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82号)的要求,为落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部门分工》(国污普[2017]4号),推进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增强做好污染源普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并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2006]36号)明确了普查的目的意义、对象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实施和经费来源等,成立了由曾培炎副总理任组长、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局、中宣部、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农业部、工商总局、总后勤部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印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国办发[2007]37号),对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步骤等提出了具体规定。此次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摸清污染底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搞好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惠州市畜禽养殖污染耕地承载负荷估算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惠州市畜禽粪污耕地承载负荷及风险状况,根据最新统计年鉴中惠州市畜禽养殖数据,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饲养期产污系数及粪污综合利用率,估算了2018年惠州市畜禽粪污及主要污染物(COD、NH3-N、TN、TP)的产排量,并基于各区(县)实际耕地面积对粪污、TN和TP的耕地承载负荷进行估算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2018年惠州市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1.51×106 t,排放量达4.44×105 t,各畜禽贡献占比排序为生猪(50.3%)>肉鸡(17.2%) > 肉牛(14.3%) > 蛋鸡(13.4%) > 奶牛(4.8%);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2.61×108 kg,排放量为7.66×107 kg,其中畜牧大县博罗县排放量最大,占比42.9%;全市畜禽粪污、TN和TP的耕地承载负荷分别为7.69 t·hm-2、65.38 kg·hm-2和15.63 kg·hm-2,粪污和TN警报级别均为Ⅰ级,TP警报级别为Ⅱ级,对周围环境威胁小,惠州市可以通过种养平衡规划提升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调查,是为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普查取得的成果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对比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十年来八师石河子市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深化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本文结合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对比分析石河子两次污染源普查结果,面对“十四五”期间新的形势,对石河子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农建发〔2022〕1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2024年要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强化内外业各环节质量控制和分环节验收,推进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6.
2008年初国务院决定开展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此次普查涉及面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单位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均作为此次污染源普查的对象,目的是全面了解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污染治理情况等,从而全面掌握污染源的样本总数、建立新的环境统计平台。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07年度。本文将介绍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源的普查技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吴中区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现将普查工作的做法、污染源问题及治理对策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钊  尤涛 《新农业》2023,(19):55-56
<正>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公布,畜禽养殖业坐实水污染物主要结构性来源,全年畜禽粪尿产生量4.06亿吨,占全国排放COD的41.9%。紧迫的治污压力一定程度加速了国家层面第一部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坚持以环境监管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强调以奖惩并举、注重激励促进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利用,即“双向驱动”的防治策略。2023年是《条例》施行的第10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宁县的发展提出"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求民富县强"的战略目标,县委县政府要求新宁农业以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无污染、优质、营养"为目标,推行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为达到这个目标,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宁县关于印发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2007—2009年县农业局会同县畜牧水产局对新宁18个乡镇境内所有农业污染源进行了普查,全面摸清了新宁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掌握了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其主要承担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是农业污染源普查中的重要环节。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掌握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为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卫东  李启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79-14881
概述了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内容及GIS技术特点。通过基于GIS技术的安徽省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为日常环境规划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以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疆地区2005—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用源强系数法,估算了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该区域农业面源排放总量达到13.9万t,种植业源和养殖业源分别占44.78%和55.22%;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是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污染物总量的49.2%和47%;牛和旱田分别是COD和TN的最大贡献源。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  相似文献   

13.
