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区广泛设点采样,对其果实的形态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6个产地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质量(变异系数CV为42.07%),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CV为15.79%)和果径(变异系数CV为14.77%),果实的高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系数CV为10.14%),产地内变异幅度较大的仍是果实质量,变异幅度较小的是高径比;不同产地果实果高与果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果高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各个产地果实的果高和果径与果实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果实的高径比与单果质量则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长乐林场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园内设点采样,对其果实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10个参试无性系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果质量,为4.60~46.41 g(变异系数CV为19.75%),其次是果长2.49~7.85 cm(变异系数CV为12.78%),以及果径1.50~3.90 cm(变异系数CV为8.42%),长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为0.96~2.42(变异系数CV为7.29%);不同无性系果长与果径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即随着果长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不同无性系果长、果径两个指标与单果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可由此对单果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山东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鉴定与选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鸡爪绵核桃实生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36株样品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鸡爪绵核桃坚果质量变幅为9.30~21.05 g,每100 g仁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31~20.60 g,脂肪含量变幅为56.70~67.33 g,可溶性糖含量变幅为3.04~6.14 g;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坚果核仁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0.85%),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4.57%)。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函数式计算主成分值,并依据市场消费趋势提出坚果利用类型的主成分组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按不同利用类型进行排序,其结果与实际表现型相近似。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综合评价临沧主栽核桃品种资源,以3个核桃品种坚果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果实形态性状及蛋白质、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间品质存在差异,3个品种在坚果纵径、横径、棱径、仁重、粒重、壳厚、出仁率方面差异显著,而核桃内含物蛋白质、脂肪酸、矿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质较好的品种有临宝核桃、漾濞泡核桃。  相似文献   

5.
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澳洲坚果优质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测,并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带皮果单粒鲜质量、带壳果单粒干质量、果壳厚度、单粒果仁干质量、出仁率和一级果仁率)和化学指标(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总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8种矿质元素含量)两方面对其果实品质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品质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1.43%~27.75%之间;其变异幅度,以锰含量的变异为最大,粗脂肪含量的变异为最小。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些果实的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存在多向性。  相似文献   

6.
测定7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果实性状,并对其相关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多重比较和变异分析表明,7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果实数量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变异系数介于4.26%~19.74%,带皮鲜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74%,带壳果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26%,壳果干燥10 d后,质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O.C和788果实的综合性状优于其余的5个品种。相关分析发现,澳洲坚果果实性状之间相关性复杂,多个性状影响果实的大小和形态。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7个品种澳洲坚果的11个果实性状分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76%,可将7个澳洲坚果品种分为2个类群,第I类群果实的多个性状均高于第II类群。品种O.C和788的各项性状指标均优于其余5个品种,可作育种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核桃优质乡土品种选育是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种苗遗传品质的关键,2011年在贵州省息烽全县10个乡镇开展了核桃优良单株选择,为泡核桃采穗圃建设和进一步的品种选育提供繁殖材料。依据优树选择标准初选152株优良单株,坚果的单果质量和壳厚变异最丰富,出仁率变异最小。综合评分评选15株优良单株,主要是浅麻壳细香泡核桃类型。坚果的平均纵径为34.09 mm,平均侧径为30.48 mm,平均横径31.26 mm,平均单果质量8.85g,平均壳厚1.01 mm,平均出仁率58.3%,冠影面积产仁量平均为0.53 kg/m2。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分布的7个核桃群体的6个坚果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云南核桃的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2.22%),保山群体的单果重和出仁率的表型变异系数最大(50.53%和10.43%),而蛋白质含量最低(13.4%),表型变异系数也最大(13.45%),遗传资源最为丰富,保山群体的三径均值最大(3.8 cm),壳厚最小(0.75 mm);鲁甸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最高(平均为70.79%)。单果重与三径均值及壳厚存在显著正相关(0.836),而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395),壳厚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0.514),出仁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271),丽江群体和昭阳群体表型性状最为相似,红河群体与其它群体表型相差较大,经度分布对核桃坚果表型相关性最大,其次气候因子是影响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尤其是7月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漠化地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筛选出能适应于石漠化地区种植的优良澳洲坚果品种。【方法】以贵州石漠化地区的13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澳洲坚果果实产量、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分等34项指标,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与产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澳洲坚果单壳果质量为6.42~12.37 g,以Nanya No.12和HAES344的单壳果质量最大;出种率为35.10%~55.37%,以HAES344的出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仁质量为2.27~4.36 g,出仁率为29.76%~46.44%,单株产量为1.66~21.04 kg,其中Nanya No.116的果仁质量、出仁率和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澳洲坚果营养品质指标变异均较丰富,变异系数为0.98%~41.82%,其中F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82%,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3.84%和0.98%;果仁脂肪酸组分中,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4.29%,最小的是棕榈酸、...  相似文献   

