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78年滑县城关夏庄农民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引进7两大豆“诱变三○”,经过五年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抗病、抗倒、粒大、增产、质好。1983年全县迅速发展到7万多亩,平均单产250斤,总产达到1750多万斤。试验示范结果:该品种比跃进五号”增产6.1%,比“郑州126”增产40%,比农家种“平顶  相似文献   

2.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3.
早丰22是我们1978年育成的一个早籼优良品种,目前除我省外,湘、赣、皖诸省有大面积引种。1977——1978该种曾在我院进行二年品系比较试验,比早籼广陆矮四号平均增产7%。1982年扩大试验,分别在本省黄岗、通山等十一个点进行,仍以广陆矮四号作对照,结果居首位的是九个点,亩产810.00——1307.40斤,平均单产999.94斤;而广陆矮四号亩产为720.00—1275.90斤,平均单产942.63斤。早丰22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增稻谷52.36斤。  相似文献   

4.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赣榆县甘薯每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1978~1982年以来持续五年高产,平均亩产量871.2斤(五折一),比1973~1977年五年平均亩产量726斤增产145.2斤,增产幅度达20%.高产的主要经验是:(一)推广良种.目前主要种植徐薯18和青农2号,搭配种植宁薯2号、群力2号.1981年良种面积占97.1%.徐薯18表现高产、高抗烂根病,青农2号表现高产、抗茎线虫病,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5.9%和46.2%.宁薯2号高产高干,结薯早,群力2号耐湿高产,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3.4%和9.4%.  相似文献   

6.
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的苏玉1号玉米良种,在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稳产、抗大小斑病、品质优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夏、秋播,黄淮平原夏播,东北地区南部和山西雁北地区作春播栽培.综合1981~1983年各类各级试验资料,其中87个点次平均亩产815.2斤,比鲁原单4号增产24.76%;32个点次平均亩产808.8斤,比丹玉6号亩产719斤增产12.49%;54个点次平均比津夏1号增产11.54%.  相似文献   

7.
我所育成的淮麦11号小麦新品种,经两年全省淮北片高肥组良种区域试验,多点生产示范和省、地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现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在亩产五、六百斤至千斤水平,表现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能,现已列为本区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是全国夏大豆主要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大豆生产出现徘徊不前局面,为了尽快把大豆生产搞上去,针对大豆栽培技术上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一、选用良种:当前大豆产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种混杂退化。推广种植优良品种,产量可提高20%左右,每亩能多收大豆50斤左右。近几年来,我们从外地引进了一批大豆良种,连续进行了多点试验,结果是:跃进五号、徐豆四号、科系四号,商丘7608等表现产量较高;郑州135、郑州126、周农一号、周7502、建国一号、勤俭五号等早熟良种,适合大豆玉米间作种植。二、犁垡种豆:麦收后犁垡或圆盘耙灭茬播种大豆,一般比铁茬种豆增产20%左右,1978年周口镇农科所和黄庄大队科研站联合试验结果:犁垡种大豆单产211.8斤,耙地灭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正> 大豆新品系郑79119—9是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79年以抗病、抗倒、多枝、多荚的79095—②—1为母本,以粒大、质优的郑7511—4—5—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经多次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高蛋白黄豆新品种。该品系已完成国家级南二片区试。1985—1989两年14点平均亩产152.43公斤,较对照跃进五号增产14.15%。1989—1987年省种子系统和科研系统共同在73处进行良种示范,平均亩产148.66公斤,较跃进五号增产18.82%,较豫豆2号增产10.4%。综合1983—1987五年152次试验、示范,该品系表现较好,产量多居前几位。该品系属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70—80厘米,生长繁茂,主茎优势极为明显,叶色浓绿,叶片中等大小,通风透光性良好,花紫色,灰色茸毛,荚皮灰色,以主茎结荚为主,单株荚数35个左右,粒圆、淡黄色、百粒重在南部地区22克上  相似文献   

