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氮浓度和品种差异对苗期薏苡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阐明薏苡响应氮营养的机理及指导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皖薏1号和皖薏2号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以NH4NO3为氮源,设4个氮水平(0、5、15和25 mmol/L)处理,处理后第4、8、12和16 d测定不同处理薏苡幼苗的地上部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整个培养过程中,皖薏1号表现出茎细、叶窄、叶色偏浅,皖薏2号表现出茎粗、叶宽、叶色偏深,与皖薏1号相比,皖薏2号的株高相对偏低.2个皖薏品种5~25 mmol/L处理的地上部干重、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整体上高于0 mmol/L处理,而根冠比低于0 mmol/L处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皖薏1号的地上部干重随着氮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表现为0 mmol/L处理<5 mmol/L处理<15 mmol/L处理<25 mmol/L处理;皖薏2号的地上部干重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0 mmol/L处理<5 mmol/L处理<25 mmol/L处理<15 mmol/L处理.不同培养时间下,5~25 mmol/L处理间的幼苗根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0 mmol/L处理下,同一培养时间皖薏2号的地上干重和根冠比高于皖薏1号.2个品种除培养第4 d的叶绿素(a+b)含量为15 mmol/L处理最高外,其他培养时期的叶绿素(a+b)含量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培养8~16 d时15和25 mmol/L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0 mmol/L处理(P<0.05,下同),相同条件下皖薏1号的叶绿素(a+b)含量均低于皖薏2号.皖薏1号5~25 mmol/L处理幼苗的Pn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0 mmol/L处理;皖薏2号幼苗的Pn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为15 mmol/L处理幼苗的Pn最高,且显著高于0 mmol/L处理.皖薏1号的Fv/Fm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整体上呈升高趋势,皖薏2号的Fv/Fm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不同薏苡品种的最适氮浓度存在差异,25 mmol/L或更高氮浓度较适宜皖薏1号幼苗生长,15 mmol/L氮浓度较适于皖薏2号幼苗生长.皖薏2号表现出氮高效品种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盆栽和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两种氮素水平与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外源激素调控苗期小麦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济麦22(JM22)为试验材料,盆栽种植条件下,设置低浓度氮(0.63 mmol·L~(-1))、高浓度氮(3.75 mmol·L~(-1))和叶面喷施清水、30 mg·L~(-1)的6-苄基腺嘌呤(6-BA)及300 mg·L~(-1)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6个喷施组合处理,即高氮下喷清水的对照(HN)、高氮下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HN+6-BA)、高氮下喷施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HN+Lov)、低氮下喷清水的对照(LN)、低氮下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LN+6-BA)、低氮下喷施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LN+Lov)。处理后每隔3 d,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GS和NR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施氮量(120 kg·hm~(-2),N1)、常规施氮量(240 kg·hm~(-2),N2)、叶面喷施清水、30 mg·L~(-1)的6-BA和300 mg·L~(-1)的Lovastatin 6个喷施组合处理,即N1、N1+6-BA、N1+Lov、N2、N2+6-BA、N2+Lov。于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结果】盆栽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地上部植株干重;喷施抑制剂Lovastatin则显著降低小麦幼苗地上部植株干重。与对照HN和LN相比,处理后12d,HN+6-BA和LN+6-BA两处理的植株干重分别提高21.39%、43.92%。与对照HN相比,HN+6-BA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处理后12 d,HN+6-BA处理的Gs、Tr、PN、Ci分别提高68.32%、58.66%、30.72%、51.61%。高氮水平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分别比低氮水平高103.39%、94.44%。与对照HN相比,HN+6-BA处理显著提高了9—12 d Chl a含量和3—12 d的叶片Chl b含量。高低氮水平下,喷施Lovastatin均显著降低了Chl a和Chl b含量。高低氮水平下,喷施6-BA显著体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而外喷Lovastatin则显著降低了叶片NR及GS活性。快速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表明外源6-BA处理改变了OJIP曲线。与对照HN相比,HN+6-BA显著提高了Ψo和PIabs,降低了Wk和Vj值。与对照LN处理相比,LN+6-BA处理的Wk和Vj分别降低22.09%和36.05%。外源6-BA对小麦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显著。与对照HN相比,HN+6-BA显著提高了3—12 d叶片Zt含量和6—12 d叶片IAA含量。喷施6-BA显著降低了叶片ABA含量,而Lovastati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叶片ABA含量。