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根据近几年来麻栗坡县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对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我国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分布广泛.该文结合生产实践,简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农业、化学及生物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安顺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概况,介绍了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包括预测预报、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绿色诱杀防控及化学防治技术,以期为安顺稻区制订相应的防控对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在同一水稻生长期大发生,而通过科学防控,采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手段,最终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现对2020年草庙镇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大发生特点、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2020年草庙镇防控实际情况,对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的科学防控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类似地区在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lis)危害,分析了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特点,根据资料确定影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合理确定防治适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陆川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特点,指出其暴发原因主要与成虫迁入量大、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数量下降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措施,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适期可提前至稻纵卷叶螟的一龄幼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2005年、2007年,江苏海安地区稻纵卷叶螟连续多年大发生。分析了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并就大发生年份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进行防控试验,筛选出对其具有较好防控作用的药剂,为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章意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13-11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常发的一类害虫,危害水稻的健康生长,不利于水稻高产.该文结合繁昌地区水稻生产实际,总结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并提出农业、生物及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繁昌地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测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绿色防控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法与常规赶蛾法调查结果比较,确定其测报的可靠性;防治效果采用测产法,将黄色诱虫板处理的水稻产量同杀虫剂处理田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水稻品种受害情况均表现为7月份较轻,8、9月份相对较重;8月份黄色诱虫板诱集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多,2周内诱集的成虫数量最高达53头/板,平均每天诱集数量为(2.86±0.43)头/板;黄色诱虫板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的效果。黄色诱虫板下部距离水稻冠层越近,诱集效果越好;同赶蛾数据相比,黄色诱虫板预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黄色诱虫板对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防治效果等于或好于使用杀虫剂田块的防治效果。【结论】 通过对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评价,认为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预报模式,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江苏泰州地区1987~2006年气象资料和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选取气象因子,利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报方程。[结果]1月中旬~2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与第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明显的相关,而2、3月的平均气温与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有较好的相关。[结论]预报显示,对第四(2)代和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分别达95%和75%;如果将数据做四舍五入处理,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5%。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金坛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动态与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03~2008年金坛市稻纵卷叶螟连续达大发生或特大发生程度,其主要发生特点为:迁入早,迁入量大,峰期长,田间虫卵量大,危害重。应通过加强测报,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调整药种,制定科学防治方法,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3.
苏云甲SC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苏云甲SC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苏云甲SC具有高效、长效、低毒、安全等特点。最佳防治时间为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适宜用量为75~100 mL/667m2,对3龄以上的高龄幼虫防效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东省化州市1997 ~2010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对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7月下旬至8月中旬降雨系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最大的直接作用,也是其他因子产生间接影响的重要因子;第6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预测模型为y=...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的准确率,减少稻纵卷叶螟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1993~2006年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发期预测模型分别为y=30.76-5.185x和y=10.128+0.837x,发生程度模型分别为y=0.02x-0.169和y=0.000 175x1+0.004 393x2+1.494 365。  相似文献   

16.
针对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和防治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验建立"两迁"害虫同时危害时的回归方程,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计算得出实际经济允许损失N=16.16。由满足0.013X1+0.287X2-0.539=16.16,测得"两迁"害虫同时危害的一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30、36、42g/hm^2)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2010~2011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36g/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末次防效达88.00%以上,与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防效相当,持效期达30d以上。[结论]36g/hm^2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较为理想的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远距离的迁飞性害虫。该文对该害虫在水稻生产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与总结。介绍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化学防治前的虫情检查,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4方面总结了防治技术,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2%阿维菌素EC及其混用对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一喷施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9~18 g/hm~2或2%阿维菌素EC 30~60 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较好,却难以控制二化螟危害;药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01%~82.48%和75.52%~87.35%,而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97%~72.62%和62.73%~76.57%;以上2种药剂混用后,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危害,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0%~92.20%和71.03%~87.77%。这表明乙基多杀菌素与阿维菌素混合喷施可有效控制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