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淮冬麦区水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攻关是小麦高产创建的升级版,是农业部当前重点推广的技术措施,是在小麦高产创建高产典型遍地开花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成熟技术,在更大范围、更大面积、以致分别在不同生态区域内实施,以便获得小麦生产的整体提高,实现小麦高产高效。黄淮冬麦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面积的50%左右。抓好这一地区的小麦生产对我国小麦总体形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19日,农业部全国农技术中心科技年新品种展示活动暨新麦26观摩产销会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我省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被列为黄淮冬麦区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3.
加强新乡市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祥云 《中国种业》2005,(11):38-39
新乡市是河南农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小麦是新乡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最具优势的作物.20世纪70年代,新乡市小麦就以高产闻名全国,90年代中期,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始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经过几年努力,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1.3万公顷左右,占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的70%以上,打造出了新乡优质小麦这一知名品牌,实现了全国第一单优质小麦的出口,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  相似文献   

4.
豫麦34号(原名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2年以矮孟牛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到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性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中晚茬地种植,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小麦育种工作中"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我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是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跨越.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率先实施跨行业联合,实行订单农业,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累计推广超过400万hm2.2002年该品种作为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的主导品种之一,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以烟农19 为母本、师栾02-1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抗寒、抗倒伏、早熟小麦品种轮选49。该品种于2021 年分别通过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审定(国审麦20210150)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210044),2023 年进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介绍了轮选49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技术要点及育种经验体会,并对今后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肖世和在京主持会议,公布了2008年黄淮冬麦区小麦质量调查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省18个地市农户生产上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平均占有率为32%,从  相似文献   

7.
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柘城县加强农业技术宣传与推广,通过实施良种补贴和开展高产创建,累计推广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23.3万公顷次(350万亩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490万公顷以上,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之首,河南小麦生产的丰歉对全国粮食形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2007年我省优质麦收获面积达340多万公顷,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9.
新乡是我国黄淮麦区典型优质强筋小麦主产地,本文主要就新乡地区强筋小麦优质、高效栽培中的施氮技术作初步探讨,以期为本地区的强筋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年代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黄淮冬麦区2000-2017年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233份参试材料共339次试验的产量变化差异,分析比对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参试品系产量差异和遗传变异情况,提出了“3年1小旱,5年1大旱”的气候特点是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和产量水平均衡提高的严重障碍,适于较强干旱条件下的抗旱品种、节水节雨品种和优质强筋品种的选育是我国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探讨了我国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系和通过国审育成品种产量潜力、变异范围、品质类型等方面的进展和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优950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高产优质面包专用冬小麦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的良好结合,是北部北冬麦区最有推广价值的白粒硬质强筋型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黄淮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和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产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现有的生产、生态、品种和技术条件下,在中国现代农业"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政策背景下,高产与优质兼顾是优质强筋小麦的理想目标。‘泰科麦33’是由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完美地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具有绿色生态、优质安全、多抗广适、高产高效的优良特点。本综述通过回顾‘泰科麦33’的选育过程,总结出设立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同时注重产量和品质的后代选择的优质小麦育种模式,以期为高产优质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农16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2005年被科技部列入“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目前,郑农16是黄淮冬麦区强筋小麦的主栽品种之一,因此,搞好郑农16的田间管理,对强筋小麦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种子科技》2013,(2):16
杨凌50万元重奖育种专家近日,陕西杨凌示范区决定对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王辉奖励人民币50万元。据了解,王辉及其科研团队育成小麦新品种9个,特别是"西农979",填补了陕西关中麦区和黄淮麦区优质高产、冬性早熟品种的空白,被农业部推荐为国家优质小麦主推品种,已成为陕西关中和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新发明有望改变水稻内重金属富集方式重金属在水稻中富集后,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健康。日前,中科院华  相似文献   

15.
贾志安 《中国种业》2020,(11):54-55
摘要: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温度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生长发育,是我国小麦高产区域和优质强筋专用小麦优势生产区,同时还是黄淮区域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在品种利用上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技术指导到位,小麦生产实现连续多年丰收增产。  相似文献   

16.
贠超 《中国种业》2020,(10):42-44
安阳市是国家规划的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生产区,近年来,安阳市相应国家号召,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019年,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了126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28%。优质强筋小麦在安阳市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深入农户、加工企业和育种单位,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就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安阳市优质强筋小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1小麦生产概况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淮冬麦区中南部,该区小麦生产总面积、总产量和商品粮均居全国第1位,2016年河南省小麦收获面积546.5hm~2,总产346.6亿kg,占全国夏粮总产的25.4%,产量5 747kg/hm~2。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  相似文献   

18.
1发展现状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强筋小麦,河南北部地区的区域优势更大。根据农业部颁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该区是发展强筋小麦的重点地区。由于我国缺乏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因此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可以获得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双赢,优质麦收购价格要高于普通小麦10%~15%,而企业用于生产专用粉和高档精制粉也可从中获得10%~30%的效益。但是随着优质麦的大面积种植和去年普通小麦价格的回升,农民种植优质麦的比较效益已有所降低。同时,入世后国外进口优质麦的税率下降,国内优质麦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与…  相似文献   

19.
岱麦366(岱麦4366)是山东岱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组合为泰农8968/泰农18,属高产、中强筋、大穗小麦新品种。2019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90015;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42)。2018年3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021年12月获得农业农村部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0732.1。该品种适合在黄淮冬麦区北片高产区域种植,并可作为优质小麦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20.
山农111是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室最新选育的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80020)。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冻、抗倒、抗病、优质强筋等特性,是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探索总结了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山农111的节本、绿色、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