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N1和N2相比,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N1+6-BA和N2+6-BA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48%和16.61%。【结论】外源6-BA与氮素配合施用,通过提高内源Zt含量,降低内源ABA含量,一方面提高了Chl a及CHl b含量和NR及GS活性,进而改善了叶片氮素同化能力和光能捕获、传递转化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PS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链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能力,进而改善了改善光系统性能,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叶片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苗期地上部植株干重,最终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较耐盐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叶面喷施硝酸钙对盐胁迫(NaCl 65mmol.L-1)下黄瓜幼苗体内脯氨酸(Proline,Pro)、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了黄瓜体内硝态氮含量和NR活性,但显著增加了铵态氮和Pro含量;叶面喷施外源Ca(NO3)2减小了硝态氮含量、NR活性的降低幅度和铵态氮、Pro含量的升高幅度。结果说明外源Ca(NO3)2通过提高黄瓜幼苗体内NO3--N含量,进而诱导NR活性升高,从而使幼苗体内氮素代谢趋于正常,进一步缓解了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以基质培韭菜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氮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γ-氨基丁酸(GABA)对韭菜生长和无机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25~100 mmol·L-1)处理后6 d,韭菜的株高、茎粗、叶宽、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高于对照,其中75 mmol·L-1GABA处理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喷施25~75 mmol·L-1GABA后0~12 d,韭菜叶片的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降低,而铵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酸脱羧酶活性(GAD)升高,其中75 mmol·L-1GABA喷施的效果好于其他浓度处理,喷施处理时间以第6天效果最明显。说明叶面喷施GABA后可被韭菜叶面吸收,通过诱导NR,NiR等无机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降低韭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韭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外源氯对甘薯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徐薯22、苏薯11和宁紫1号为材料,外源氯(0mmol/L、42.2 mmol/L、84.4 mmol/L、168.8 mmol/L、211.0 mmol/L)处理7 d和21 d,测定植株鲜质量、叶绿素含量指数(CCI)、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硝酸盐(NO-3)含量、氮(N)、磷(P)、钾(K)含量及其累积值。结果表明:徐薯22生物量和N、P、K累积值随Cl-浓度升高而降低但维持在一定水平,低浓度氯(Cl-浓度≤84.4 mmol/L)处理促进苏薯11和宁紫1号生长。42.2~168.8 mmol/L外源氯处理促进甘薯叶绿素合成,而MDA含量在外源氯处理下逐渐升高。低浓度外源氯(Cl-浓度≤84.4 mmol/L)处理21 d可提高甘薯幼苗NR活性和NO-3含量,从而提高总N含量。可见,不同品种甘薯耐氯性不同,但短期内低浓度外源氯处理有利于甘薯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对榉树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榉树幼苗为材料,以蒸馏水(0mmol·L~(-1))为对照,分别施用50mmol·L~(-1)、100mmol·L~(-1)、200mmol·L~(-1)的Na_2CO_3和Na HCO_3(物质的量比Na_2CO_3∶Na HCO_3=1∶1)混合溶液进行处理,21d后,检测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0mmol·L~(-1)处理时达最高值,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根系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0mmol·L~(-1)处理时达最高值,与对照差异显著;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00mmol·L~(-1)处理时达最高值,与对照差异显著;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50mmol·L~(-1)处理时达最低值,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盐碱胁迫处理影响着榉树幼苗的渗透调节,但具有浓度效应;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在榉树耐盐碱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NaCl和Na_2CO_3处理对猴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年生猴樟幼苗为材料,分别浇施100和200 mmol·L~(-1)NaCl溶液和100和200 mmol·L~(-1 )Na_2CO_3溶液,以蒸馏水为对照,检测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NaCl和Na_2CO_3处理均影响猴樟幼苗的生长发育,但不同生长指标受到的影响程度不一致。与对照相比,猴樟株高、根系数量和根系活力均受到抑制且浓度越高受抑越强,茎叶及根系干质量均表现为低促(100 mmol·L~(-1))高抑(200 mmol·L~(-1)),主根长和侧根长均表现为促进,茎粗、侧根粗和叶绿素含量在NaCl处理表现为低促高抑而在Na_2CO_3处理表现为抑制,根冠比表现为NaCl处理促进但Na_2CO_3处理抑制,主根粗表现为NaCl处理促进但Na_2CO_3处理低促高抑;无论是NaCl还是Na_2CO_3处理,猴樟幼苗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均表现为增加,其中高浓度NaCl处理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低于低浓度处理而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则相反,高浓度Na_2CO_3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均低于低浓度处理而MDA含量则相反。