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SPOT-6卫星高精度遥感影像,以人类工程活动区域为解译范围,以RGB彩色合成图像作为解译的标准图像,经图像校正与增强、图像融合与图层叠加处理后,对景谷县自然地质环境、人类工程建筑等地理要素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解译.结果表明,景谷县3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山体陡峭区域,主要受植被破坏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进行监测评估,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获取多时相、多分辨率、多传感器的遥感影像。在综合分析获取的灾区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的实际情况及灾后应急救灾、灾害评估及恢复重建的实际需要,在"救灾响应"前提下,按"轻重缓急"原则处理灾后多源遥感影像。在多源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采用遥感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理遥感图像,提出了影像拼接、面向对象的灾情信息提取等遥感影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目视解译、遥感图像分类、面向对象的变化监测等信息提取技术,对灾区地质灾害等灾害信息进行了有效地提取,准确确定滑坡、泥石流、倒损房屋、受损道路与桥梁、土地资源、水利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各种灾情信息。同时归纳了灾害信息提取的一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适合于巨大灾害灾情遥感应急监测评估工作。该研究成果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灾情,科学地评估灾情,进而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抢险等措施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对有效指导防灾减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安徽省繁昌县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调查为核心,以遥感解译验证为先导,以地面调查和灾点测绘为主要手段,并辅以必要的钻探、物探和山地工程,采用重点和一般调查相结合、专业调查为主、地方政府部门参与为辅的方式,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和野外数字数据采集等手段,查明研究区的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及灾险情评估。  相似文献   

4.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构成了潜在的重大危害.阐述了遥感(RS)、GPS、GIS等新技术在评价和定量预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状况,建立了两个非线性滑坡预测模型.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几条主要油气输送管道,提出了一套动态监测与定量预报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山洪灾害季节性强、频率高,发生时常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危害。本文探讨了我国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的发生给受灾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松散堆积物是泥石流发生的必要的物源条件,然而将泥石流松散堆积物的识别与矿物的识别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尝试利用ASTER遥感影像的VNIR-SWIR波段在各种矿物和岩石的诊断性波谱特征差异性,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OHA门限化结合的方法探测和识别出指示矿物的分布范围,从而间接得到研究区内松散堆积物的分布,为当地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统计了云南省瑞丽市灾害的类型及6个乡镇灾害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灾种发生的坡度、岩性组合以及诱发因素的种类。结果表明,云南瑞丽市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滑坡多发生在第四系成因的含砾粉土中;崩塌多发生在泥岩、片麻岩构成且地质构造发育的陡坎、陡崖部位;降雨是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地震也是诱发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临夏州1971—2011年地质灾害资料,分析了临夏州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特征,指出滑坡、泥石流、地面裂缝、崩塌等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临夏州地质灾害面积大、范围广、次数频繁;滑坡、地裂缝地质灾害区附近有水库,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隐患;特殊的地质条件、强对流性天气以及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有效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森林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火灾、泥石流和滑坡3种典型森林干扰类型,利用1984—2016年所有可用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分段谐波模型拟合方法,对干扰发生前后植被的生长状况进行表征,对不同干扰类型导致的植被生长状况及干扰后恢复过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干扰事件均导致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呈现显著下降,火灾和泥石流导致植被的变化程度分别为22.7%和20.5%,而滑坡则导致植被的下降程度达42.7%.灾后植被均呈现快速恢复,但过程存在一定差异,火灾、泥石流和滑坡对植被所造成的破坏分别需要4、6和5年恢复到灾前植被覆盖水平.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能够较好地表征干扰植被变化过程,可为监测和评估不同干扰事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某工区位于广元地区,处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带的北东端。