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探讨了生草栽培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技术要点。针对我国果园生草现状,提出需要因地制宜选择草种及生草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加深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方面研究,倡导精耕细作,推进"果-草-牧"等良性复合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果园生草栽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草对库尔勒香梨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生草是建设省力高效优质果园的一项关键土壤管理技术。为推动果园生草在新疆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行间种植白三叶、黑麦草、早熟禾、紫花苜蓿、自然生草,以清耕作为对照,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pH、有机质及氨、磷、钾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的含量,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的影响因土壤深度和牧草草种的不同而不同。果园生草改善了果园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对果园草的追肥,采取及时施肥措施来补充果园生草消耗的养分。推荐三叶草作为省力化高效密植香梨园生草栽培的草种。  相似文献   

3.
<正>果园生草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是世界上果树生产先进国家大都采用的管理方式,该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逐步在一些大型果园尝试使用。近年来,随着果园管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果园生草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其优势也越发明显。果园生草技术就是人工全园种草或在果树行间带状种草,  相似文献   

4.
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生草作为维持果园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有效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生草制,并率先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应用。但因中国果产区气候、立地条件差别较大,在草种选择与利用上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技术,加之受传统大田耕作"除草务尽"、"与果争肥水"等思想影响,果园生草制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前实施清耕的果园面积仍占总面积的80%以上。本研究结合现阶段中国果树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课题组在果园生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果园小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植株生长和发育方面综述了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提出了果园生草的管理策略,为适地推进果园生草栽培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果园生草这一可持续发展土壤管理模式,概述了果园生草的优点和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了生草模式在栗园中的研究应用,以期为栗园生草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果园生草是一项绿色、生态的现代土壤管理技术。果园生草栽培有利于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环境,保持水土,调节土温,抑制杂草生长和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桃果品质。本文深入的阐明了我国果园生草效应及配套生草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适宜草种的选择、生草后桃园管理等研究还不够完善,预测今后将在因地制宜的选择草种、探明果园草的生理生态效应以及生草后管理措施方面进一步深入以研成配套成熟的轻简化生草栽培技术,同时也为桃园生草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果园生草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86-490
果园生草是改善果树生态条件的一项现代土壤管理技术,实施果园生草栽培可以确保现代果园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总结了我国10 a来的生草试验研究,从草种选择、果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果园生草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果园生草试验研究的现状。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果园生草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和果园的大气生态,并明显增加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提高了果树产量和改善了品质。预期今后将在筛选适宜草种、探明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和弄清生草对果树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6,(12):19-19
技术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研发技术简介:果园生草技术是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现代化、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这项技术对果园保水增肥、改善果园生长环境、增加果园产量、改善果品质量、形成果草牧复合系统和产业联动态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功效,对果品无公害安全生产、山区生态富民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1998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果园生草纳入绿色食品果业生产技术体系。该项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草低矮、生物量大、覆盖率高;草的根系以须根系为主;没有与果树共生的病虫害;地面覆盖时间长而…  相似文献   

9.
果园生草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即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草。果园生草能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果树生长环境,多年生草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该文阐述了果园生草的概念、模式、优点、种类、生草种植技术及其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果园生草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但各地土壤条件不同,种植的品种也不相同,种植方法也各不相同。朝阳县于2006~2008年山地果园生草试验,系统研究了山地果园植被种类与园内天敌和害虫之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出了适合北方山地果园种植的牧草(黑麦草和白三叶)和有益杂草(夏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中国盐碱地改良及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方法】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草2年、4年和7年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Burm.f.).cv. Nakai]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分别测定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不仅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0—20 cm表土层,自然生草2年的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自然生草7年的土壤硝态N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在20—40 cm亚表层,生草2—7年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自然生草7年梨园的0—20 cm表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79 mg•g-1和1.25 mg•g-1,分别是对照的3.8倍和1.5倍,而二者在20—40 cm亚表层无显著差异;自然生草4年及7年的果实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总量、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均明显高于生草2年的各项指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20 cm表土层,土壤5种酶活性与N、P、K、Mg及Zn大都极显著正相关;而在20—40 cm亚表层,除过氧化氢酶外, 其它4种酶活性与所有养分间的相关性大都不显著。【结论】自然生草对降低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明显作用;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参试梨园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并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12.
果园割草机器人的除草性能与草的物理特性以及甩刀的设计参数紧密相关,结合柑橘果园杂草种类情况及其物理特性,基于Y型甩刀式割草机构设计一种果园割草机器人。运用D-H法建立甩刀切割单个茎秆的运动学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不出现缠草的条件下,甩刀轴转速1 500 r/min时在最优切割位内对单根杂草茎秆的碰撞力为74.25 N。刀片的切割轨迹分析表明,设计的Y型甩刀刀片切向速度与前进速度的比值λ>1时,割草机器人能有效地进行割草作业。割草机器人实地割草试验结果表明,刀片座间距43 mm、刀轴转速1 500 r/min、前进速度1.0 m/s时,重割率最小。  相似文献   

