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土壤条件和肥力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分下土壤肥力高于格氏栲人工林分及其它几种树咱人工林分下土壤肥力;在气候、母质、地形三大成土因素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生物条件和时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从人工栽培林分土壤演变为当地顶极群落林分下土壤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顶极群落土壤成土过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郑成才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101-104,112
研究表明 ,天然格氏栲林下土壤的质地大都为重壤土至轻粘土 ,其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都明显高于其他林分的土壤。天然格氏栲林下土壤进入红壤土壤成土过程的最高阶段 ,形成具有较高肥力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评价和森林旅游前景的展望分析,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片“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森林旅游观光胜地的潜在效益。  相似文献   

4.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性、森林土壤类型多样性、植物区系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进行调查,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繁荣  阙德海 《林业科技》1998,23(1):12-13,16
通过调查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格氏栲优势林分中土壤种子库的种子组成和地上植组成,发现在乔木层中,其相似性很小,格氏栲优势林内格氏栲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出现的驻为5%。  相似文献   

6.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评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风景资源、旅游环境容量、开发前景等进行分析评价,为旅游开发和投资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建三明格氏栲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金福  洪伟 《林业科学》2001,37(Z1):200-204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wa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easuring method of species diversity study inCastanopsis kawakamii forest. The log-series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inspect and draw to illustrate the species abun-dance of 7 main communities by investigating species amounts of community composition types in C. kawakamii forest,which including ( C. kawakamii + Schima superba + Litsea mollifolia, (2 C. kawakamii + Daphniphyllum oldhamii +Schima superba, 3 C . kawakamii + Quercus glandulifera + Ilex purpurea , (4 C . kawakamii pure forest, (5 Pinus massoni-ana+ Schima superba + Elaeocarpus decipiens , ⑥ C . kawakamii + Pinus massoniana + Symplocos stellaris , (7 Castanopsiseyrei + C. kawakamii + Schima superb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es abundance of arbor layer, shrub layer, all woodyspecies of 7 main communities in C. kawakamii forest all obey a logarithmic series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8.
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中以格氏栲,马尾松和米储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10个样地进行调查,估算并比较各优势种群的竞争系数与K值比的关系。结果表明,耐阴的格氏栲和米槠种群将取代喜光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种群;现存林分中格氏栲种群密度比米槠大,但随着种间竞争的进行,米槠将不断扩大种群密度,达到与格氏栲种群共存的竞争结果。这主要与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直接相关,另外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总体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风景资源现状、公园性质、建设指导思想的分析,提出森林公园建设总体布局构思。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的米槠林种群直径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米槠、木荷、杉木、石栎4个主要树木种群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比较不同类型的拟合效果,分析其直径分布结构特征,预测各径阶株数,为该区域米槠林经营管理和森林调查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对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4类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化学、生物化学综合肥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0-20cm土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7412、0.5796、0.4798、0.3476,20-40cm土层则分别是0.2357、0.1746、0.1592、0.1168。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和单项肥力指标分析结果一致,但比单项肥力分析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条件对槐树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不同土壤(水稻土、棕色石灰土、沙土、旱地土)中槐树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槐树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方面,棕色石灰土、水稻土与旱地土、沙土间均有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是:株高为棕色石灰土水稻土旱地土沙土;地径为水稻土棕色石灰土旱地土沙土;生物量为棕色石灰土水稻土旱地土沙土。表明棕色石灰土和水稻土比较适合槐树生长。  相似文献   

14.
格氏栲林林窗物种多样性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格氏栲 (Castanopsiskawakamii) ,也称青钩栲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是壳斗科常绿阔叶大乔木 ,为亚热带珍贵稀有树种之一。自然分布仅限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 ,多零星生长在海拔 2 0 0~ 1 0 0 0m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在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有近 70 0hm2 的林分 ,多由百年以上的大树组成 ,是中国较为罕见的天然群落 ,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林鹏等 ,1 986;樊后保 ,2 0 0 0 )。有关学者对格氏栲林开展了一些研究 (刘金福等 ,1 998;1 999a ;1 999b ;2 0 0 1a ;2 0 0 1b ;2 0 0 1c ;2 0 0 2a ;2 0 0 2b ;2 0 0 2c) ,但有关格氏栲林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阶段木麻黄林地土壤的肥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生育阶段木麻黄林地土壤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差异不大,土壤中多数微生物的数量和总菌数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放线菌数量和pH值随林龄而减少。土壤各层有效氮、铁、锰、锌含量及贮量随林龄而增多,其余元素有效含量及贮量呈相反趋势,土壤矿质元素全量及其贮量不随林分生长发育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东部地区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县的油松发病林分内共有4种森林土壤类型,分别为石质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草甸棕色森林土、生草棕色森林土。石质棕色森林土类型发病率(86.34%)和发病指数(50.01)最高。土壤肥力测定显示共同规律是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钙和镁含量的减少而油松落针病均呈现病情加重的趋势,速效氮含量比正常下降了87.73%,表现最明显。发病林分的土壤pH值皆呈弱酸性,林分病情随着土壤的pH值减小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前人都是采用样方方法对格氏栲种群数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而格局分布有可能受样方大小的影响,且分析过程中没有涉及聚块间密度差的问题,因而无法掌握种群的聚块大小差别及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本研究采用无样方距离法,测定不同生境的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格氏栲种群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强度以聚块和间隙的密度差来定义,纹理则是体现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与诸聚块间的分离程度.测定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格局强度从高到低排列次序为:木姜子>蚊母树>冬青>茜草树>格氏栲>米槠>虎皮楠>木荷;格局纹理从粗到细的顺序是:木荷=木姜子>茜草树>格氏栲=冬青>米槠>蚊母树>虎皮楠.这一测定结果与作者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相同样地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的结果基本相符.因此,格氏栲空间格局类型及分布与格氏栲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对福建柏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福建柏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福建柏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造林地和邻近未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旨在为西藏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及其林分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对该区人工造林地土壤肥力的系统性认识。【方法】以人工林(造林地)及其对照地(和造林地邻近的具有相同初始条件的非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样地法,于2016年7—11月对54对样地0~80 cm土层分4层(0~20,20~40,40~60,60~80 cm)进行土壤调查取样,测定各土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密度(BD)、土壤质量含水量(MWC)、pH值、土壤粒径分布(PSD)等理化性质,通过两个关联样本检验方法、养分分级、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人工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人工林较对照地0~80 cm土层剖面土壤BD、TP和AP分别显著降低了6.0%、10.5%和36.5%,MWC、TN和SOM分别显著增加了22.4%、28.6%和16.8%,AP变幅最大,TN增幅最高,pH、AK、TK、AN和PSD变化不显著。未造林地氮、磷、钾、有机质养...  相似文献   

20.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进行了样地调查。其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7.59%、2.31%、6.46%;土壤容重和可溶盐含量分别减小1.63%和10.88%。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10.95%、15.80%、12.02%;速效钾含量减小1.36%。油松在混交林中,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5.32%、5.11%和19.51%。因此,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