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大豆田化学除草剂的不正确使用,在农田植株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害,在土壤中出现了农药残留现象。对于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除草剂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东部地区大豆田杂草种群演变趋势及其化学防除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黄春艳  陈铁保 《大豆科学》1999,18(3):255-259
根据1982,1992和1997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主要种植区杂草的调查结果,明确了该地区大豆田杂草种群及群落演变趋势及影响种群演变的因素。介绍了大豆田除草的关键时期,常用除草剂种类及其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药害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2004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使用农药情况作了概括说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施用农药量逐年增加,随之产生的药害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药害分为除草剂药害、种衣剂药害、药肥混合物及农药助剂药害三大类,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除草剂对优质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土壤处理剂豆磺隆、乙草胺,茎叶处理剂普施特、虎威、拿捕净等5种除草剂,以及黑龙江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35号和东农42号,高油大豆黑农41号等3个大豆品种。研究除草剂对优质大豆品种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正常施用剂量和加倍剂量处理,优质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会有一定的增减,但方差分析表明和不施药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东北地区长期连作玉米田土壤除草剂残留对后茬大豆的影响情况,在东北春大豆区共采集了10份前茬玉米田土样进行盆栽生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合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地块对后茬大豆基本安全;使用烟嘧磺隆及过量使用阿特拉津、乙草胺除草剂对后茬大豆苗期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田除草剂发展及问题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150030苏少泉除草剂使用在大豆栽培中。特别是大面积机械化栽培中,杂草防治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美国除草剂已成为大豆窄行密植、不中耕的免耕栽培的必备条件。1990~1993年间世界平均,每年大豆是使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化学除草技术王险峰,关成宏,刘恩旭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植保站黑龙江垦区的大豆化学除草从70年代初起步,随着除草剂的引进。大豆化除迅速发展,80年代初中期大豆化除面积已达大豆种植面积的75%,近几年达9o%以上。垦区大豆田杂草基数大、种类多、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嗪草酮、噻吩磺隆、异恶草松、乙草胺、2,4-滴丁酯和咪唑乙烟酸等6种大豆常用苗前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药害解除技术。描述了各种除草剂对大豆苗期所产生的药害症状,比较分析了不同除草剂药害对株高、根长等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对供试除草剂所产生药害的解除效果表现差异较大,其中,使用嗪草酮或噻吩磺隆防治大豆杂草时,一旦出现药害症状,及时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大豆生长并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9.
大豆田化学除草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豆田应用化学除草剂发展迅速,因具有高效、省工、增产等优点,在大豆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由于选择药剂和施用技术不当等原因,未能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有的还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一、存在的问题1不明确除草剂的特性及使用范围有些农民不是根据豆田杂草情况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而是看别人用什么药剂或是听说某种药剂好,就盲目购买使用;有些农民在大豆田连年施用对防除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效果好的除草剂,致使一些次要性的双子叶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仍继续使用此种除草剂,很难达到清除豆田杂草的效果。2不严…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遗传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栋  赵长山 《大豆科学》1991,10(4):310-315
本文综述了大豆抗除草剂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就大豆品种对八种(类)除草剂的抗性反应作了概述,并列出了已发现的大豆抗、感除草剂基因名单,讨论了抗(耐)性基因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豆除草剂在去除杂草,提高大豆产量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但随着施用除草剂的农田面积以及用量的增加,其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以改变除草剂带来的影响。本文对除草剂的危害以及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使用的大豆除草剂普遍成本较高,加之杀草谱单一,制约了大豆除草的进一步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6-1997年,我们筛选出高效、低成本的大豆除草剂──克草劲。其在春大豆的使用效果试验情况如下。1试验设计l.1供试药剂:32%克草劲乳油(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研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出了大豆田常用的长残效除草剂及对主要作物的残效时间,并提出了今后使用除草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兰静  王冰  李宛  倪蓓  武爽  孙向东  赵琳  张瑞英 《大豆科学》2022,41(1):107-113
为了解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现状,探寻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优势,扩大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用途,本研究将2020年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与进口大豆(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和俄罗斯)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以高蛋白为主,55%以上品种粗蛋白质含量超过40%.与进口大豆比较,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5.
花粉管通道介导的抗除草剂基因(bar)对大豆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粉管通道介导法将含有bar基因的pPTN140质粒DNA导入8个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系),导入1384朵花,共获得1164粒种子,经2次Basta除草剂筛选后共获得3个品种的除草剂抗性植株8株.对其进行PCR以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均为阳性结果,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8个除草剂抗性后代植株整合数目不同,其中2株整合单拷贝基因,另外6株分别整合3~8个拷贝的bar基因.对8个抗性植株的后代进行了除草剂抗性分析,D1-D3代均出现除草剂抗性植株,表明bar基因可以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遗传,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间以及株系内除草剂抗性缺乏规律性,分离比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说明大豆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基因存在多拷贝共抑制现象.目前获得除草剂抗性稳定的D3代株系82个.试验说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大豆转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指导大豆田杂草防除技术,介绍了大豆田杂草发生的主要种类与特点,除草剂混用品种的选择,除草剂药害的分类,除草剂药害调查分级与除草剂混用性能比较等,以及大豆田杂草防除技术和施用除草剂混剂不当造成的药害.  相似文献   

17.
在有无除草剂的影响下,研究不同密度三裂叶豚草(0、0.08、0.32株·m-2)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三裂叶豚草对大田旱生作物的危害表现.结果表明:未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的株高要大于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株高;施除草剂条件下,苗期大豆分枝数随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在结荚期,则随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花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可通过向农田中适当的施用除草剂抑制三裂叶豚草对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大豆总种植面积、大豆化肥(农药)施用量、以及气候因素(全年地表总积温、全年总降水量、全年光照)等影响因子,构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战略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区划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进行战略分区。研究结果将黑龙江省富锦市、海伦市、讷河县等6个县市分为大豆主产区,将克山县,宝清县,五大连池等7个县市分为大豆高产区,将穆棱市,密山市,庆安县等23个县市分为大豆中产区,将呼兰区,方正县,木兰县等43个县市分为大豆低产区。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的进一步研究,高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实现大豆产业腾飞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科学》2006,25(3):F0003-F000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隶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成立于1975年4月。前身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科学系大豆育种研究室,大豆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因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是伞凼最早以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8年共同筹建了凼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以大豆研究所为主体组建了困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哈尔滨大豆改良分中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研究进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佰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SCN)是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对该病的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刘汉起等1976年调查表明,在黑龙江省除边远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