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树龄国槐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国槐衰老程度对光合作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周公庙不同年龄阶段国槐叶片为材料,测定光合指标、MDA、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SOD、POD、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树龄增长,CAT活性、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MDA含量逐渐增长,20a国槐的SOD活性最大。国槐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树龄增长而减小,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对不同年龄阶段国槐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光饱和点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树龄20a120a800a。可见随树龄增长,衰老程度越严重,800a的国槐衰老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5年11月济南市温室内、外气象资料,分析了11月份极端寡照天气的构成分布及温室内的小气候特征,研究11月份晴天、雾霾、阴雨(雪)3种天气类型对温室内番茄光合特性、叶片SOD和CAT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严重雾霾及阴雨(雪)天气均会形成寡照,使温室内光照强度显著降低,气温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阴雨(雪)天气形成的寡照使得温室内气温降幅更大。雾霾和阴雨(雪)天气时,番茄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及光饱和点均显著低于晴天,而光补偿点则显著高于晴天,番茄叶片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晴天,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晴天,温室内光照越弱、气温越低,番茄叶片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越弱,细胞膜系统结构与功能受到伤害越大,叶片更易衰老,叶片光合能力越弱。该研究结果为北方雾霾及阴雨(雪)天气发生时进行温室蔬菜科学管理及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温胁迫对枣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机制。【方法】以酸枣和灰枣穴盘苗为材料,研究45℃高温处理不同时间(0、1、3、5 d)对枣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温处理不同时间下,酸枣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仅在高温处理第5 d显著增加,较对照提高18.1%,叶片MDA含量变化不显著,灰枣实生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细胞膜系统受损严重。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酸枣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脯氨酸和CAT活性显著升高。高温处理下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蛋白、POD活性变化不大。高温处理显著降低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酸枣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幅度较灰枣实生苗小。【结论】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酸枣和灰枣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SOD和CAT活性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均下降,并且酸枣叶片细胞膜稳定性较灰枣实生苗强,光合色素下降幅度较灰枣实生苗小,耐热性较灰枣实生苗强。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抗寒能力强的香樟品种,以3种不同表型香樟为试材,研究其自然越冬过程中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自然越冬过程中,随温度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在前期呈稳定波动状态,但在后期开始缓慢下降并保持稳定;可溶性糖含量在前期迅速上升,之后缓慢下降,在后期又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前期迅速上升,之后迅速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前期有小幅度上升之后下降,但在后期迅速上升;SOD活性和CAT活性在前期迅速上升,之后迅速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POD活性在前期上升之后下降,但在后期迅速上升;MDA含量在前期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后期又迅速恢复至原来水平;游离脯氨酸和POD在自然越冬后期对香樟抗寒性的提高起作用。表型1的光合色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表型2和表型3,MDA含量明显低于表型2和表型3。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香樟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的抗寒性分为增强期、最强期、减弱期和再次增强期4个时期,表型1的抗寒性最强,可作为苏北地区抗寒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连作条件下谷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不同连作年限下谷子功能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加深对谷子连作障碍的认识,以晋谷29号品种为材料,选取3个不同年限(2、3和4年)的连作方式,以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不同连作年限下,功能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SOD、POD、CAT)、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比轮作与连作处理,结果表明:谷子开花后,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CAT、SOD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持续上升。其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CAT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SOD和POD活性在开花前中期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MDA和氧自由基积累量上升,且连作高于轮作。