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曲周地区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和播量,本文通过对示范区59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10月10日播种、播量为225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262.5 kg/hm2时有效穗数较多;播期在10月10日、播量在225kg/hm2时产量最高,推迟播期应适当增加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索小麦品种百农207在河南中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组合,建立百农20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种植密度的4个水平和施肥量的4个水平,共16种组合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产量、株高、每穗粒数性状影响显著,施肥量对产量、穗数、千粒重、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和蛋白质含量性状影响显著,百农207在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施肥量为750 kg·hm-2组合条件下产量表现最佳,为7 359.0 kg·hm-2。  相似文献   

3.
在旱肥地条件下,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间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对于中、多穗型品种在青岛地区适播期内(10月2~15日)播种,基本苗应控制在8万~23万为宜;在最佳播期内(10月5~1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18万比较稳妥。一般情况下,2日到8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8万~13万,8日到15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23万,15日至2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万~28万。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在适期适量播种时最高。不同播期、播量对亩穗数影响较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穗粒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75×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4.50×104株·hm-2密度处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穗 行数和产量均以施纯氮180 kg·hm-2,施过磷酸钙144 kg·hm-2处理最高;玉米百粒重和 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最高;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处理互作效应显著,玉米百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是当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比较理想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农529小麦新品种最适播期与播量,设置10月5日、10月12日、10月17日、10月22日4个播种时期,180×10株/hm2、258×10株/hm2、306×10株/hm2、360×10株/hm2 4个密度处理,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方式,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中东部灌区当前的生产水平下西农529最佳播期10月15-22日,最佳播量基本苗257.4×10~ 322.2×10株/hm2时产量最高,可达8 250~9 000 kg/hm2。  相似文献   

6.
以两个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即龙麦26(不耐密)和克旱16(耐密)为材,在田间机播条件下进行不同硅肥用量基施试验,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的光合性能、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构成因素,以探明基施硅肥对春小麦源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硅肥可协调小麦源库关系,使小麦源足、库大。两个春小麦品种施入硅肥后穗长和小穗数增加,千粒重未达到显著水平,硅肥提高了不耐密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了耐密品种的穗数。不耐密品种龙麦26、耐密品种克旱16的最优硅肥施用量分别为30 kg·hm-2、60 kg·hm-2,过多施入硅肥反倒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小。济麦4号适宜播期以10月10—15日为最佳,播量以115 kg/h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以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高于茎,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均高于叶片,茎和叶的移动率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 41.82%和43.28%;与不施肥无保水剂(CK)相比,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 389.36 kg·hm-2,增产36.47%;产量与有效穗数、单株穗重和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7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增加,保水剂处理比无保水剂处理产量高;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 -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组的糜子产量最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移动率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播期:4月14日(早播)、4月21日(适播)和4月28日(晚播),4个施氮量:纯氮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及180 kg·hm-2。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甜菜光合特性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播期之间光合作用指标及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早播较适播与晚播更有利于提高甜菜叶绿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光系统 Ⅱ 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光保护能力、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同一播期中,随施氮量的提高,相关指标及产质量变化不同,早播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甜菜光合特性、产量、产糖量、氮素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67 055.33 kg·hm-2和11 780.83 kg·hm-2, 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 43.88%和80.4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适播和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分别超过150 kg·hm-2和120 kg·hm-2时,不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综上,播期与施氮量互作通过改善甜菜光合特性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来影响产量,不同播期适宜的施氮量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早播且施氮量为180 kg·hm-2更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效率,可获得更高的产质量,若播期后移,则可适当减少施氮量,以达到减氮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1.
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其在五个施氮水平下(B1:0 kg·hm-2、B2:120 kg·hm-2、B3:180 kg·hm-2、B4:240 kg·hm-2、B5:300 kg·hm-2)的绿叶性状及产量因子的差异。结果:①各处理NDVI值均从花后7 d开始下降,但各施氮处理下降较慢,并且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适量施氮能延缓小麦植株的衰老,但过量施氮未能持续延缓植株衰老。②所有处理SPAD值在花后14 d内无明显差异,但未施氮肥的B1处理SPAD值下降早、下降速度快,各施氮肥处理SPAD值下降晚、下降速度慢,花后28 d后,所有处理叶片渐渐变黄,SPAD值降到较低水平,但各处理之间仍有一定差异,施氮量越多的处理SPAD值越高,施氮肥能明显延缓SPAD值降低时间和速度。③施氮量对出苗和冬分蘖没有显著影响;春分蘖、穗数、穗粒数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B1处理产量最低,B3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于渭南地区种植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对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1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甜615、粤甜405、粤鲜糯6号鲜苞和鲜穗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前三位,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粤甜615,分别为28 926 kg·hm-2和22 380 kg·hm-2;其次为粤甜405,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分别为24 582 kg·hm-2和19 879.5 kg·hm-2;第三为粤鲜糯6号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分别为23 094 kg·hm-2和19 404 kg·hm-2,且具有抗逆性优良,鲜玉米棒子大,籽粒饱满,色泽鲜艳,口感好等优点,适宜在当地及同等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本试验。试验设9个播期播量处理,两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有所延迟;同一播期内,亩群体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株分蘖、次生根减少。同一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越冬群体逐渐变小;播期相同时,不同播量对生育时期没有影响。但随着播量增加,亩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千粒重下降;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亩穗数、穗粒数下降,千粒重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百农207于10月17日播种产量最高,适宜亩播量为12 kg,但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增加播量也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以大穗型(01-35、835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988044、02-48)3种类型的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不同类型品种(系)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中间型、多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5日;播期对穗数的影响差别最高可达15%以上,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差别均在13%以下;播量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别均在5%以下。3种类型品种小麦均以中、高密度播量较高,播期对超级小麦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量。  相似文献   

15.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品种济研麦7号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济研麦7号在10月15日-10月20日之间播种,播量在187.5-225kg/hm2之间,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儒麦1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构成有不同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儒麦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播期为10月8日与10月15日的两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在鲁西南地区儒麦一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5万~20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19.
2017-2018在陕西长武选择渭北旱薄地主栽品种晋麦47,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施肥水平提高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11.5%~27.4%,可显著提高成穗数10.2%~29.8%和穗粒数9.3%~22.9%,千粒重指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施肥处理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也影响稳定时间,分别提高0.0%~10.0%和3.7%~22.2%;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19.2%~39.6%。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各方面因素,晋麦47的最高施肥量纯氮不超过225 kg·hm-2,磷肥(P2O5)不超过180 kg·hm-2,钾肥(K2O)不超过1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种植密度与微量元素锌和硒对糯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轴粗等穗部性状和鲜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陕白糯11’和‘陕彩糯1954’为材料,以种植密度为主区,设3个水平:D1 (3.75 万株·hm-2)、D2 (4.5万株·hm-2)和D3 (5.25万株·hm-2);以微量元素为副区,设置为叶面喷施锌(M1)、硒(M2)和水(CK)。结果表明,喷施锌硒有利于糯玉米穗部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升,但效果并不显著。种植密度会显著影响糯玉米的鲜籽粒产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3M2是实现‘陕白糯11’穗部性状的改善和产量提升的较优组合,在D3M2处理下,‘陕白糯11’鲜籽粒产量最高 (9 068.61 kg·hm-2),与对照相比增加8.14%;而‘陕彩糯1954’在D3M1处理下鲜籽粒产量 (7 622.46 kg·hm-2)和鲜果穗产量(10 565.61 kg·hm-2)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10%和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