为了工区内设施的安全,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有必要对影响工区内重要设施安全的滑坡、泥石流、危岩等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工区进行安全性评估,使安全管理部门对工区内各分区的安全稳定性有明确认识,从而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支持向量机技术在遥感影像滑坡体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遥感影像,采用SVM技术,对灾害区域的滑坡体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实例证明了在遥感影像中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提取滑坡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面样方调查的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小麦倒伏信息,对于农业部门指导小麦倒伏后的农业生产、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鲁西、鲁西南地区小麦倒伏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小麦倒伏前后两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数据,探讨了利用遥感影像监测小麦倒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首先,根据小麦灌浆期不同组分的光谱特性,解释了倒伏小麦光谱变化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倒伏小麦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特点,寻找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的敏感波段;最后,利用敏感波段建立植被指数,讨论了小麦倒伏发生程度的遥感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霞  刘彦文  姜宇榕  刘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213-215,237
针对Landsat-8 OLI和GF-1 WFV传感器参数的特点,选择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分别对咸宁市同一时段的Landsat-8遥感影像和GF-1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在耕地与林地、水域与裸地可分离性方面高于GF-1,提取的林地面积占比和耕地面积占比更接近于真实值;Landsat-8和GF-1的分类总精度分别为85.76%和88.38%,Kappa系数分别为0.807 1和0.820 4,说明GF-1的分类效果好于Landsat-8;GF-1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优势,对分布零散的地物识别效果优于Landsat-8。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见光波段的无人机超低空遥感图像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低成本的可见光超低空农业遥感平台提取与分析农情信息的可行性,为农用无人机精准施药与农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仅包含红光、蓝光和绿光的超低空可见光农田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张氏校正法获取相机的畸变矩阵,并校正图像;然后提取与分析图像的可见光植被指数;最后通过分析超低空可见光农田图像中植被与非植被的光谱特性,对可见光超低空遥感图像进行植被信息提取。【结果】获得的农田植被提取图像很好地区分了植被与非植被。【结论】基于可见光的超低空遥感农业信息获取系统应用具有可行性,可为构造低成本的可见光低空遥感监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主成分变换(PCA)方法对QuickBird多光谱和全色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运用目视方法评定其融合效果,利用融合后的QuickBird遥感影像进行了1:2000空间数据库建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变换方法得到的融合影像能基本满足建立1:2000空间数据库的需要;应用融合后的影像,并参考有关辅助资料制订相应的地物判读分析依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遥感影像地物信息,容差格网矢量化技术进行屏幕矢量化,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000比例尺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葛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23-124
快速、准确、及时地从卫星遥感图像上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形成土地利用图形信息库具有重要意义。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人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更准确、有效地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文章基于MAPGIS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土地资源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探讨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遥感影像正立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脊与沟谷视觉效果相反的反立体现象,是遥感影像目视判读中的常见问题。消除反立体现象,使影像地物显示正立体化,对加强遥感影像的使用,特别是对非专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阴影模型(SRM)条件参与的IHS融合法、SRM乘法融合法和纯地形纠正法3种遥感影像正立体化方法,并与5种已有的方法进行QuickBird影像实验。通过比对证明:在实现影像正立体化的同时,这3种方法的整体视觉效果和地物光谱保留方面要优于其他方法。其中,相比已有的SRM参与的IHS融合法,SRM条件参与的IHS融合法是一种改进,能获得色调与原始影像相似的正立体影像;SRM乘法融合法算法简单、正立体影像视觉效果较好,适用于影像效果制图;纯地形纠正方法通过改变光源位置实现正立体化,从原理上保留了地物光谱信息,可用于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森林水文学、陆地水文学及3S技术原理与方法,基于遥感影像NDVI指数与水文学模型参数的关联,构建森林植被覆盖率与洪水淹没耦合关系模型,计算了现状和高植被覆盖率情景下潖江滞洪区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当潖江口分洪百年一遇洪水时,70%植被覆盖率情景与现状条件相比,淹没面积减少32.8%,农业损失减少40%,固定资产投资减...  相似文献   

19.
黄昆  陈登胜  余国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818-8821
基于色彩合成原理的传统遥感图像增强手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直方图均衡化调整图像像素灰度值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多光谱遥感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再进行彩色合成。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直观、快捷,并能取得较好的视觉判读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的提取地震灾区滑坡。[方法]以鲁甸地震灾区为研究区,分别运用高分一号和Landsat8卫星OLI多光谱影像数据。[结果]利用面向对象影像分类以及波段运算等技术,结合震前、震后影像,对灾区滑坡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结论]以Landsat8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波段运算,能较好的提取地震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