桃树、枣树、梧桐树由着我来选,我会种枣树。那是因为我的父亲和母亲在拥有自己的宅院时就种了一棵枣树。依稀记得那是早春时节,母亲从我二舅家门外的一处浅沟里挖回来一棵枣树苗,粗细只有婴儿手腕一般。栽到院里活是活了,可是一年两年不见长粗,只长高了非常有限的几厘米。让人欣喜的是,它已经能开花,能结出虽然少但是既脆  相似文献   

6.
枸杞颂     
我的窗前有一丛构(木巳),眨眼五年过去了,当初的小苗如今已枝叶繁茂,硕果累累。我们每天彼此隔窗相望,我凭窗向它道安,它点头向我问好。冬天去了,一枚嫩芽为我送来春的信息,随后,它默默地吐着嫩叶,为自己编织翠绿的盛装。盛夏,它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用整  相似文献   

7.
说竹     
贯彻《森林法(试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更爱青山、爱绿树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我爱树,也爱竹。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之爱竹,首先是它那高标挺拔的风姿,给人以节操高尚之感。你看它,高撑着翡翠一般的竹干,披着秀  相似文献   

8.
站台上那棵高大挺拔的雪松树,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4米多高。然而,就是这棵在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雪松树却深深地吸引了我。18年来,我与它形影难离,每当外出,与我最后道别的是它;归来时,首先映入眼帘、迎接我的依然是它。 记得初来上班的时候,正值夏天,我刚满18岁。当时,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周围的一切也充满着挑剔的目光。整个车站连一座像样的办公楼都没有,办公条件远不如现在这么好。几间破旧的办公平房在烈日的直射下,显得既单调又寂寞。走进办公室,地面还潮潮的,外面隆隆的火车声震得窗户咝咝作响,我真…  相似文献   

9.
一一只黄鹂捧在手中,犹如捧住了千年时光。瞬间,我看见它在唐诗里啭鸣飞翔的身影。这是第一只撞网的鸟。时间是二O一一年阴历八月三十日晚八点三十分。我用左手捏住它的时候,它拼命挣扎着。我怕捏痛了它,只好尽量轻一些。这只鸟被我展现在帐篷的灯光下,引发了一  相似文献   

10.
杉木原产我国南方各省,它有生长快、干形直、材质好、病虫少等优点。我场从1972年开始引进试种,现在已有成片林20亩,林木一般长势良好,栽种三年,目前平均高1.6米,最高达2.4米,平均胸径5.4厘米,最粗达8.2厘米。  相似文献   

11.
南山不老松     
人们在祝寿时常用的“寿比南山不老松”是指我区贵港市南山寿殿后洞口峭壁上长的一棵古松树,它高只有几十厘米,但经历了千百年而长寿不老。清代同治七年陈芝诰在《游南山记》中第一次称此松树为“不知几许年物",到了清末民初又有人在洞  相似文献   

