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象中,父亲总是庄重而彬彬有礼,但对我的管教却颇严;母亲则常常将“受伤”的我揽入怀中,备加呵护。小时候,父爱的表达往往是严厉的训诫,诸如“天冷了,多穿几件衣服!”“吃饱点,上课容易饿着!”之类。而母亲则习惯于将对我的关爱丝丝缕缕地编织进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中,细密绵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常态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新常态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这样才能让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新常态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希望能够给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文海 《农业与技术》2013,(10):229-229
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机制,全面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4.
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17-6119
详细阐释了我国实施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背景和现实意义,并对我国农业土地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分别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各理论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关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05,(5):1-1
2005年浙江省将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利用”的要求,进一步依法严格土地管理,同时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千方百计保证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然而和全国平均及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是产业用地集约度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作为产业的入驻门槛,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实现皖江城市带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74-8376
首先建立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地耗”指标体系;然后以164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因素评价方法和熵权法评价2003~2011年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后分析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以期对制定和落实差别化的区域土地政策和实现区域间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武宗义 《农友》2002,(11):30-30
这几年,围绕农副产品种、养、加的项目可以说是“热风”不断:山楂、银杏、速生杨、君子兰、长毛兔、美国大蜗牛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最后几乎无一例外地落下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一些原本很有希望的产业被“热”垮,从此一蹶不振。每一股热风的背后,都留下了无数人的汗水和泪水,有些人为此倾家荡产,乃至走上绝路。我们可以批评他们头脑发热,缺乏理性云云,但仔细想来,这背后的东西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我们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都离不开土地,把大地比做母亲是一点也不过份的。因此,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对土地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在我国,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法律允许集体或者个人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是必须正确使用。使用者有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义务。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土地管理法》的规  相似文献   

10.
张剑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71-74,139
依据城市近郊区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特征,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探讨为主线,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讨论了西方发达国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对城市土地利用的3种模式:旧城改造模式、“退二进三”模式、“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了总结和简要评述。以无锡新区为例,分析了结构型和生态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结构集约型和生态集约型的目标,探讨了建立结构集约型和生态集约型建设用地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分析2000-2009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09年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东、中、西部城市土地集约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城市化是影响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由城市化发展带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用土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资源节约型”集约持久农业;综合治理,防治土地退化;合理开发利用荒山、荒地、荒革、荒水,是“开发、利用、保护”我国农用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阳春三月,万物勃发,一幅幅壮阔、美丽的“农耕图”跃然于中华大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春耕春播有序展开,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截止3月24日,全国已播农作物一亿多亩。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农机具等大规模、高频次地出现在大江南北,标志着农业信息化正引领着中国农业向着现代化快速迈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现土地的精细化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经成为现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此,本文将通过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予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两型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2007-2011年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综合水平不高,但呈逐年上升态势,“两型城市”建设落后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2)2007-2011年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3)湘东和湘北城市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型城市”建设及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三方面均优于湘南、湘西和湘中城市。依据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强湘南、湘西和湘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在“两型城市”建设中,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放在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6.
在“热门话题”这个栏目里,我们将陆续探讨一系列目前农村中议论热烈且带普遍性的问题,旨在抛砖引玉,能给读者朋友有所裨益;同时也期待您的参与。 “土地——人类的母亲”,自古以来,土地就以其广阔的胸怀和富足的物藏滋养着人类。人类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民对土地更是怀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而今,土质下降了,我们的“母亲”过早地衰退了。土壤沙化、盐碱化现象日趋严重。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母亲”青春再现?且听湖南省农业厅土肥站副站长刘子勇(简称刘)、规划科科长蒋平(简称蒋)向本刊i己音(简称记)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2012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新的使命。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2012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们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都离不开土地,把大地比做母亲是一点也不过份的。因此,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对土地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在我国,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法律允许集体或者个人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是必须正确使用。使用者有管理,保护和合理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加剧,而城市土地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为推进城市土地充分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土地内在潜力,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希望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对策,极力解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难点、重点,从而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处福建母亲河闽江上游的南平市,是福建省的粮仓绿库,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从1999年开始的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为突破口的农村工作新机制探索,至2002年经历了一个渐次推进、不断深化的科技特派员、村支部书记、乡流通助理、农村金融助理、龙头企业助理“五步曲”过程,在中国农村大地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探索实践当时被概括总结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