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6-2017年度华阴农场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度在陕西农垦集团华阴农场进行了五个优质小麦品种(郑麦366、新麦26、丰德存麦5号、隆平麦518、皖麦52)的生产示范对比试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丰德存麦5号的实收平均产量为8 421.78 kg·hm-2,按13%水分折后的平均产量为8 410.08 kg·hm-2,在参试的五个品种中,产量排名第一。该品种实打产量较当地农户种植该品种的平均产量(7 874.61 kg·hm-2)高出6.95%;同一年度,比当地种植小麦平均产量水平(7 274.64 kg·hm-2)增产15.77%;该品种分蘖力强、产量高、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强,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其它试验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品种‘鸿油88’和‘秦油558’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青杂5号’为对照,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生长发育、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鸿油88’ 和‘秦油558’的成熟期提前,株高、单株角果数降低,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后降,‘鸿油88’在6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105万株·hm-2(D4)密度下,实收产量达3 333 kg·hm-2,比对照在相同密度约增产111~755 kg·hm-2;‘秦油558’在6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 密度下,实收产量分别达3 222 kg·hm-2和3 211.11 kg·hm-2,比对照在相同密度约增产0~100 kg·hm-2,因此,认为‘鸿油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65万~105万株·hm-2,‘秦油558’ 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5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保护地栽培的马铃薯品种,以中薯5号为对照,对引入的8个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①参试品种(系)均能正常成熟。产量最高的是希森6号为39 846.45 kg·hm-2,较对照增产28.32%;其次为费乌瑞它30 099.24 kg·hm-2,较对照增产21.17%; LHY-2居第3位,产量为35 857.35 kg·hm-2,较对照增产15.48%。3个品种(系)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商品薯率都在90%以上,茎块表现良好,适合在保护地模式下栽培。②研究发现了主茎个数与商品率呈正相关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5个甜荞参试品种在环县甜荞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榆荞4号折合产量1553kg/hm2,较对照美国甜荞折合产量1277kg/hm2增产21.6%;西农9976折合产量1477kg/hm2,较对照增产15.7%;宁荞1号折合产量1437kg/hm2,较对照增产12.5%。以上三个品种增产较对照均超过10%,建议在环县甜荞主产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阜新地区为例,开展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水肥和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设计0 kg·hm-2,6 000 kg·hm-2,12 000 kg·hm-2,18 000 kg·hm-2、24 000 kg·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4 m×15 m)为60 m2。研究结果表明,对照CK不施用秸秆处理,深耕加秸秆的方法,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除了对照之外,各个处理剂量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且呈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说明秸秆在土壤中始终处于水分的非饱和状态,并不是秸秆剂量越大越好。各个层次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变化较明显,其中10~20 cm深处土壤容重变化最大,各个处理土壤容重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值减少的趋势,下降幅度为12 000 kg·hm-2>6 000 kg·hm-2>18 000 kg·hm-2。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物的光合效率,以12 000 kg·h m-2处理较好。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显著,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施入量在0~12 000 kg·hm-2之间,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超过18 000 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建议推广剂量为1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6.
LK91是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通11162为母本、通0605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6-2017年参加内蒙古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4388.8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6.3%。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396.5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4.6%。该品种具有高产、多抗、品质佳等优良性状,于2019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蒙审玉2019063号。本文论述了LK91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8个苦荞参试品种在环县荞麦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其中定苦1号折合产量2506.7kg/hm2,较对照增产33.57%,居参试品种第1位;冀苦荞2号折合产量2306.7kg/hm2,较对照增产22.91%,居参试品种第2位;六荞2号折合产量2036.7kg/hm2,较对照增产8.53%,居参试品种第3位;冀苦荞1号折合产量2030.0kg/hm2,较对照增产8.17%,居参试品种第4位。这4个品种整体表现落粒性轻、抗倒伏、抗旱、抗病、产量高、抗逆性强,建议在环县苦荞主产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谷子品种临谷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小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20日前播种的产量在6 123 kg·hm-2以上,黄色素含量在13.85 mg·kg-1以上,外观品质达2级以上。4月20日播种产量和黄色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6 382.5 kg·hm-2和14.28 mg·kg-1,但是生育期相对偏长,株高偏高,病虫害加重,抗倒性差,5月5日、5月20日两个处理产量和品质差异都不显著,相对较好。6月5日、6月20日两个处理产量低于6 000 kg·hm-2,分别为5 851.5 kg·hm-2和5 557.5 kg·hm-2,黄色素含量较低,分别是12.35 mg·kg-1和12.31 mg·kg-1,外观品质评定为3级,相对较差。