综合说明,猴樟可通过对根部生长发育的调整以适应盐碱胁迫,故低浓度的NaCl和Na_2CO_3溶液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猴樟幼苗生长,其中以NaCl处理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高浓度NaCl和Na_2CO_3溶液处理对猴樟幼苗生长均表现为抑制,其中以Na_2CO_3溶液处理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秦岭北麓的散叶荠菜为试材,用不同摩尔浓度的水杨酸(0.3 mmol·L~(-1)、0.6 mmol·L~(-1)、0.9mmo·L~(-1)和1.2 mmol·L~(-1))喷施叶面,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荠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处理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的散叶荠菜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而提高盐胁迫下散叶荠菜抵抗盐胁迫的能力。0.9 mmol·L~(-1)水杨酸处理下,盐胁迫下荠菜的保护酶和叶绿素含量均达到峰值,抵抗盐胁迫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a_2SO_4胁迫下抗坏血酸(ASC)引发对燕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以0、0.5、1.0、1.5及2.0 mmol·L~(-1)的ASC对燕麦种子进行引发,然后在浓度为0、50和100 mmol·L~(-1)的Na_2SO_4胁迫下发芽,并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以探讨外源ASC引发对Na_2SO_4胁迫下燕麦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Na_2SO_4胁迫会降低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并增加其平均发芽时间。然而,ASC引发能提高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结论]ASC引发能够提高Na_2SO_4胁迫燕麦种子的活力,而且与ASC和Na_2SO_4浓度密切相关,试验中以1.5 mmol·L~(-1)的ASC浓度引发效果最好,尤其在100 mmol·L~(-1)的Na_2SO_4胁迫下。因此,在实践中应根据燕麦种子本身的活力水平和盐胁迫程度慎重地采用ASC引发。  相似文献   

10.
外源脱落酸对盐胁迫下茄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茄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ABA(0、0.05、0.1、0.15、0.2、0.25 mmol·L~(-1))对盐胁迫处理下茄子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可促进盐胁迫处理下茄子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的积累以及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改变在盐胁迫下茄子幼苗体内代谢,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并缓解盐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其中,以喷施0.2 mmol·L~(-1) ABA缓解效果最佳,而以喷施0.05 mmol·L~(-1) ABA缓解效果最不明显,在喷施外源ABA后第1天,所有外源ABA处理与盐胁迫清水处理(CK2)相比,茄子幼苗的MDA、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电导率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说明外源ABA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至少24 h以上)的代谢变化,才能显著调控茄子幼苗体内代谢,提高茄子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中杂9号"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硅(Na_2SiO_3,1.5 mmol·L~(-1))和亚精胺(Spd,0.25 mmol·L~(-1))对盐胁迫下(150 mmol·L~(-1)NaCl)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物量积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其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以非气孔因素为主。外源Si和Spd均可缓解盐胁迫对番茄植株的伤害,具体表现为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光合作用增强。外源Si和Spd均可促进盐胁迫下番茄叶绿素积累,Si主要通过维持光合系统完整性提高叶片对光能利用效率;Spd则通过增加叶片气孔开放比例促进CO_2同化过程,增强其光合作用;Si和Spd复合处理下番茄生物积累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渗透势均达最大,但Fv/Fm、ФPSⅡ、ETR、qP却均呈不同程度降低,其对叶片光合特性的正调控效应较单施Si或Spd处理弱。综上所述,根施外源1.5 mmol·L~(-1)Na_2SiO_3和喷施0.25 mmol·L~(-1)Spd均可缓解NaCl胁迫伤害,Si和Spd主要通过促进盐胁迫下叶绿素合成,增强植株光合能力缓解胁迫伤害;Si及Spd复合处理则通过调节渗透系统提高番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铵硝营养对番茄幼苗根系中NR、G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N)素对番茄幼苗根系中N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差异,揭示不同形态N素影响番茄幼苗吸收和同化NO_3~-、NH_4~+差异的机理,本文采用全根和分根两种培养方式,研究了番茄幼苗在不同形态N素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NR基因(Le NR)、GS基因(Le GS)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全根培养下,当营养液中NO_3~-/NH_4~+为50/50处理下根系干重分别是NO_3~-/NH_4~+为100/0和75/25的50.00%和28.5 7%;在分根培养下,在N|A处理下,供单一NO_3~-和单一NH_4~+营养根系干重分别是N|N处理下的176.76%和133.28%。