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监测方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了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库区4个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监测方法研究工作。研究结果为:在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框架下,明确了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相关定义;确定了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监测方法、技术路线与监测内容;提出了包括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结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划分类似区域,并将农户根据收入高低及有无下水道分为6种类型,重点农户每月取样,一般农户每季度取样,每次连续取样3d等内容的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分区域对不同农户采用实地、定点、连续监测,解决了当前产排污系数不准确的问题,为完成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测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体质量的影响,该研究调查分析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体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利用公园已有的水体质量监测数据及实测所得数据,对公园水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公园水体污染源主要为接待区的宾馆、酒店及当地住户,污染物主要为剩菜饭渣、洗刷污水,受影响较大的水质指标为BOD5、DO、NH3-N、COD、MnO4+、总磷及类大肠菌等.受以上污染物的影响,作为公园主景区之一的金鞭溪的水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上、中游水质已降为二级.为了保护公园环境,必须减少污水排放量,并将所有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同时,还应将部分污染不达标的接待设施关闭或迁出景区.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介绍了养殖粪污的危害及处理现状,以新余罗坊沼气站为例,阐述了粪污减量化处理和集中全量化处理模式。结果表明,养殖粪污总固体(TS)不低于6%时,该模式能实现沼气站与养殖场的"双赢",实现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沼液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畜禽粪污沼液是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残留液。中国沼气工程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畜禽粪污厌氧消化技术的推广,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沼液的产生量随之增大。畜禽粪污沼液属于污水的一种,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沼液的安全消纳或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农业源废弃物污染防治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畜禽粪污沼液还田消纳作为一种沼液处理的主要方式,即沼液未经过无害化处理而直接还田。然而,由于畜禽粪污中多种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和抗生素类污染物)可在沼液中残留,且大多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水质安全标准,危害农田生态环境安全。本文收集了最近十几年来公开发表的大量文献中的研究数据,分析了猪、牛、鸡饲料和粪污中重金属等污染元素和抗生素的含量,评估了粪污沼液还田对土壤质量、农田水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畜禽粪污沼液存在水质严重超标。如畜禽粪污沼液中检出Hg、Cd、As、Pb、Cr、Cu、Zn和Cl大多超出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且超出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V-V类水质标准。此外,畜禽粪污沼液中还检出多种抗生素残留,其中以四环素类较其他类抗生素浓度为高,且高出欧盟医药产品评估局(EMEA)规定的水环境抗生素阈值(10 ng·L-1)。(2)畜禽粪污沼液农用存在农地污染风险。如施用沼液的土壤中检出Cd、As、Pb、Ni、Cr、Cu和Zn等均有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另有研究报道,连续6年施用沼液的土壤中检出多种抗生素类兽药残留,其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最高(分别约为3.9和14.3 mg·kg-1),已超过国际兽药协调委员会(VICH)规定的土壤中抗生素残留允许限量(0.1 mg·kg-1)。(3)畜禽粪污沼液农用存在农产品安全风险。如施用沼液的作物中检出多种污染物(如蔬菜中Cd、Pb、Ni、Cr、Zn、As和粮食作物中Zn、As等)累积量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T 18406.1—2001)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鉴于当前畜禽粪污沼液不达标还田利用存在环境安全风险,以致农产品中多种污染物超标,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沼液的无害化处理使其达标还田对于确保土壤、水体及农产品安全势在必行。为此,加强沼液中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去除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确保沼液资源化安全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磷石膏农用的环境安全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是化学工业中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之一。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磷复肥产业,但生产中排放的磷石膏废渣堆积量不断增加。为解决大量磷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问题,目前,磷石膏被再次利用作建筑材料,如用于生产水泥缓凝剂和制作石膏建材,以及用于充填矿坑和筑路等。自20世纪90年代也有研究尝试利用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改良盐碱化土壤。然而,磷矿石中多种有害元素在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残留或富集在磷石膏中,导致磷石膏中重金属、氟化物(F)及放射性元素镭( 226Ra)等污染元素含量较高,且存在不同程度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如磷石膏中重金属Cr、As、Cd和H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率为20%—67%;且检出Hg、Cd、Pb、Ni、Cr和Be浸出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IV—V类水质标准。磷石膏中氟含量已超出中国地氟病发生区土壤全氟和水溶氟临界值的比率分别为89%和100%;且检出其浸出浓度远超出地下水V类水质标准,部分已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浸出限量。按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估算了磷石膏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带入土壤的污染物元素累积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需要的年限,表明短期内即可能导致土壤中污染元素累积量超标,如在年投入量为22.5 t·hm -2条件下(如污染元素淋溶量忽略不计),对污染元素Cd、Hg、F和 226Ra而言,无污染土壤变为污染土壤的年限分别约为1、5、4和25年。已有田间试验显示,磷石膏农用可导致部分农产品中有害元素(如F、As、Cd、Hg、Pb和Zn等)超标。2017年国家出台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明确规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包括在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等属于固体废物;且以土壤改良、地块改造、地块修复和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直接施用于土地的固体废物,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为保证土壤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建议未经无害化处理、有害元素超标的、存在环境安全风险的工业固废磷石膏不得以土地处置方式为由直接施用于农田土壤,以免污染物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8.