因此,黄淮地区春谷最佳播种时期应为5月5日到5月20日,夏谷应抢时在6月20日前播种。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75×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4.50×104株·hm-2密度处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穗 行数和产量均以施纯氮180 kg·hm-2,施过磷酸钙144 kg·hm-2处理最高;玉米百粒重和 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最高;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处理互作效应显著,玉米百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是当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比较理想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以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高于茎,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均高于叶片,茎和叶的移动率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 41.82%和43.28%;与不施肥无保水剂(CK)相比,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 389.36 kg·hm-2,增产36.47%;产量与有效穗数、单株穗重和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7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增加,保水剂处理比无保水剂处理产量高;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 -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组的糜子产量最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移动率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从氮素平衡的角度研究河套灌区氮素潜在污染风险,本文以河套灌区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和向日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向日葵收获期农田土壤无机氮残留现状,并从氮素平衡角度利用氮素盈余、氮素潜在损失对玉米和向日葵种植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田土壤残留无机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田和向日葵田0~90 cm土壤无机氮(以N计)平均残留量分别为66.11 kg·hm-2和45.53 kg·hm-2。灌区中部的五原县玉米田土壤无机氮残留量最高,可达336.93 kg·hm-2,向日葵田以东部乌拉特前旗最高,残留量达273.66 kg·hm-2。玉米田和向日葵田平均氮素年输入总量分别为514.81 kg·hm-2和314.73 kg·hm-2,以化肥氮为主,占总氮素输入的85%以上。氮素输出主要是作物吸收带走,玉米和向日葵平均氮素年输出总量为362.10 kg·hm-2和209.65 kg·hm-2。过高的氮素输入导致玉米和向日葵年平均氮素盈余分别高达235.71 kg·hm-2和168.08 kg·hm-2,并伴随着每年169.60 kg·hm-2和122.55 kg·hm-2潜在损失的氮素。通过氮素平衡的综合分析得出,内蒙古河套灌区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玉米氮肥推荐用量约为280 kg·hm-2,向日葵为150 kg·hm-2,与目前河套灌区玉米和向日葵氮肥投入相比,分别节约198 kg·hm-2和128 kg·hm-2,同时该施用量也可以显著降低潜在损失的氮,降低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2017-2018年党参黑膜栽培施肥大田试验,建立产量、效益与氮磷钾施用量的数学模型,探讨各肥料的单因子效应及其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肥料主效应N>K>P,互作效应中N、P之间存在负效应。结论:合理的N、P、K配施可实现党参的最大产量和施肥纯收益,以产量高于3 000 kg·hm-2,施肥纯收益大于100 000 元·hm-2为约束条件,优选出最佳变量区间为:x\-1 0.308~0.749,x2 0.222~0.749,x3 0.422~0.899,即N 213~260 kg·hm-2,P2O5 102~130 kg·hm-2,K2O 56~69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于渭南地区种植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对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1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甜615、粤甜405、粤鲜糯6号鲜苞和鲜穗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前三位,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粤甜615,分别为28 926 kg·hm-2和22 380 kg·hm-2;其次为粤甜405,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分别为24 582 kg·hm-2和19 879.5 kg·hm-2;第三为粤鲜糯6号鲜苞产量和鲜穗产量分别为23 094 kg·hm-2和19 404 kg·hm-2,且具有抗逆性优良,鲜玉米棒子大,籽粒饱满,色泽鲜艳,口感好等优点,适宜在当地及同等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全膜平铺、起垄膜侧和露地栽培5种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冬油菜生育期、越冬率、产量和经济性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全膜平铺、起垄膜侧 栽培冬油菜,均能不同程度影响冬油菜单株经济性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越冬率,增加产量,缩短生育期;其中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比露地栽培(对照)提高3.4 kg·mm-1·hm-2,生育期缩短7 d,越冬率提高24.5%,产量达3 194.46 kg·hm-2,增产42.8%;全膜平铺栽培增产33.9%,全膜覆土栽培增产26.0%,起垄膜侧栽培增产24.8%。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耕种栗钙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多元复混肥>保水剂>聚乙烯醇>5406菌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5406菌剂101.25 kg·hm-2、多元复混肥1 500 kg·hm-2、保水剂22.50 kg·hm-2、聚乙烯醇67.50 kg·hm-2、糠醛渣11.25 kg·hm< sup>-2。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蓄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量、马铃薯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肥料贡献率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在1.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马铃薯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24.79+6.5408x-0.9251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3999 t·hm-2,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5.7602 t·hm-2。