11.
一、南湖1号 系本所1960年系统选育而成。在武昌6年试验结果平均亩产346.5斤;宜昌斗年平均亩产357斤,此当阳笨大麦增产12.46%;孝感3年平均亩产261斤,比孝感本地大麦增产1.23%。1963—1965年两年在当阳县河溶公社示范,一致增产,平  相似文献   

12.
一、早粳农垦二十号。系北方耐冷性品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于1959年引进,1961年起参加試驗,至1963年統計,据全省五个試点八次試驗,产量居首位三次,第二位四次,第四位一次,平均亩产八百一十五点一斤,比有芒早粳、北京粳、宁丰等增产11.8——30.1%,平均增产19.6%。我院自1960年至1964年連續五年試驗,产量居首值二次,第二位三次,平均亩产八百四十三点二斤,比有芒早粳、北京粳增产11.8—28%,平均增产21.6%。1965年参加大田生产,計种植五点四九宙,因栽插过稀,前期灌水较深,蘖肥延迟施用,影响分蘖和穗數,但平均亩  相似文献   

13.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14.
<正> 1981年我省大豆获得丰收,全省播种大豆1790.6万亩,获得总产30.79亿斤,平均单产172斤.总结1981年大豆增产的经验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在科学种田方面,主要推广了几项增产技术,现简结如下:第一,大力推广普及良种1981年我省推广大豆良种面积900万亩,占播种面积56%,比1980年增加600万亩,据多点试验证明:在同样地力、同样管理水平,优良品种比一般当地农家神、混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16.
<正> 濮阳5号是濮阳县农业试验站,1958年采用整穗、剪颖、不去雄的自由杂交法,从石家庄407中系选,于1968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75~1980年在安阳地区农科所连续六年参加省区试中肥组,亩产461~767.8斤,比对照丰产三号增产7.6~29.8%,平均增产16.6%,有三年占供试品种的第一位.1976~1980年在我区多点示范,五年共76处,比丰产三号增产的61处,减产的14处,平均比丰产三号增产10.1%,在全区品  相似文献   

17.
(一)淮豆1号的选育及试验过程 淮豆1号是我所1976年冬从灌云大豆原种场引进江苏省农科院的大豆杂交组合中选出的,亲本是(73-1×424)×62-10-4。1979年进入鉴定试验,淮豆1号平均亩产403.3斤,居22个参试品系的首位,比58-161增产46.75%,较徐豆3号增产21.02%。并较58-161和徐豆3号分别早熟11天和5天。  相似文献   

18.
徐州8785是本所1981年用徐州21号作母本、郑州761作父本杂文选育而成.一、产量表现1990~1991两年同时参加徐州市和江苏淮北片小麦品种区试.徐州市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47.9kg,较对照品种徐州21号增产7.3%,达显著水平.淮北片两年试验,平均亩产365.5kg,较对照济南13增产11.8%,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淮北片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1kg,较对照徐州21号增产2.3%.1990~1992连续3年参加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产421.1kg,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22.6%,达极显著水平;比徐州21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3年共57点次试验有4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试点总数73.7%.  相似文献   

19.
郑单二号玉米,系我院1969年以塘四平头自交系作母本,获白自交系作父本培育而成的单交种。1970—72年,连续三年在全省31处试验、示范结果,春夏播均表现增产。夏播平均亩产689斤,较新单一号增产43.5%。春播平均亩产851.6斤,较新单一号增产17.3%。1973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联合区域试验,产量居13个杂交种首位,平均亩产788斤,较新单一号增产24.3%。197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1975年省内种植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20.
<正> 莱州953是莱州市农科所1980年用复合杂交系谱法育成的小麦高产良种。1987年以来,先后经县、市、省及全国黄淮冬麦区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极为突出。其中1988~1991年在莱州市四年多点试验名列第一,平均亩产444.75公斤,比烟农15标准种增产39.4%,比鲁麦7号增产18.33%,比鲁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