10.
澳洲坚果品种‘HAES951’为母本的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洲坚果品种‘HAES951’为母本,采用9个品种的花粉授粉,获得9个全同胞家系苗木。观测各组合的坐果率、种子横径和杂交F1代苗木的株高、地径及冠幅。结果表明:组合间的坐果率和种子横径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家系内株高、地径、冠幅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3.67%~30.25%,平均为20.81%。9个全同胞家系间苗木的株高、地径差异不显著,冠幅达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野生香榧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徽黟县、浙江富阳市、建德市3个地区野生香榧种实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香榧在产地间性状差异较小(仅鲜重出核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建德地区,其次为黟县地区,富阳地区相对较小;(2)产地内株间各项性状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种重(CV=26.33%),其次为单核重(CV=27.20%),最小的为核径(CV=9.21%);(3)香榧种实的重量与长、径的大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与长径比相关性不显著;香榧种子的大小和重量与其出核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属蔷薇科,桃属,扁桃亚属,有柄组落叶灌木,又名野樱桃、毛樱桃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中部和陕西北部的山坡或沙地[1-2],具有抗寒[3]、抗旱[4]、耐盐和耐贫瘠[5]等特性。长柄扁桃种仁富含油脂和蛋白,种仁含油率达55%[6]以上,蛋白质达15%30%[7]。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脂溶性维生素含  相似文献   

13.
西藏核桃叶片和坚果表型多样性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区内山系纵横交错,海拔落差大,形成许多独特的区域小气候特征[1],为中国核桃(Juglans regia L.)的主产区之一。这里核桃遗传资源丰富,包含了实生农家类型以及天然居群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另外,西藏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200、400kg/(株.a),不同氮沉降0、45和135g/(株.a)对文冠果结实(包括果实产量、种子千粒重、种仁含油率、果实纵横径及其比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冠果结实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氮沉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产量和果实横径。氮沉降对种子千粒重、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有关。低水分条件下,前者随着氮沉降的增加而增加,后者变化不明显。高水分条件下,前者变化不明显,后者则升高。2种水分条件下,果实的纵径、纵横径比均随着氮沉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及脂肪酸累积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品质特征,对‘Mahan’与‘Jinhua’这2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脂肪含量及其各组分脂肪酸含量等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实的横纵径和单果质量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慢—快—慢的增长趋势,其发育过程均可划分为4个时期,其中‘Mahan’比‘Jinhua’早熟;2其粗脂肪含量均呈不断上升的增长趋势,7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乃其油脂积累的重要时期,成熟果的果仁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1种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90%,油酸含量最高为78.81%;3随着果实的成熟,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Mahan’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Jinhua’,在果实成熟期间2个品种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持续增加,而其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均先增后降。  相似文献   

16.
君迁子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的13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纵径、叶片横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2年生苗高、地径等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君迁子性状在不同群体间的果实、叶片和种子等表型均存在变异。果实分为长椭圆形和扁椭圆形2种。叶片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变异,变异系数都超过了10%。群体间种子大小差异明显,群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化很大,桑植群体的千粒重为济源群体的4.25倍;群体内比较一致,个体间种子千粒重变异系数有9个群体小于3%,12个群体小于4%。2年生苗高、地径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卢氏群体的生长表现最好,苗高为94.70 cm,地径为16.7 mm;分宜群体生长表现最差,苗高为13.05 cm,地径为2.9 mm。多数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成正相关,与海拔成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11个君迁子群体可分为4类,群体间的分类并没有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说明君迁子群体间表型性状变异的不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Many landow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little knowledge of the potential economic returns from agroforestry practices. Economic simulators for temperate agroforestry practices have been generated; yet, there are few data sets on yields of timber and other products to validate and refine such model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haracterize variations in nut yields among open canopy eastern black walnut (Juglans nigra L.) trees and apply this inform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dictive equations between tre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nut yields. Three data sets were analyzed that included results from Tennessee; Chetopa, Kansas; and Mt Vernon, Missouri. Tree-to-tree variation in nut yields was high within each data set, with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for nut yields typically exceeding 50%. Averaging nut yields over several consecutive years reduced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Nearly half of the high nut producing trees exhibited an alternate, biennial nut bearing pattern. Trees with low average nut yields had either sporadic or irregular patterns of nut bearing.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equations relating stem diameter and nut yields varied considerably. Averaging nut yields over consecutive years, and averaging stem diameter and nut yields over a number of trees increas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such equa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dicting nut yields of a tree stand over a several year-period will be easier than predicting yields for a specific tree in a specific year. Deceased 2002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桢楠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川桢楠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7个群体,分别测量了其种子长、宽、长宽比、单粒种子重等4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桢楠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单粒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14%,17.14%,16.29%和25.78%,以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单粒种子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该性状变异较大;种子性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1.23%.群体间变异(31.2%)小于群体内变异(68.77%),该树种种子3个性状总的遗传变异大约30%存在于群体间。大约70%存在于群体内。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群体分成3类,都江堰、邛崃和峨眉山3个群体聚为1类,成都、洪雅聚为1类,崇州和泸州聚为1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