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高寒地区不同行距、播种量及施肥量对青稞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巴青1号青稞的生育期、株高、考种、种子产量等。结果表明:行距和播种量对青稞生育期影响不大;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种子产量在行距为15 cm、播种量为22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242.5 kg/667 m2),故在生产上推荐采用中等播量、中等行距的栽培方式;当施肥量为6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到3 856.5 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对川东鸭茅种子生产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东鸭茅种子生产最佳的行距为45 cm、播种量为11.2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对川东鸭茅种子生产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东鸭茅种子生产最佳的行距为45 cm、播种量为11.2 kg/hm2.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省铁卜加高寒地区,在不施肥、不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行距(20,30,40cm)和播种量(67.5,101.1和135kg/hm2)对野生扁穗冰草生长、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扁穗冰草田建植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因素处理对鲜重、株高、茎叶比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行距20cm,播种量67.5kg/hm2处理下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大,分别为6 065.35和1 610.33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6.
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行距和施肥组合对甘引1号黑麦不同生育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甘引1号黑麦在甘肃高寒地区牧草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甘引1号黑麦抽穗期和乳熟期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分别以播种量300 kg/hm2,行距30 cm效果最好。施肥组合对甘引1号黑麦乳熟期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各生育期均以复合肥+氮肥组合甘引1号黑麦地上生物量最高。综合播种量、行距和施肥组合对甘引1号黑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在甘肃高寒地区,甘引1号黑麦牧草生产以复合肥+氮肥、播种量300 kg/hm2、行距30 cm的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燕麦在高寒牧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燕麦品种天鹅的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施肥量、播种量、行距对地上部分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高寒牧区澳大利亚燕麦天鹅产量的优良农艺措施为施肥量79~109 kg/hm2,播种量87~110 kg/hm2、播种行距22~27 cm;种子产量的最优农艺措施配置为施肥量95~118 kg/hm2、播种量81~117 kg/hm2、播种行距22~28 cm。  相似文献   

8.
行距对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根茎切割机切取种植3年的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草皮,以行距(30、40、50、60、70 cm)及未切割(CK)为处理,进行其无性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当年即能收获籽实,不同行距对其植物学性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及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主要表现在,30~70 cm行距处理早熟禾的成熟期比对照晚2~6 d;返青期-孕穗期,各行距处理早熟禾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叶面积显著小于对照(P<0.05);孕穗期,各指标增加迅速,其中行距50 cm的各指标均达最大值(P<0.05);孕穗期-成熟期,各处理根茎长度、根茎分蘖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加比对照小(P<0.05),成熟期后,增加迅速;50 cm行距处理的扁茎早熟禾种子产量最高(383.6 kg/hm2),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最低(233.0 kg/hm2)。得出,行距50 cm为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
长江1号高羊茅种子生产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长江1号高羊茅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的种子生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 平和管理条件下,以行距为45cm、播种量11.2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长江1号高羊茅不同行距、不同播种量的种子生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以行距为45 cm、播种量11.2 kg/hm2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