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芽葱木即辽东葱木[AraliamandshuricaRupr.etMaxim]别名刺龙芽、刺老芽。是五加科葱木属植物。属落叶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朝鲜、日本、苏联亦有分布。该植物早春萌发的嫩芽是名贵的山野菜,经分析测定每100g鲜品中含蛋白质0.56g,脂肪0.34g,还原糖1.44g,有机酸0.68g,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被誉为“山菜之王”。种子含油率达35.9%,可供工业制肥皂等用。由于与人参同科,含有人参皂忒,其药用功能可与人参媲美。其根皮齐墩果酸含量超过1%。因此,可以说尤芽葱木是集生态、社会、经济于一体,一年栽植,多年受益的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栽培龙芽葱木的几个关键环节,即地段选择、苗木选择,整地方式、苗木采集、运输等。并对其经济效益做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集安市黄柏村开展育苗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了龙芽葱木育苗的成功经验,详细地阐述了龙芽葱木育苗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龙芽葱木根段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龙芽葱木根段秋季采集、冬季贮藏的方法,并对春季栽培、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龙芽葱木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长白山龙芽葱木无性繁殖的整个技术过程,得出了影响其成活的主要外部因素地温、室温、光照时间,为龙芽葱木扦萆繁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集安市黄柏村开展育苗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了龙芽葱木育苗的成功经验,详细地阐述了龙芽葱木育苗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云南楤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云南木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云南木组培各阶段的适宜激素浓度和配比,分别为:启动培养基MS+6-BA 0.18mg/L+IBA 0.4mg/L;增殖培养基MS+6-BA1.2 mg/L+IBA 0.5mg/L;生根培养基1/2MS+IBA 3.0mg/L。并阐明了继代次数与增殖系数和生根率的关系,提出云南木继代次数以8代左右为宜,8代之后应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9.
希蒙得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捍东  曹兵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6):12-14,50
希蒙得木种子在培养基上易萌发,获得无菌幼苗;子叶、当年生实生苗顶芽、侧芽均不易分化;无菌幼苗茎段在F(MS+ZT1.5mg/L IBA0.2mg/L)、ZT2(MS ZT2.0mg/L NAA0.05mg/L)培养基上培养效果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Q(1/2MS+IBA1.0mg/L IAA1.0mg/L)。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刺五加的茎尖为试验材料,将叶片接种于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对其进行不定芽的诱导、芽的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经直观分析、极差和方差的分析得出结论:刺五加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添加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的最佳水平组合为:6-BA1.5 mg/L+NAA0.15 mg/L+IBA0.1mg/L,其平均诱导率可达87.5...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刺龙牙的繁殖选优速度,进行规模化生产,以刺龙牙的幼嫩茎段、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刺龙牙幼嫩茎段、茎尖先用75%酒精浸泡15s,再用0.1%升汞消毒10min,灭菌效果最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GA30.5mg·L^-1+3%蔗糖+0.6%琼脂;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1.5mg·L^-1+IAA0.6mg·L^-1,增殖系数≥4;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6-BA1.5mg·L^-1+IAA0.6mg·L^-1+GA30.5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IAA0.7mg·L^-1,生根率90%以上;最佳移栽基质为纯沙,成活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2.
椿叶花椒组织培养增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椿叶花椒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椿叶花椒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筛选出最佳消毒方法为0.1%升汞消毒6 m in,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0.2 mg.L-1 IBA 0.1 mg.L-1 NAA 0.1 mg.L-1,其增殖效果最好,培养30 d,增殖倍数达到3.5以上;并分析了激素配比对椿叶花椒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福建山樱花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场部门口的樱花园中选择1株福建山樱花优良个体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4 mg/L+NAA 0.3 mg/L+蔗糖3%;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4 mg/L+GA30.2 mg/L+蔗糖3%;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 0.2 mg/L+NAA 0.2mg/L+蔗糖1.5%;移栽基质泥炭土∶杉木树皮∶谷壳体积比为5∶4∶1。采用该技术体系的福建山樱花组培苗芽诱导率较高,达到84%,月继代增殖倍数为4.14,生根率可达91.6%,移栽成活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方红豆杉(Taxes chinensisvar.mairei Cheng et L.K.Fu)的幼叶、幼嫩茎段、花蕾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育苗试验,结果表明:①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容易程度为幼嫩茎段>幼叶>花蕾;②诱导南方红豆杉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6-BA 0.5 mg.L-1+2,4-D 1.0 mg.L-1;③BA、ZT和KT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其中以0.1 mg.L-1ZT效果最佳,诱导率达58%;④生根培养阶段,以附加NAA1.0 mg.L-1+0.1%活性碳的1/2 MS培养基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6%;⑤试管苗移栽在河沙+泥炭的基质上,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5.
以欧洲水仙‘Dutch Master’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鳞片取材部位、培养光照、激素配比以及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研究发现,欧洲水仙初代培养的较适外植体为内层鳞片下部,合适光照度为1 000 lx。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2,4-D 0.3 mg/L+蔗糖30 g/L,小鳞茎的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mg/L+蔗糖30 g/L,小鳞茎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0.3 mg/L+NAA 0.5 mg/L+蔗糖20 g/L。炼苗移栽基质配比为V(蛭石)∶V(泥炭土)∶V(园土)=1∶1∶2。  相似文献   

16.
速生优良杉木组培快繁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式,同时考察了培养基、6-BA、KT、NAA等4个因子对杉木组培苗芽增殖的影响和IBA、NAA、ABT1#、蔗糖等4个因子对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材料,消毒方式采用70%乙醇处理40 s后无菌水冲洗一遍,再用0.1%升汞溶液处理7 min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1/2MS+6-BA 0.8 mg·L-1,最适于生根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中+蔗糖30 g.L-1+IBA 1.2 mg·L-1+NAA 0.2 mg·L-1+ABT1#1.5 mg·L-1。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铁皮石斛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丛生芽,进行壮苗生根,建立了一套快繁体系。结果显示,铁皮石斛试管苗在MS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好,当添加NAA的浓度为0.1 mg/L,6-BA的浓度为2.0 mg/L时,铁皮石斛丛生芽的增殖率达到最高。铁皮石斛幼苗壮苗的较佳培养基为MS+0.5 mg/L IBA+0.5 mg/L NAA。同时,单独使用0.5 mg/L NAA的培养基中小苗生根快,根数多。香蕉泥能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组培苗移栽到纯树皮的基质中,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紫花含笑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含笑无菌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光照强度以及移栽基质对诱导不定芽增殖、伸长、生根以及移栽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S+ 0.5 mol/L 6-BA+ 0.1 mol/L IBA是紫花含笑不定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达100.0%,平均不定芽数5.2个;强光照有利于不定芽伸长生长;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3.0mg/L NAA,生根率91.5%,平均生根数为4.36条.组培苗适宜移栽时间在9月份前后,基质为黄心土或混合泥炭土,成活率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柔毛大叶桂樱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在附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对其进行启动培养、增殖及生根培养,以选择最佳培养基进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最适启动培养与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 mg/L,增殖倍数为1.02,最适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生根率为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