相关性分析显示,花后功能期叶片SOD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POD活性、叶绿素含量、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氧自由基、MD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连作影响谷子功能叶片代谢,增加连作年限,叶片功能期缩短,植株衰老加剧,最终导致谷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0、10、50、100、150、200μmol/L)硝普钠(SNP)对1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PEG-6000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起明显的抑制作用,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POD、SOD、CAT活性降低。适宜浓度的SNP能有效促进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使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POD、CAT、SOD活性增强,且以100μmol/L SNP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氮素光合效率大豆品种叶片保护酶活性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在大田条件下,采用5个施氮水平(0,40,80,120,160 kg/hm2),在4个生育时期(R2、R4、R6、R7)测定2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氮光合高效和氮光合低效)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叶片MDA含量则降低,但施氮超过一定量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MDA含量则呈升高趋势,在鼓粒盛期(R6)、鼓粒末期(R7)不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合理的施氮水平对大豆生育后期叶片保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氮光合效率的大豆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不同,施氮水平为80 kg/hm2时,氮光合高效品种叶片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叶片MDA含量最低;施氮水平为120 kg/hm2时,氮光合低效品种叶片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叶片MDA含量最低。氮水平对大豆品种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并因品种的氮素光合效率不同而异,大豆品种的氮素光合效率可作为合理施氮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Na2SeO3)对铜胁迫酿酒葡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揭示硒元素缓解酿酒葡萄幼苗铜胁迫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淡灰钙土在温室中盆栽酿酒葡萄赤霞珠,分析添加外源硒(1.0mg/kg)对铜胁迫(300.0mg/kg)酿酒葡萄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1.0mg/kg硒处理能提高酿酒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及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但对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00.0mg/kg铜胁迫可显著降低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下同),提高Chla/b、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1.0mg/kg硒+300.0mg/kg铜处理的葡萄幼苗叶片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当,但均高于300.0mg/kg铜胁迫处理,SOD、POD和CAT活性比300.0mg/kg铜胁迫处理略有降低,MAD含量显著低于300.0mg/kg铜胁迫处理.[结论]铜胁迫条件下,低浓度(1.0mg/kg)硒元素能提高酿酒葡萄幼苗对逆境的耐受力,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进而缓解铜对葡萄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水稻幼苗叶片受稻瘟病菌侵染后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以水稻感病种质日本晴、抗病种质武运粳7号为材料,接种本区域稻瘟病菌混合小种,测定水稻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系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侵染后水稻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幼苗叶片内SOD、POD、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均增强,且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感病材料日本晴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0.
赵国臣  武志海  徐克章  邸玉婷  姜楠  凌凤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81-15483,15486
[目的]为水稻优良杂交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在20世纪50和90年代育成的8个水稻品种在水稻抽穗后叶片SOD、POD、CAT和MDA含量的变化以及保护酶活性与光合速率、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抽穗后20、30d,新品种水稻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在0.05水平显著高于老品种;齐穗期和齐穗后10d,新品种水稻叶片CAT活性在0.05水平显著高于老品种,齐穗后新品种水稻叶片MDA含量均低于老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期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叶片MDA含量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新育品种抽穗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增强,可延缓水稻开花后叶片衰老,增强光合速率,提高结实率和产量。[结论]齐穗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可作为水稻优良杂交亲本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于山西的侯马、长治、交城、祁县、太原,在Steiner诱捕器内加T,Cue,Me诱剂诱集各种实蝇,监测山西境内实蝇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macula(wang))和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tat(Hendel))是山西的优势实蝇种群,各诱集点两种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的6月底7月初由南到北相继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种群消退结束于9月底到10月上旬。两种实蝇一年发生一代,种群羽化整齐。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13.
