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动力不足、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风险担保体制不完善及土地流转缺乏项目带动等方面,并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及组建与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有关土地流转政策,深入调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整理有关资料及数据,提出对诸城市当前土地流转问题的观点及对策。本文认为,诸城市农地流转应以国家的土地政策为导向,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流转供需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激活土地供给机制,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通过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机制等方面来推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土地流转制度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各个地区不断探索农地流转制度的合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本文以滕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对象,在分析滕州市传统的土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流转利益主体不清、流转市场不规范、融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完善覆盖三级的市场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农民等完善措施,继续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江丽 《现代农业》2010,(9):51-53
土地流转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意义重大。获嘉县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处于低水平的起步阶段,土地流转中存在宣传不到位、流转形式简单、流转成本高和改变土地用途等突出问题。传统的小农意识、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非农化程度不高、缺乏配套扶持政策是制约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加强政策宣传,二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三要促进农民的非农化进程,四要发展土地流转中介功能,五要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六要完善金融服务,七要加强对转出土地农民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赵骏青  严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09-13710
指出目前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土地流转方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及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当前重庆市綦江区隆盛镇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研究分析,认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民土地流转意识薄弱、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土地产权界定模糊、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依法规范土地流转,通过培育发展新的土地经营主体、建立完善而配套的土地流转市场、创设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与管理的现实思路,以期对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市、县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就土地流转中涉及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农村土地的直接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土地流转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市场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已经呈现出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土地流转过程的市场化、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化、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化等新特点。土地流转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农民流转意愿不高、落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差异性、流转过程中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流转后土地非农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有效有序的流转,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中的利益主体是值得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在解决农村土地分散化、破碎化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山东龙口市土地流转现状,明确了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出建立土体流转交易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提高农民积极性、创新土体流转服务模式、完善土体流转扶持政策等发展建议,以期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义、运行机制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加快农地流转是我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土地流转合作社是土地流转的村级中介组织,促进了土地流转机制的健全和土地流转行为的规范化。国内学者已对土地流转合作社开展了研究,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通过调研并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理论基础、意义、运行机制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发现:产权交易理论是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理论基础;土地流转合作社有助于减少土地流转双方的交易成本;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具有特殊性;我国土地流转合作社存在服务项目少、制度不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缺乏资金和人才等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1.
龚丽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19-3620,3630
在农村土地流转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多重性均衡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寻求经济效率、公共利益和农村市场社会的多重均衡,在于遵循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中农民群体、政府与市场参与方利益的动态均衡,各种要素投入土地流转过程中获得动态化的价值回报;在于土地资源的动态价值评估、土地流转的产权界定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ML旅游区所在的GT村为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农地旅游化流转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半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GT村农地旅游化流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流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旅游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农地流转过度非粮化,产业转型后农户社会关系恶化;流转区土地利用效率低,周边生态环境缺乏有效治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促进农地旅游化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岑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8-14310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契机;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法规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土地流转政策执行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转变地方官员的思想和作风,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土地流转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和城镇化的逐步加快,国内城乡要素市场的活跃度逐年上升,全国各地稳步推进“三权分置”。为进一步研究北京地区土地市场体系发展情况,以京郊为例探究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前提下妥善完成“三权分置”,确保农户获得预期土地经营性收入。通过对过往文献和近10年土地流转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城乡要素市场的二元性,天然导致了城乡市场发育程度的不一致,在京郊同样表现出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权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整体规划不科学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对市场体系推进中的土地流转进行全程化的引导与支持,作为“隐形的手”对流转双方权益进行保障,这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纠纷:违约机制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维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构建了一个农地流转过程中业主违约与纠纷产生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规模变化和一般情形下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交易成本等因素对土地流转纠纷的影响。基于调研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法,对土地流转纠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规模越大,纠纷产生的概率越高;市场信息越充分、交易成本越低、政府干预越少,则纠纷越少。因此,可从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土地流转信息完全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保护农户土地流转的自主权等方式,减少土地流转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具体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一是缓解土地流转融资约束的信贷支持效应,二是促进农户转移就业的要素配置效应。其中,信贷支持效应主要是促进了土地转入,而要素配置效应则是推动了土地转出;同时,金融发展促进土地转出的要素配置效应显著大于促进土地转入的信贷支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边际效用呈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因此需要警惕土地流转中的金融过度发展问题。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发展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存在“精英捕获”现象并引致了农户的职业分层,可能加剧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将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效地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将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快农村民主建设,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具有现实要求,应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下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流转为契机配合当地的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在非农产业就业中的比重,从而促进整个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对新疆呼图壁县宅基地流转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少数农户愿意以宅基地买卖的形式来改变生活,但多数农户更偏向于租赁方式。村内非法交易、非法占地盛行,并普遍存在土地闲置浪费现象。研究认为目前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存在农户缺乏对宅基地流转的了解,且现行政策难以支持农村宅基地多形式流转等问题。提出应通过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健全农村住宅房屋登记制度等措施共同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