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病,自2018年8月传入我国后呈暴发性流行,目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开发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和安全、高效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复杂的生物学特性阻碍了疫苗的研发,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商品化疫苗.理论上健康猪只体内不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果...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到目前为止仍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因此病原的早发现对ASF防控尤为重要.ASFV的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活病毒检测、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广泛出血性猪烈性传染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家猪和野猪一旦感染强毒株,死亡率可高达100%。虽然目前国外已有商品化疫苗,但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因此,研发安全有效的ASF疫苗,从而阻断ASFV的传播依旧迫在眉睫。本文在综述当前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未来ASF疫苗研究方向及其重点,以期为ASF疫苗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谷玉 《中国猪业》2022,17(3):84-86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多器官出血性传染病,病毒感染猪的病死率可高达100%。2018年,我国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并很快在国内多个省市点状散发,疫情波及地区生猪大量死亡,国内生猪存栏数量急剧减少,猪肉产品供给出现严重短缺,给我国养猪业和猪肉食品供给安全造成强力冲击。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最理想的方式是疫苗免疫,但由于缺乏有效体外繁殖非洲猪瘟病毒的细胞系、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差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仍未研制出有较高免疫保护效果的非洲猪瘟疫苗。本文对目前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出血性以及高死亡率的传染病。20世纪中期以来,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数十个国家流行,并在近几年内蔓延至欧亚两洲接壤处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俄罗斯境内,其一旦侵入我国,将会给我国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非洲猪瘟病原学研究以及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对非洲猪瘟病毒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和疫苗研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从病原学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方面对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家猪或野猪感染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出血性传染病。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极其严重。本文以ASFV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病毒的结构特点、主要病毒蛋白、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ASFV的病原学特点,分析讨论了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我国ASF疫苗研发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认识和途径,为科学防控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非洲猪瘟(ASF)尚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ASF病原学检测方法:免疫荧光、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等抗原检测方法,其使用方便、快速,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发病或病死猪的快速诊断及群体筛查;PCR、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仍是ASF病原检测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其敏感、特异、快速、稳定的优点在我国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微流控、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各种自动化、一体化、便携式设备不断研发,将会为ASF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DNA虫媒病毒引起家猪和野猪的高病死率疾病。非洲猪瘟病毒(ASFV)具有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和免疫逃逸机制,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近年来,非洲猪瘟(ASF)疫情在俄罗斯等邻国扎根蔓延,间接导致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流行,对我国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疫病的防范工作,并使猪群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文章通过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人们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研制有效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可达100%。本文综述了非洲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红细胞吸附试验(HAD)、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荧光抗体技术(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技术(GICA)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汇总分析,总结认为今后非洲猪瘟诊断的发展趋势在于不同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强毒株感染猪的致死率接近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ASFV在猪群中可以快速有效传播,在环境中可稳定存在,为ASF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疫苗投入市场。综述了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情况,以期为ASF疫苗的有效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给世界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对PRRS的精准检测以及疫苗的科学使用是临床PRRS防控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综述了PRRS检测技术和疫苗研发进展,以期为临床PRRS综合防控提供依据。目前临床上检测PRRS的主要技术包括血清抗体ELISA检测以及各种类型的RT-PCR检测技术。ELISA检测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或野毒感染情况为主要目的,RT-PCR检测以临床诊断及调查野毒株类型为主要目的。在疫苗方面,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活疫苗、灭活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载体疫苗等不同类型的单苗以及联苗。其中:活疫苗保护效果较好,但交叉保护不强;灭活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力较差;亚单位疫苗可用于妊娠晚期;DNA疫苗可增强活疫苗的保护效果;载体疫苗虽具有部分保护力,但未进行实际应用。目前依旧没有完全符合国际新一代标准的PRRS疫苗上市。因此,通过科学检测以及将生物安全和合理的疫苗接种结合起来,进行田间毒株的检测和基因分析,进而选择相应基因型毒株疫苗进行免疫,对控制农场以及地区的PRRS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奶牛腐蹄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种奶牛常见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坏死杆菌是奶牛腐蹄病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者在本实验室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奶牛腐蹄病坏死杆菌的病原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望为奶牛腐蹄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医用结核病疫苗共计15种,其中临床I期6种、Ⅱ期6种、Ⅱb期2种、Ⅲ期1种。医用疫苗的进步为牛结核病疫苗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新西兰、西班牙等国陆续开展了野生动物的牛结核病免疫田间试验。现在全球虽然仍禁止使用疫苗免疫牛,但很多学者仍然进行了大量的牛结核病疫苗研究。英国动植物健康署(APHA)通过试验证实,卡介苗(BCG)-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可强化BCG免疫效果。欧盟开展了结核病阶梯项目(TBSTEP),研究根除牛结核病的策略,其中包括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此外,为扩大试验范围,欧盟食品安全局还要求开展牛结核病疫苗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4.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西藏、辽宁等地陆续暴发该病,给当地养羊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PPR的流行现状、传播途径、易感动物,阐述了PPR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常规诊断、核酸检测方法(c DNA探针杂交、RT-PCR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血清学诊断(竞争ELISA、间接ELISA、夹心ELISA方法)等,以期对该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禽大肠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是引起家禽多种肠外疾病如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蜂窝织炎及败血症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原菌.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试验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疫苗用于本病的控制.鉴于APEC血清型较多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故生产上使用的APEC疫苗研究进展缓慢.作者对不同类型APEC疫苗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型动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疫苗产业是战略化产业,新型疫苗将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对标记疫苗、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列举了相应的市场化产品,并对新型疫苗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一种经济、方便的方法。目前已有一些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抗原编码基因在植物中成功地得到了表达 ,并且保留了自身的免疫特性 ,通过口服或非经肠道免疫能刺激免疫反应 ,甚至有保护作用。文章就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 B亚单位、霍乱毒素 B亚单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Norwalk病毒衣壳蛋白、狂犬病病毒糖蛋白、传染性胃肠炎糖蛋白 S、口蹄疫病毒 VP1、兔出血病病毒等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作了综述。表明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可食疫苗是可行的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2019年8月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对养牛业产生了重大经济影响。疫苗免疫是控制LSD传播的关键措施。目前只有商品化弱毒活疫苗(LAV)用于预防LSD,包括同源弱毒活疫苗和异源羊痘弱毒活疫苗,而灭活疫苗以及多种病毒的重组亚单位疫苗正在研究中;不管是同源疫苗还是异源疫苗,大都具有良好的临床保护效果,但部分疫苗不能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进行良好的疫苗质量控制可有效避免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外源病毒污染以及类疫苗重组毒株的产生。我国可进一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开展疫苗研发,以及流行病学、监测诊断等相关防控技术研究,尽早消灭LSD。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疫苗的种类、副作用及其免疫效果和质量控制等,可为该病控制和消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禽杆菌感染鸡群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国内养殖环境的改变,该病的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目前疫苗防疫是防控IC的主要手段。现有的IC灭活疫苗在防疫IC上有使用方便的优势,但也存在应激大、效果差等不足。对IC目前的常用疫苗、未来疫苗的发展,以及IC防疫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植物疫苗作为一种口服疫苗,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优点、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应用前景、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制作流程、转基因植物疫苗的作用机理、已获得的转基因植物疫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对转基因植物疫苗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使转基因植物疫苗能更好的服务于畜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