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饲料博览》2003,(4):47-47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渔业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更新传统观念。现将几条渔业发展新思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渔业可以被视为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海鲜的重要途径。国家为了保障渔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制定了渔业权制度。故此,需要在渔业权制度下,构建新型的渔业管理系统,在提高对渔业管理的基础上,推动渔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推动渔业发展。以下本文就渔业权制度下的渔业管理新体系建设展开探讨,结合渔业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构建符合现代渔业的管理新体系,并展开相关思考,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积极推动渔业管理的有效性,实现渔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相对其它产业风险大、赔付率高,以盈利为目的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渔业保险市场,从而导致我国渔业保险市场的萎缩。而政策性渔业保险具有非盈利性,以渔民利益为中心,在国家的支持下能为渔民的生产和经营提供良好的风险保障,成为化解渔业保险现存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阶段,尽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渔情的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是化解现存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现代渔业与渔业补贴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渔业需要发展现代渔业经济,需要配套的渔业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帮助中国渔业产业进行升级,发展现代渔业,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内水产品市场供应,保护中国渔业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了现代渔业背景下的渔业产业特征和国际渔业形势,分析了中国现行补贴制度,并就未来的补贴方向提出建议:增加对渔民转产转业的补贴、禁渔期对渔民收入的补贴;加强对水产养殖的补贴力度;加强对渔业相关科研、成果转化的补贴力度;增加对渔业加工、渔业产品开发等企业的补贴。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的水产资源极为丰富,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在渔业产业方面,自1950年以来,渔业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由早期的海洋渔业为主、水产养殖为辅的产业格局变化为海洋渔业与水产养殖业并重的格局。在渔业市场方面,菲律宾的进出口贸易逐年增长,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经加工处理的鱼类和水产品大部分就地销售,少量出口。在渔业管理机制方面,渔业公共事务由菲律宾下辖的渔业和水生资源局负责,并采取渔业管理实施渔业区域利用权制度。在渔业国际合作方面,与东盟的印度尼西亚、越南有广泛的合作,同时与日本、西班牙、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也有渔业合作;与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将发挥中国传统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捕捞技术与菲律宾的海洋资源丰富等优势互补,将有更广泛的渔业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我国的渔业现代化,必须有效地加强渔业经济管理,深化渔业体制改革,稳步发展;为2000年的水产品产量再翻一番,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乌海市城郊型高效渔业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乌海地区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渔业后备资源,探索一条适应乌海地区渔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路子,旨在把乌海地区渔业建成有特色的基地,实现乌海渔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与渔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关系,并提出推进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垂钓是人们劳逸结合的都市型休闲渔业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如美国的垂钓渔业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1/3强。近年来,都市型垂钓渔业发展很快,它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餐饮与传播渔文化等于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并发展为一种新型产业,成为都市型现代渔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养殖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渔业大国。然而,日趋匮乏的水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的水体都成为阻碍渔业发展的难关。只有调整现有的养殖模式,开发节水渔业和淡水渔业相结合的优质高效渔业模式,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才能扭转我国渔业面临的危机,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渔业产业经济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渔业保险进行风险分散。当前,山东省渔业保险存在保险规模狭窄、保险险种单一、保障方向偏离实际需求等问题,需通过降低互保协会政策依赖度、促进渔业保险市场化、完善法律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失去山东省渔业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渔业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是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论述了新的渔业会计核算比之原有渔业会计核算在制度、规定、方法诸方面所具有的新特点、并就新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在渔业领域中的具体运用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渔业的产出和效益并未与投入的增加同步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渔业生产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集体积累。这两者是渔业投入的主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尚低的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工业不可能对农业实行大规模的反哺式投入。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对渔业的投入一直呈杯水车薪状态,资金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渔业生产发展的难题之一。改革(reform)开放以后,中国从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因此渔业的资金运行机制也随之发生了巨变,由原来单纯的政府职能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1渔业的产出和效益并未与投入的增加同步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渔业生产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集体积累。这两者是渔业投入的主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尚低的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工业不可能对农业实行大规模的反哺式投入。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对渔业的投入一直呈杯水车薪状态,资金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渔业生产发展的难题之一。改革(reform)开放以后,中国从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因此渔业的资金运行机制也随之发生了巨变,由原来单纯的政府职能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近海污染日益严重,近海“无渔”现象越来越普遍,渔业权制度科学管理渔业俨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广泛讨论的热门课题.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围渔业发展形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渔业权制度下渔业管理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水是渔业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港口湾水库在紧锣密鼓的综合开发当中。造成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因素.不仅破坏了良好的水体环境,降低了水产品品质,并且损害、阻碍了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现今,市场需要大量鲜活的水产品。人们追求健康生活.对水产品品质的需求在增长,渔业环保工作十分迫切。库区渔业生产、监督部门必须认真抓好渔业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对渔业水质的监测、管理,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群众生产提供大量优质、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相似文献   

17.
促进中菲渔业合作对于两国保障食物安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南海争议水域渔业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菲律宾的国家与地方渔业治理政策系统梳理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实地访谈,揭示该国渔业资源特征以及治理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际惯常的双边渔业合作策略在中菲合作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中菲渔业合作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技术和市场优势,也要与现阶段两国渔业治理理念和政策导向契合,为此应将合作重点放在水产养殖技术与产业化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合作、渔业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施渔业权制度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生效,《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的出台,如何合理,有效地持续利用专属经济区内的水产资源,这已成为国际间渔业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水域利用和渔业资源利用上的冲突日趋频繁,如何保护处于竞争劣势的广大渔民的权益也成为各国渔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渔业权的概念及其与物权的内在关系,描述了渔业权的法律特性,并从法律基础,法律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渔业权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坚持物权法定原则;建立完善的水域功能区划制度;明确规定渔业水域使用的公示制度,并以开查询制度,建立渔业的自由有偿流转制度;明确制定渔业权的保有时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生效,《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的出台,如何合理,有效地持续利用专属经济区内的水产资源,这已成为国际间渔业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水域利用和渔业资源利用上的冲突日趋频繁,如何保护处于竞争劣势的广大渔民的权益也成为各国渔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渔业权的概念及其与物权的内在关系,描述了渔业权的法律特性,并从法律基础,法律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渔业权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坚持物权法定原则;建立完善的水域功能区划制度;明确规定渔业水域使用的公示制度,并以开查询制度,建立渔业的自由有偿流转制度;明确制定渔业权的保有时限。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渔业形势渔业,作为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和农业的不断发展,世界渔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渔业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是,当前,世界渔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二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