在耕种栗钙土上施用多功能专用肥,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马铃薯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豫西烟区最优的栽培措施组合,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氮用量和密度对烟叶化学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相比,品种对总糖和还原糖影响最大;施氮量增加使烟叶总氮含量增加;3个因素对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价得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施氮量>品种>密度,获得化学成分最协调的栽培组合为A1B2C2(品种:秦烟96;移栽密度:16 500株·hm-2;施氮量:67.5 kg·hm-2);从产量上 分析,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品种>施氮量>密度,要获得产量最高的组合为A3B3C3(品种:豫烟6号;移栽密度:18 000株·hm-2;施氮量:90.0 kg·hm-2);从产值上分析,最好的组合为A1B2C2(品种:秦烟96;移栽密度:16 500株·hm-2;施氮量:67.5 kg·hm-2),其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为62 770.5元·hm-2、19.21元·kg-1和58.6%。综合分析,在豫西烟区前期干旱后期降水分配较均匀且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可选择品种秦烟96,种植密度16 500株·hm-2,氮肥施用量67.5 kg·hm-2的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在引进的12个青贮玉米新品种中,以北农青贮208、雅玉青贮26、大京九26、豫玉22号4个品种表现良好,长势健壮,没有发生倒伏,病虫害很轻。籽粒产量以北农青贮208处理为最高,是10722 kg/hm2,较对照豫玉22号(CK)处理高1328 kg/hm2,增产率14.1%,鲜草产量以雅玉青贮26处理的最高,是97489kg/hm2,较对照豫玉22号(CK)处理增产9798kg/hm2,增产11.2%。各品种的抗旱性、抗寒性,丰产性有待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寒地区氮、磷、钾肥及其施肥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青藏高原高寒区燕麦饲草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青引1号’燕麦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N(0、30、45、60、75、90、105 kg·hm-2)、P(0、15、30、45、60、75、90 kg·hm-2)和K(0、10、20、30、40、50、60 kg·hm-2)各7个水平,研究氮、磷、钾肥不同肥料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饲草产量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并获得最适施肥水平。结果表明,N、P和K肥的添加均显著提高了燕麦干草产量 (P<0.05);N、P和K肥处理下分别以纯N 75 kg·hm-2、P2O5 60 kg·hm-2和K2O 40 kg·hm-2下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1 803.3 kg·hm-2、29 855.0 kg·hm-2和28 308.3 kg·hm-2。K肥处理下,燕麦株高、分蘖数、茎粗、根量、根长和根数表现优于N和P肥处理;N肥促进了燕麦地上生物量的形成;P肥有利于燕麦地下根系发育,而K肥对燕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根系发育均影响较大;P、K单施量小于60 kg·hm-2和40 kg·hm-2时,其肥料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均优于N肥;而单施量高于60 kg·hm-2时,N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表现最佳。利用TOPSIS 模型对燕麦饲草生长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 75 kg·hm-2、P2O5 60 kg·hm-2和K2O 40 kg·hm-2为最适宜燕麦饲草的施肥模式组合。因此,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少量施肥时,P和K肥对干草产量增加的效果优于N肥,高量施肥时,N肥效果较优;相对于N和P肥,K肥具有协调燕麦地上和地下部分发育优势,青海地区少量施K肥能有效增加饲用燕麦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播期:4月14日(早播)、4月21日(适播)和4月28日(晚播),4个施氮量:纯氮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及180 kg·hm-2。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甜菜光合特性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播期之间光合作用指标及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早播较适播与晚播更有利于提高甜菜叶绿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光系统 Ⅱ 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光保护能力、氮素利用效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同一播期中,随施氮量的提高,相关指标及产质量变化不同,早播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甜菜光合特性、产量、产糖量、氮素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67 055.33 kg·hm-2和11 780.83 kg·hm-2, 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 43.88%和80.4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适播和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分别超过150 kg·hm-2和120 kg·hm-2时,不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综上,播期与施氮量互作通过改善甜菜光合特性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来影响产量,不同播期适宜的施氮量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早播且施氮量为180 kg·hm-2更利于提高甜菜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效率,可获得更高的产质量,若播期后移,则可适当减少施氮量,以达到减氮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寒区玉米大垄双行直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寒区玉米大垄双行直播种植方法适合的种植密度和增产机制,试验以小垄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玉米群体内光照强度及玉米产量性状等指标,研究了3个密度下玉米大垄双行直播种植效果。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处理对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增加了0~2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大垄双行减少了垄沟顶层叶片的光照截获,高密度处理(6.00 万株·hm-2)底层(出地表1/3)仍然保持一定的光照强度(72.5 μmol·m-2·s-1),减少了空秆率,在乳熟期单位面积干物质重显著增加;2008年大垄双行高密度处理(S3)产量为9 193.5 kg·hm-2,较对照(CK3)增产911.3 kg·hm-2。大垄双行直播种植方法增产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湿度和调控群体内部光照强度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