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调节剂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 6种生长调节剂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IBA和 6 -BA。  相似文献   

2.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白阿魏菇、白阿魏侧耳,翅鲍菇等,是近年来大面积商业化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侧耳属中最具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珍稀食用菌,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几年来,笔者参照有关标准,在可利用面积250m2的塑料大棚内开展白灵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效显著。生产的白灵菇菇形外观质量好,畸形菇率仅3%~4%,生物转化率高达85%~98%,可采收2~3潮菇。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4种生长调节物质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B1、赤霉素、三十烷醇、肌醇都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其中维生素B1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菌丝生长致密,粗壮洁白,最适添加维生素B1的浓度为 5 mg/L.  相似文献   

4.
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菇菌丝进行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和通透气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温度为22℃-30℃;最适pH为6.5~7.5;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激素及其组合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并且存在着交互作用。激素通过提高白灵菇菌丝胞外酶的活力,促进其生长发育。激素处理能明显缩短白灵菇的发菌时间。  相似文献   

6.
刘朝阳  撖云轩 《食用菌》1992,14(4):39-40
食用菌生产中常出现霉菌污染,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因此防治霉菌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普遍使用多菌灵作为防霉剂,但有残毒和积累的问题。农抗120是一种新型抗真菌农用抗霉素,是抗菌活性高、高效低毒,在环境中不积累残毒,属无公害农药,抑制某些杂菌的效果比多菌灵更明显,而对食用菌某些菌株的抑菌效果却小于多菌灵。为进一步研究它对食用菌的影响及其使用范围,我们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在黑牛肝菌母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05 g·L-1、0.10 g·L-1、0.50 g·L-1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C及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6-苄氨基腺嘌呤,探讨其对黑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IAA外的添加剂对黑牛肝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落颜色、吐水情况、...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和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pH值和温度两种因素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图求出最适宜白灵菇菌线生长的pH值和温度。研究中pH值为5,5.5,6,6.5,7,7.5,温度为22℃,23.5℃,25℃,26.5℃,28℃。试验结果以菌丝的日增长长度为统计指标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再通过对菌丝增长长度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最后得出25℃是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pH值5-7.5均适宜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试验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阿魏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棉子壳为主料的栽培培养料中,适当增加杂木屑的含量,菌丝粗壮、洁白,生长速度会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阿魏煮汁,研究菌丝球产量最高时的最佳培养时间。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恒温摇床25℃,140 rpm,2%阿魏煮汁液体培养基培养白灵菇菌丝球,12 d菌丝球干重达到最大,每100 mL培养液菌丝球干重0.600 g,醪液残糖量最低,100 mL醪液残糖量1.602 g;继续培养菌丝球干重因自溶下降,醪液残糖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白阿魏蘑一白灵1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硫酸镁,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佳栽培模式为半脱袋竖向畦栽且覆土至菌棒3/4处,生物学效率可达122.67%。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菌丝培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种 ,在不同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方面的菌丝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 5~ 2 7.5℃、pH6 .9~ 7.7,均适宜各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低于 2 2 .5℃或高于 2 7.5℃时 ,菌丝生长明显减缓。不同菌种对碳源的要求有所不同 ,来源于上海、福建的菌种 ,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快 ,而来源于中国农大、江都的菌种则在以食用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各菌种在蔗糖培养基中生长较弱。蛋白胨、硫酸锌对各菌种的菌丝生长均有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和酸碱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5~7.5。正交试验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因素组合为:2%玉米粉、0.5%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白灵1号为供试菌株,通过对菌丝萌发时间、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不同谷物(脱壳与不脱壳)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脱壳与否,白灵1号在供试的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最适合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是脱壳高粱培养基,长势评分最好,为5分,平均生长速率最大,达5.892 mm·d-1,菌丝生长指数为29.44,其次为不脱壳的小麦和高粱培养基,最不适合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是水稻培养基,长势评分为1分,菌丝生长指数为1.75。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侧耳科侧耳属,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阿魏菇。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白灵菇营养丰富,据报道,白灵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较高,每100 g子实体含蛋白质15.72 g,并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  相似文献   

16.
以花脸香蘑菌株“ts916”为供试菌株,采用平板培养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的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供试物质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无机盐中,适量质量浓度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抑制花脸香蘑菌丝生长。当硫酸镁质量浓度为1.5 g·L-1时,花脸香蘑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4.88 mm·d-1。供试维生素(VB1、VB2、VB6、VC、叶酸和烟酸)在一定范围内均可显著促进花脸香蘑菌丝的生长,其中当VB6质量浓度为4 mg·L-1时,花脸香蘑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6.63 mm·d-1。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中,6-BA、2,4-D、NAA抑制花脸香蘑菌丝的生长,GA3的添加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及其浓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20:1;促进菌丝生长的最适KH2PO4、MgSO4浓度分别为0.3%、0.1%;最适NaCl、KCl、CaSO4·2H2O浓度均为0.5%;CaSO4·2H2O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H3BO3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小;ZnSO4·7H2O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菌丝平板培养制作菌丝液用于白灵菇菌丝球液体培养,研究了液体培养的最佳接种浓度和菌丝液的制作方法。结果表明:菌丝平板培养制作菌丝液用于白灵菇菌丝球液体培养能显著增加接种点,提高培养速度;菌丝液浓度1.40 cm2/mL接种,100 mL培养液菌球数量达440个,远远高于传统接种方法;菌丝液浓度大于1.40 cm2/mL时,白灵菇菌丝球的干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菌丝液接种培养白灵菇菌丝球1.40 cm2/mL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9.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白灵菇又称白阿魏菇,是刺芹侧耳的白色变种.菇体肥大洁白,营养丰富,味鲜美,口感特佳,蛋白质含量高达14.7%,含氨基酸达18种,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多种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白灵菇富含的真菌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白灵菇还具有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廉,效益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目前具有发展前途的珍稀菌类.为了促进这一菇类推广,更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增加收入,现将近年来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白灵菇子实体为材料,研究了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40(w:v),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h,乙醇沉淀浓度80%。并确定蒸馏水为白灵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