在全根培养下,随着营养液中NH_4~+比例的增加,根系中NR活性显著降低,GS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Le NR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在分根培养下,与N|N处理相比,局部根系供单一NH_4~+营养显著降低了自身根系中NR活性和Le NR表达量,显著提高了GS活性,但对另一侧(供NO_3~-)根系中Le NR的表达量没有影响。局部根系供NO_3~-、NH_4~+混合营养对自身根系中Le NR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另一侧(供NO_3~-)根系中Le NR的表达量。在不同培养方式和不同形态N素处理下,Le GS表达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得,介质中NH_4~+营养降低了根系中NR活性和Le NR的表达量,提高了根系中GS活性但对Le GS表达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在商洛地区更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实验采用水培方式培养,模拟不同氮素水平(N1、N2、N3、N4、N5)培养下的3个小麦品种(商麦1619、小偃15和黑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叶绿素含量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3个品种间表现出相同的规律;随着氮素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加,但当氮素溶液浓度升至150 mmol·L~(-1)时,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不再增加开始呈下降趋势。氮素溶液浓度为90~120 mmol·L~(-1)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不同氮素形态对宽叶绿绒蒿幼苗表型及光合荧光的影响,筛选最适宜宽叶绿绒蒿幼苗生长的氮素形态与氮肥浓度。【方法】对其半年生幼苗进行施肥处理,包括2个浓度和3种氮素形态,每次施肥20 d后测定表型参数、叶绿素荧光、光合指标、土壤含氮量。【结果】(1)施氮肥可有效增加幼苗株高和干重,4 g·L~(-1)硝铵态氮处理促进株高和干重增长最明显(P0.05)。(2)施氮肥可有效提升幼苗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q_P)、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和胞间CO_2浓度(C_i),其中2 g·L~(-1)硝铵态氮处理对净光合速率提升最明显(P0.05),4 g·L~(-1)硝态氮处理阻碍幼苗光合作用。(3)施氮肥可有效提升幼苗土壤含氮量,其中4 g·L~(-1)硝铵态氮处理提升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最适宜宽叶绿绒蒿幼苗生长的氮素形态为硝铵态氮,最适宜宽叶绿绒蒿幼苗生长的氮素浓度为2和4 g·L~(-1),其中4 g·L~(-1)硝铵态氮处理更有助于幼苗株高和干重以及土壤含氮量的增加,2 g·L~(-1)硝铵态氮处理更有助于幼苗光合作用能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素水平对濒危植物黄檗幼苗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黄檗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的氮素(以NH4NO3计)水平下黄檗幼苗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都在N8(4 mmol/L的NH4NO3)时达到最大值,其次是N16(8 mmol/L的NH4NO3)、N4(2 mmol/L的NH4NO3)和N1(0.5 mmol/L的NH4NO3),而叶绿素a/b在N4时最大。N4、N8和N16处理条件下黄檗幼苗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净光合速率(Pn)都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之后增速明显下降,最后呈平缓的变化趋势,N8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最高,其次是N16,最后是N4;N1的光响应曲线则略有不同,其Pn值达到最大值之后却随PAR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N1的Pnmax值最低。N8条件下的光饱合点、气孔导度都最高,表观量子效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且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较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PSⅡ量子效率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在N8时达到最大值,且在N1时最低,初始荧光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则是N4最高。结果表明,适当增加供氮水平可以显著提高黄檗幼苗的光合能力,但过高的氮素供给反而不利于幼苗生长,N8条件最适合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营养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中蔬4号和白果强丰为材料,珍珠岩为基质,1/2 Hoagland营养液为营养介质,研究了0~200 mmol/L NaCl对番茄幼苗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氮磷钾(NPK)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果强丰在50~200 mmol/L NaCl、中蔬4号在100~200 mmol/L NaCl处理时,幼苗生物学产量显著降低,100~200 mmol/L 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中蔬4号的根冠比。在100~150mmol/L NaCl下,白果强丰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中蔬4号。随盐浓度的增加白果强丰幼苗地上部的含水量逐渐减小,而中蔬4号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两个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盐胁迫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叶绿素b不受盐处理的影响。2种番茄幼苗叶片脯氨酸(Pro)的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在100~150 mmol/L NaCl下,中蔬4号的Pro含量高于白果强丰。盐胁迫降低了幼苗全N和全K含量,对全P影响不大;但盐胁迫下,白果强丰的养分含量高于中蔬4号。两个品种综合比较,中蔬4号养分吸收能力较弱,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大,自身调节能力差,因此抗盐能力弱于白果强丰。  相似文献   

17.