四种蔬菜对DBP和DEHP及其代谢物的吸收累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DBP和DEHP处理的土壤对青菜、菠菜、莴苣和萝卜进行盆栽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QuEChERS方法和硅烷衍生化对土壤和蔬菜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4种蔬菜中DBP、DEHP及其单酯代谢物MBP、MEHP从土壤中吸收的残留量分布规律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生长在高、低两个不同浓度DBP和DEHP土壤中的4种蔬菜都有DBP、DEHP及其代谢物MBP和MEHP的检出。萝卜中DBP和DEHP残留总量(Σ2PAEs)及其代谢物残留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蔬菜。4种蔬菜对土壤中的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都大于1,有明显的富集效应;而对于土壤中DBP有富集效应的则只有萝卜,其他3种蔬菜对DBP的BCF值都远小于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DBP、DEHP能被蔬菜产品吸收富集,并且在体内代谢出毒性比母体更高的单酯产物。  相似文献   

14.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Lepidostoma fui (Huang))和弓突鳞石蛾(L.arcuatum (Huang))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L.flavum Ulmer)极为相似,但前体稍大,头壳色浅,前胸背板4根外侧刚毛的第2与第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后第2与第3根的间距小于第2与第1根间距的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老熟幼虫巢的四面均由5小片叶组成,傅氏鳞石蛾巢长9.6~10.1mm,巢最宽处2.0~2.2mm;弓突鳞石蛾巢长13.0~14.4mm,巢最宽处2.7mm。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南省景观植物小叶榕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ermann)及大棚甜瓜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发生危害严重的情况,对其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发现,2096啶虫眯1500倍+绿颖喷淋油200倍的药剂处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杀虫剂对烟蚜及龟纹瓢虫的选择毒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种杀虫剂对烟蚜和龟纺瓢虫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对龟纹瓢虫和烟蚜的选择性最高,对瓢虫安全,且防治效果好,其次是抗蚜威和唑蚜威的选择性较高;另外,硫丹对龟纹瓢虫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灭多威、敌敌畏、杀灭菊酯、氧化乐果对龟纹瓢虫不具选择保护作用,在防治烟蚜的同时也会大量伤害瓢虫。  相似文献   

17.
粳稻品种(系)对三化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7 年对47 份粳稻新品种(系),包括江苏省大面积推广的粳稻品种以及外省征集的部分品种(系)进行网室抗三化螟测定和田间抗虫性调查,从中评选出1 个中抗品种,4 个耐螟性较好的品种(系)。并对抗螟性机理进行了探讨,提供育种和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解决Banach空间X的(Ck-K)性质与(Sk-K)性质在置换空间PxXn中的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8和6.79μg/m3,其中4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Na+、Ca2+、SO42-和NO3-,共占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9%、85%。Mg2+、Ca2+、F-、SO42-、Na+和Cl-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NH4+和NO3-主要集中在粗粒子中。NH4+和SO24-在PM2.5和PM10中的相关系数R=0.987、0.983,主要以NH4NO3、(NH4)2SO4和NH4HSO4的方式存在。离子来源分析显示,固定排放源(燃煤)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要高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的污染贡献,而局地二次扬尘及建筑扬尘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组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日粮中添加月苋草油与胡麻油对蛋黄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 2个试验研究了蛋鸡日粮中添加月苋草油和胡麻油对蛋黄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选用 6 4只健康、36周龄罗曼产蛋母鸡进行试验。Ⅰ :日粮设 4个处理组 ,月苋草油添加水平分别为 0、2 %、3%和 4 %。Ⅱ :日粮中胡麻油和月苋草油添加总量为 3% ,设 4个比例处理 :1∶4、2∶3、3∶2、4∶1。结果表明 :增加日粮中月苋草油 ,蛋黄中亚油酸 (LA)含量显著提高 (P <0 0 5 )且γ 亚麻酸 (GLA)含量和n 6脂肪酸总量以及n 6和n 3脂肪酸比值均有上升 ,α 亚麻酸 (ALA)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含量以及n 3脂肪酸总量变化不明显。随日粮中胡麻油对月苋草油比例的增加 ,蛋黄中LA和GLA含量、n 6脂肪酸总量以及n 6和n 3脂肪酸比值均下降 ,ALA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以及n 3脂肪酸总量显著上升 (P <0 0 5 ) ,DHA含量变化不规律。说明 ,日粮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了蛋黄中脂肪酸的沉积 ,且呈正相关 ,通过改变日粮中油脂添加水平可以调整鸡蛋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