12.
蛇的泪……     
蛇的泪……高建邻蛇,这令世人为之惊骇的动物,每每人们提到它,碰见它,总不由心惊肉跳一番。可我20岁上下的时候,蛇对我可没有那么大的威力。那会我初涉世道,刚到林场工作,整天在山林里钻来钻去。别说蛇了,就是什么狼、豺、野猪、豹子也都见识过。大的动物咱不敢...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水杉生长快,干形直,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由于它具有这些优点,我场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引进水杉栽植,到一九七五年九月为止,共发展水杉250亩,五年生的水杉平均高6.8米,平均胸径24厘米,长势良好。 现将几年来栽植水杉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认真规划,细致整地 我场位于黄海之滨,地下水位高,经开沟排水后,林地地下水位仍在1—1.7米左右。根据几年来造林的实践,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土壤含盐量的多少是水杉造林的先决条件。水杉造林应选择地下水位在1.7米以下、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含盐量在0.01%左右的土地,在我场能达此标准的土地是更新十年左右、地势高的刺槐林地。更新的林地只要条、排沟水利标准加大,使地下水位降低到1.7米以下,这类林地栽植水杉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神仙米     
五六十年代,广西植物研究工作者在我区西南边陲的龙州、宁明、大新、崇左,扶绥和田阳等县的石山上,发现了一种生长在山崖陡壁上,形如葫芦、铁塔、又貌似罗汉,终年翠绿,却少为人知的特有植物——神仙米。神仙米富含淀粉,旧社会壮族人民用它当粮充饥、酿酒、作饲料,度过了一个个年荒,因此,人们崇尚它,把它视为神仙赐予的食粮,故给它“神仙米”的美名。神仙米又名山菠萝、云南苏铁、凤尾铁,属亚热带常绿植物,一般高1m 左右,有的根部有分枝。薄的羽状叶长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本杂志而言,如果有人说它普通但却独特,那就说明它已贴近了人的心灵。我阅读《云南林业》二十年,读得多了就受到了启发,于是,我开始写生态方面的文章,写完后并不多想,就像与《云南林业》早有约定,直接就寄到它的“杜鹃花”栏目。有自己的文章在杂志里印着,我对这本杂志更加钟爱,但我对它更多的情况却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16.
我场1948年引种湿地松,现有成年纯林379亩,计3700多株。经二十余年引种实践确认:它生长快、成材早,干形通直、出材率高,含脂量多、质量好,对松毛虫有一定抗性,对土壤要求不严,适于荒山造林,是值得推广的优良造林树种。湿地松结实迟,二十年生的才开始少量结实。为了促使提早结实,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自1967年以来,我场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培育湿地松母树林,迄今已达1018亩。  相似文献   

17.
李凌 《中国林业产业》2013,(Z3):148-151
2013年10月15日,苹果公司宣布,将聘请巴宝莉(Burberry)CEO安吉拉·阿伦德茨(Angela Ahrendts)出任零售部门主管,这个闲置了一年之久的职位终于确定了它的主人。作为零售部主管,安吉拉同时管理零售店和在线业务,这在苹果公司历史上尚属首次。外界的质疑声刚刚响起,库克就信心百倍地为新高管保驾护航:"在遇到安吉拉之前,我并不指望有人能一下子管理好这两个领域。但我对她充满了信心!"为什么是她?库克显然不是一时脑热。  相似文献   

18.
柳桉(Eucalyptus saligna)于1983年春由广东省造纸研究所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引进我所进行地理种源试验。两年来试验表明,它具有生长快的特点。1983年5月种植,1984年10月底测定,全林平均高3.58米,地径5.6厘米,最高株8.2米,地径9.5厘米。为进一步探讨柳桉年生长周期特点与我县气候条件相关性,从1983年5  相似文献   

19.
白榆(Ulmus pumila L.)分布在我同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栽培历史悠久。它适应性强、速生、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不仅被用作“四旁”绿化,而且也是用材林、防护林和轻盐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探讨白榆地理种源间的生长差异,为我区选择最佳种源和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9年参加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协作。现将雁北区五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种植春天     
35年前的2月。江南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个30岁左右的汉子与他的三四岁的儿子正进行着一番饶有情趣的对话。“爸爸,这么小的木棍插入土里能活吗?”“这是柳树条,插到地里当然能活。”“那它什么时候能活呢?什么时候能长得高高的、大大的?”“以后每年春天它都会发芽长出绿叶的,一年比一年长得高,长得大。”“是不是它一发芽长出绿叶,春天就会到来?”“对喽。”那个小孩便是我,后来我知道爸爸是含冤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的。那两根柳条被插在我家门前的水沟边上。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脑海里便知道了,春天原来是可以种植的。以后每年我都盼望着那两棵柳树抽芽吐绿。柳树一绿,后山的映山红便会一朵一朵地开放,一直开到漫山遍野,像一团团一片片燃烧的火焰。清晨,摘下几朵,吮吸花蕊中的甘露,可以甜到你的心肺里去;柳树一绿,前村的小河也就涨起来了,我便跟着大人顶着斗笠,披着雨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河边,等着鱼儿上钩,想着佳肴的美味……十几年后,那两株柳树长过房顶,一缕缕柳条垂落下来,仿佛舞者的衣袖。我考学离开了它们,爸爸也平反了。儿时的朋友告诉我,每年春天,门前的柳树比以前更绿更好看了。柳树一年比一年长高,柳叶换了一树又一树,我对春天的理解也越来越丰富。我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