13.
从果园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取样及分析方法、组成结构及特征、影响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因素、果园害虫的生态控制(EPM)等方面对我国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果园生草、不同防治方法、不同生境、不同管理水平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果园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播量下果园套种油菜绿肥的生长状况和还田效果,为油菜作为绿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林下种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阿克苏地区树龄7 a的核桃园进行果园套种油菜绿肥试验,以林下套种绿肥主栽品种新油17号为试材,在冬灌核桃地顶凌播种,以常规播种为对照,分析播期播量对油菜绿肥产量和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绿肥油菜产量、植株养分含量、果园土壤pH和水溶性盐、土壤养分均有影响。D1R2处理产量最高,翻压前鲜草产量为42.88 t/hm2;D1R2处理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D2R3、D2R2处理则表现为植株全磷、全钾含量最高;油菜翻压1个月后,D1R1、D2R3和D2R4处理土壤pH最低;D1R4和D2R1处理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最低。D1R2处理有机质、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为各处理下最高,D2R2速效钾含量最高。【结论】果园套种油菜绿肥,可充分利用融冻土层水分和养分,油菜顶凌播种22.5 kg/hm2可增加油菜绿肥产量,提升果园地力。  相似文献   

15.
上杭县常年果树种植面积保持在0.67万公顷以上,并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壤淋溶特性明显,土壤普遍瘠薄,培肥果园地力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为丰富山地果园绿肥品种,通过引种观察及播种密度试验,结果显示,光叶紫花苕子在上杭县山地种植表现为生长适应性良好,综合生物学性状好,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耐瘠性及抑制杂草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地力培肥、抑草保墒效果,11月至次年1月均可播种,可维持果园春季至7月底无需清除杂草措施,盛花期每667m2鲜草产量1800kg以上,每667m2播种量4-5kg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宁夏灵武长枣栽培模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于枣园行间种植不同的草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枣园生草提高枣园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枣园种粒黑麦草和白三叶可提高果实VC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强果实硬度;紫花苜蓿处理可明显提高单果重。【结论】枣园生草可提高种植园土壤肥力、改善果实品质,其中黑麦草和白三叶行间生草效果优于其他草种。  相似文献   

17.
Grass cultivation is a common orchar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growing grass under Zanthoxylum bungeanum fores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ffects of grass growing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orest, and the soil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we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undergrowth gras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ores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苹果园不同牧草种类和种植方式对苹果绣线菊蚜及其天敌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五点取样调查方法。[结果]与清耕园相比,生草园绣线菊蚜高峰期的发生量明显减少,其中紫花苜蓿区绣线菊蚜高峰期的发生量最少,不到清耕园绣线菊蚜种群数量的60%,其次为苜蓿-三叶草-黑麦草混合区和黑麦草区,分别为清耕园的67%和81%。果园中优势天敌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中华通草蛉和蚜茧蜂,生草园较清耕园天敌数量明显增多。紫花苜蓿区苹果树上和苜蓿上优势天敌的数量均最大,混合区优势天敌的数量仅次于紫花苜蓿区。果园施药后,生草园和清耕园果树上天敌的死亡率相当,而生草上天敌的死亡率约是果树上天敌死亡率的一半。[结论]生草对天敌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在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建造水土保持林,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树种黑果腺肋花楸进行栽培园的营建。该文对栽培园营建的立地条件、园区规划及整地方法进行阐述;对栽植过程中运用的苗木分级、蘸泥浆处理、造林前苗木根部清水浸泡处理、生根剂的应用、保水剂蘸根造林以及容器苗造林等苗木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对林下生草覆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林下经济模式进行描述,为实现"三北"地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98-99
[目的]探讨不同园龄、施肥方式、种植模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揭示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化问题。[方法]在渭北地区的洛川、白水两地分别选取园龄≤10、11~15、16~20、21~25、25 a的苹果园各3个,长期单施化肥和化肥与农家肥配施的苹果园各3个,从未种过苹果树的农田各3块,分别测定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对比分析土壤紧实度差异。[结果]渭北苹果园的土壤紧实度总体上随园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在0~30 cm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园龄土壤紧实度急剧增大;30~45 cm土层,各园龄土壤紧实度变化不大。苹果园和农田的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明显;长期单施化学肥料的苹果园土壤紧实度明显高于化学肥料与农家肥配施的苹果园。[结论]渭北苹果园土壤的紧实化趋势严重,化学肥料与农家肥配施能明显减少渭北苹果园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有利于果树根系的生长和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