Phosphogypsum (PG) is an 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obtained from wet process production of phosphoric acid, and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solid waste emission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osphate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industry at the late 1950s, the PG waste residue discharged from the production process had continuously increased in China.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massive PG stockpiling, at present, PG was mainly used as for building materials, such as cement retarder, and gypsum-build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for filling mine pits and road construction. Some researches have also tried to use PG instead of natural gypsum for saline-alkali land amendment in agriculture since 1990s. However, several harmful elements in phosphate rock were preserved or enriched in PG in the process of wet process phosphoric acid production, resulting in high concentration of hazardous pollutants, including heavy metals, fluoride (F), and radioactive element radium ( 226Ra) in PG, and to some extent, even far beyond the limi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for groundwater quality. For examp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Cr, As, Cd and Hg in PG exceed the limits (about 20%-67%)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Risk Control Standard for Soil Contamin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GB 15618-2018); and the leachable concentrations of Hg, Cd, Pb, Ni, Cr and Be in PG exceeded the limits (IV-V) of Standards for Groundwater Quality (GB/T 14848-2017).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F and water-soluble F in PG exceeded the critical values of total and soluble F (about 89% and 100%, respectively) in soils of endemic fluorosis-affected areas in China, and the leachable concentration of F in PG exceeded the limit (V) of Standards for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some exceeded the limit of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Hazardous Wastes Identification for Extraction Toxicity (GB 5085.3-2007).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PG, as compared with the limits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Risk Control Standard (GB 15618-2018),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PG application (if PG input was at rate of 22.5 t·hm -2·a -1, and with no leaching) on the accumulations of pollutants in the soil could be estimated. For instance, the accumulation of Cd, Hg, F and 226Ra from un-contaminated to contaminated soils would need 1, 5, 4 and 25 years, respectively. Some field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PG could lead to the risk of excessive pollutants (such as F, As, Cd, Hg, Pb and Zn) enriched in som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2017,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Solid Wastes General Rules (GB 34330-2017) was issued in China, which stipulated clearly that those by-products produc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ing PG produced in the inorganic chemical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solid wastes; and those directly used for soil amendment, land reconstruction, land restor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methods by solid waste disposal were still managed as solid wastes. In order to ensure soil health,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ose industrial waste like PG without any harmless treatment of pollutants, and with harmful elements far beyond the limit standard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irectly use as for soil remediation or conditioning in the farmlands by solid waste disposal methods, to prevent hazardous pollutants from entering food chain and harming to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易腐垃圾数量的日益增加,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易腐垃圾虽然具有严重的污染特性,但也存在资源化利用的潜力,通过不同的技术对易腐垃圾进行处理,可以减小其所造成的危害,实现对易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综述了易腐垃圾传统处理技术(填埋、焚烧、粉碎直排)、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饲料化处理、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以及目前一些新型处理技术,对这些技术的处理效果、缺陷进行归纳,阐述了技术应用状况,同时分析了垃圾分类对易腐垃圾处理的影响,以期为易腐垃圾处理技术的优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农村厨余垃圾为堆肥原料,设置添加15%锯末(SD)、15%树叶(FL)和15%玉米秸秆(CS)3个处理。研究不同填充剂的添加对农村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与腐熟度相关的各种理化指标,氮转化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填充剂的厨余垃圾堆肥产物均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相比较SD处理,FL和CS处理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并延长高温期的持续时间,FL处理腐熟程度最好,CS处理次之。相较于SD和CS处理,FL处理的NH3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33.81%和5.22%,N2O累积排放分别减少61.75%和29.10%,堆肥前期的反硝化基因降低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N、pH和全氮是造成厨余垃圾堆肥氮转化功能基因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