为选择适合黄芩生长的引发剂,提高人工栽培黄芩的产量和质量,以商洛黄芩种子及1年生黄芩幼苗为材料,采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蒸馏水处理(CK_1)和20%PEG-6000处理(CK_2)2个对照,研究了3种单引发剂和8种复合引发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耐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引发剂处理黄芩种子以20 mmol/L CaCl_2效果最好,黄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较CK_2分别增加120.47%和103.66%;复合引发剂以0.3%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处理效果最佳,黄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较CK_2分别增加97.91%和86.94%;2种引发剂比较以20 mmol/L CaCl_2效果最好。用单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效果最佳,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分别比CK_2增加147.75%、182.47%、166.4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_2分别增加41.75%、80.29%、82.24%,MDA含量较CK_2降低65.94%;复合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效果最佳,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较CK_2分别增加114.61%、146.75%、146.83%;SOD、POD、CAT活性较CK_2分别增加34.42%、65.69%、64.80%;2种引发剂相比以0.4%NaCl效果最佳。可见,种子引发能有效提高黄芩种子的萌发率及幼苗的耐旱性,单引发剂处理种子以20 mmol/L CaCl_2效果最好,复合引发剂处理种子以0.3%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效果最佳;单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效果最佳,复合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氮素对不同蛋白质含量水稻幼苗的影响,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对4个稻米蛋白质含量有差异的粳稻品种幼苗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了水稻幼苗在0.05mol·L~(-1) KNO3处理下,各品种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差异,以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NR基因(OsNR1)、GS基因(OsGs1~(-1))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经0.05mol·L~(-1) KNO3处理后各品种地上部和根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和根中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中NR和G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氮素处理时间的增加,OsNR1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在处理2h时达到最大值,而后呈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在氮素处理前期,OsGs1~(-1)的表达量变化不大,而在处理8h时,OsGs1~(-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此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是处理前的1.2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氮梯度加载对闽楠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对2年生闽楠幼苗进行模拟试验。在7个氮水平:N0(0 g·m~(-2)·a~(-1)1)、N1(5 g·m~(-2)·a~(-1)1)、N2(10 g·m~(-2)·a~(-1)1)、N3(15 g·m~(-2)·a~(-1)1)、N4(20 g·m~(-2)·a~(-1))、N5(25 g·m~(-2)·a~(-1)1)、N6(30 g·m~(-2)·a~(-1)1)培养6个月后,测定闽楠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增加,闽楠幼苗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均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规律,苗高在N1时达到峰值(142.41 cm)、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在N2时达到峰值(15.31 mm、192.22 g),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48.33%、28.55%、114.58%;不同氮梯度加载处理一定程度促进了闽楠幼苗叶片叶绿素总量的增长,其中N2、N3组幼苗叶绿素总量显著高于N0(P<0.05),而N6组幼苗叶绿素总量值显著低于N0(P<0.05);随氮强度增加,闽楠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趋势,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现减→增→减的变化趋势,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角度出发,N3~N4为最佳施氮浓度区间,适当增加供氮水平可显著提高闽楠幼苗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1、4、8、16 mmol/L)对温室内沙培白桦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以及碳氮储量和器官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水平对白桦幼苗不同器官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以及碳氮储量的影响不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在高氮(16 mmol/L)条件下达最大;在N8水平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低氮(N1)分别增加了99.2%、70.0%、89.5%和83.8%;幼苗根、茎、叶中的全氮含量在N8水平下达最大,但碳、氮储量由于受生物量影响,均是在高氮供应下达最大。总体来看,增加氮的供应有助于白桦幼苗的生长,生长末期幼苗大部分的营养分配到了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