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宝强 《甘肃农业》2004,2(6):63-64
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430.95元增加到2003年的1670元.但甘肃的城,居民收入差距却从1997年的3.03:1扩大到3.92:1。同时与浙江的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从1990年的1:2.55扩大到2003年的1:3.25,而且2003年浙江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是甘肃的2.38倍。其主要原因就是甘肃乡镇企业和浙江相比差距很大,发展严重滞后,支农建农以及社会补助能力差.不能大量增加农民收入。甘肃要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发展乡镇企业。政府应继续大力鼓励支持引导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深化乡镇企业投融资、行政管理、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保险诈骗犯罪愈演愈烈,保险欺诈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保险人和广大保户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保险诈骗具有主体多元化、隐蔽性较强、犯罪黑数高、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日益成为危及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毒瘤。“入世”以后,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开放.保险业面临的风险也将增大。对此,急需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遏制。加强对保险许骗案件的侦查.严厉打击保险许骗犯罪,是公安工作服务于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甘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缓慢。自从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甘肃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甘肃农村税费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以便于更进一步的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现状 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 1.就业限制。许多城市还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村外来人口在某些岗位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宁波市江北区外来人口的现状,针对外来人口服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对策和措施,完善江北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只有将和谐社会理念渗透到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中,才能保持宁波市江北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肃靖远县食草动物养殖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为有效增加食草动物养殖效益,需要重视青贮饲料加工调制。通过对青贮饲料发酵过程进行分析,总结青贮饲料加工调制技术要点与常用添加剂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不断提升甘肃靖远县青贮饲料加工调制技术水平,促进该地区食草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肃胡麻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麻在甘肃既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大田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7个胡麻主产区的第1位,单产居第2位,仅次于新疆。1996年全省胡麻种植面积达19.48万hm^2,总产达到20.14万t,分别占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及总产的57.91%和46.73%。胡麻除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油的需求外,同时也是一些主产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胡麻生产不仅关系到种植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相关加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发展胡麻生产对促进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产普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趋势。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资源进度开发、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对自然资源实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资源的束型省份.因此,以全新角度认识甘肃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确保和实现甘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也是甘肃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甘肃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并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1983年到1992年的9年中,甘肃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中有19.84%的份额来自技术进步。这说明甘肃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来推动。要实现乡镇企业大规模,高速度、高效益,跳跃式发展,必须走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内涵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 ,外来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从近几年来外来人口的违法犯罪情况看 ,作案的流动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大、手段的暴力性不断增强、团伙性更加突出 ,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为此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遏制违法犯罪活动 ,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闲钱”不断增加,非法集资“下乡进村”。对农村非法集资类犯罪进行整治成为一种趋势。首先,本文以2017-2021 年农村非法集资类案件为样本,整理出农村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现状。其次,根据对案件的整理,归纳出农村非法集资类犯罪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佳谊 《甘肃农业》2013,(20):53-56
甘肃等西部欠发达省份,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要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需要在划分权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两个比重”,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调整转移支付模式,完善转移支付形式,健全支付体系,规范支付行为,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条块”关系,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科学化,加大中央财政对甘肃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甘肃产“蛤蟆油”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产蛤蟆油膨胀度在51.5~70.5之间,水分、无机物、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与东北地区产品差异不大,甘肃武威市的产品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然而经济的发展没有使农村的犯罪率随之下降,农村犯罪依然比较猖獗。农村的盗窃抢劫案件使广大农民对自身的人身权产生很大的担忧,黄、赌、毒案件向农村社会蔓延渗透,这些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根据农村犯罪特点进行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打击和预防工作,并通过扩大进城农村人口规模,减少农村犯罪增长压力。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犯罪情况的调研,对农村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口和劳力、城镇、交通运输几个与洞庭湖农业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历史分析,认为:①湖区历史人口和劳动力的变迁。受外来人口机械变动影响较大,大体外来人口移人多,人口就发展;反之,则下降。人口数量几度起落,变化较大。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进程。②湖区的村落和城镇发展较早,其变迁与湖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部分居民点由予农业经济条件特别优越,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有的因为水运便利,成为附近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进而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盛衰、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寡、城镇发展的快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杂交的方式对甘肃黄鸡与亚发商品蛋鸡杂种的300日龄产蛋量、料蛋比、存活率、淘汰体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杂鸡的300日龄产蛋量比甘肃黄鸡提高了 10.33%,料蛋比比甘肃黄鸡低 0.39,存活率比甘肃黄鸡提高了 7. 78%,淘汰体质量接近 2.0 kg。  相似文献   

17.
甘肃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自古就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传统。西汉建立以后,为了巩固国防和发展生产,西汉政府重视畜牧业生产,在甘肃设立许多的官营厩苑,发展以养马为主的畜牧业;农区在牛耕技术的推动卞养殖牛、马等家畜,畜牧民族则“逐水草迁徙”,发展游牧业。经过各方努力,西汉甘肃畜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原工朝.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青少年占全省人口总数比重较大,仅在校学生就2460万人。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全省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重分别是45.1%、40.7%和35.9%。其中,2000年上半年17岁及其以下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犯罪的6.1%,比上年同期上升9.9%,还不包含不负刑事责任和不完全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触犯刑法的情况。可见,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特点非常必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务非常繁重。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概括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甘肃奶业“十五”期间得到较快发展,但这种在短期内靠高利润发展起来的奶业,“硬伤”较多,特别是在近年来,饲料价格以及其它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双重挤压的市场条件下,我国奶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前车覆,后车鉴,我们应抓住市场这次波动的机遇,借鉴国外奶业发展的经验,调整产业发展的思路,促进甘肃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区甘肃鼢鼠危害的主要特征及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笼养实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对甘肃鼢鼠取食特点、危害特征以及鼠口密度与林分郁闭度和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用树根、杂草单独喂养时,鼢鼠对树根的取食量随时间延长迅速减小,但对杂草的取食量随时间变化甚微;用杂草喂养的甘肃鼢鼠可正常存活,而用树根喂养存活时间不超过10d。直根性杂草不仅是鼢鼠的主要食物,而且其根系生物量与鼢鼠密度直接相关,表明直根性杂草是鼢鼠数量分布的限定性因素。甘肃鼢鼠对树木根系的取食只是在食物不足情况下逼迫所致。甘肃鼢鼠对林分的危害程度及其鼠口密度与林分郁闭度成反相关。甘肃鼢鼠对幼树的危害集中在春、秋两季,但以春季为主。害状多在5月上旬出现,被害油松针叶发黄、似火烤状。以调控食物来源为基础的生态措施,对甘肃鼢鼠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翻耕抚育可使鼢鼠密度下降73.1%,人工或化学除草可使鼢鼠密度下降79.36%、树木被害率下降81.32%,林间套种荏子可使甘肃鼢鼠密度下降87.01%、被害率下降95.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