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溢流性能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影响同一柱体直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分离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装置溢流含沙浓度与柱体高度、底孔直径、进流流量以及进流含沙浓度均有关系;溢流流量与柱体高度、底孔直径、进流流量有关,而与进流浓度无关;进流量的大小是保证获取清水的关键因素;不同进流含沙浓度应对应不同的进流流量及底孔直径.  相似文献   

2.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均匀正交设计法和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PPR)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进行优化试验研究。通过选用高度、底孔、浓度、进流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浑水分离清水装置进行了均匀正交试验,并且利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优化,明确了耗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底孔和高度,溢流含沙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浓度,表面负荷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进流量。  相似文献   

3.
将两相流分离鳃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以下简称装置)进行集成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把分离鳃沿径向悬挂在装置柱体中后,装置在溢流清水浊度相同的情况下,溢流流量增加了1.5~2.0倍.而且分离鳃的数量对其溢流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分离鳃数量的增加,溢流相同浊度清水的流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清水流场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PIV技术,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清水流场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流场的水流流速场、涡流场、涡流结构。给出了各测试平面的定量流场分布情况以及测试平面内的涡量场分布图、速度矢量分布图、速度分量应变率分布图和流场流线图。根据测试结果,给出了流场的切向速度分布和轴向流速分布。通过对流场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水沙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均匀正交设计法和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PPR)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进行了结构优化试验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定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底孔孔径作为正交试验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选择UL9(34)对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进行了均匀正交试验,应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梭锥管的水沙分离效果与其纵轴线与水平面的倾角大小有关,当倾角为60°时,水沙分离效果较好,浓缩率达到了1.73。进流量和锥圈间距相同的梭椎管,底孔越大,耗水率越大,表面负荷率随着底孔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锥圈间距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很小。进流量不变时,浓缩率随着底孔孔径和锥圈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浑水分离清水装置无悬板时的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浑水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应用标准的k-ε紊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控制方程的离散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应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同时也对计算结果中的速度场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经整体分析发现,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存在一绕中心旋转的偏心涡旋,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切向流速由中心至边壁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在锥体区和重力区轴向流速分布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水沙分离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净水装置———垂向异重流式混合流体分离鳃的初步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用该装置对泥沙浑水进行分离,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将浑水中泥沙(包括粘土)分离并取出清水,其分离速度是泥沙在静态下沉降速度的1.9-3.7倍,与添加化学药剂进行水沙分离的速度相近,而用该方法得到的清水对人体健康无害,排出的泥沙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分离装置,同时也降低了分离清水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将沉降过程中浑水含沙浓度作为量测指标,对静态浑水在悬锥装置内的水沙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装置提高浑水水沙分离效率的机理;并对模型装置中悬锥导片数量以及悬锥导片锥角的改变对该装置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容器中设置悬锥导片在沉降前期可以提高水沙分离效率4倍左右;悬锥装置的快速水沙分离机理是泥沙有效沉降面积的大幅提高;导片数量是影响沉降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导片锥角的大小对沉降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穴施液体施肥装置施肥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的液体施肥装置试验台,对影响喷针流量的因素进行了室内试验,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分析了电机转速、曲柄转速和喷孔直径对喷针流量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电机转速取高水平、曲柄转速取低水平、喷孔直径取高水平时,有利于提高喷针流量,同时预测了喷针流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波涌灌溉中的虹吸式时间调节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24-27
虹吸式时间调节控制器是通过利用调节浮子室的进水流量与虹吸管排水流量来实现虹吸间歇定时排水,在波涌阀中起到水力自动调节作用的装置。根据自制波涌阀的过水特点以及灌溉需要,通过分析周期供水时间、进水流量以及排水流量三者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虹吸式时间调节控制器的各参数,并对该装置进行无级调节分析。经试验证明各项设计参数满足灌溉要求,该虹吸式时间调节控制器也可为其他波涌阀的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播排种器导种管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自行研制的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定距成穴的排种要求,对排种器的投种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构建了稻种的理论投种轨迹,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具有投种轨迹特征形状的变截面矩形导种管.运用离散元方法与台架排种试验,对影响排种成穴性与均匀性的导种管底板倾角与吸种滚筒转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表明,每穴颗粒排出最大时间差与相邻穴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套自制放电装置,连续实时进样组件和改进过的色谱质谱联用仪进样接口件,实施连续实时地测定氮氢混合气体在高压、高电场强度条件下放电过程中的瞬态成份,重现性好。试验数据表明,连续实时进样质谱法适合研究放电气流(低温等离子体)的成份。  相似文献   

13.
气力式一器双行精量排种器气室流场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BFQ系列精量联合直播机上的单个排种器单行排种、排种器利用率低、占用空间大的不足,设计了一种一器双行气力式油菜精量排种器。为确定一器双行气力式油菜精量排种器气室负压区进出气孔的结构参数,对排种器气室流场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利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及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CFX,分析了型孔结构特征、型孔数目及出气口直径对排种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台架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型孔端面负压和入口流速分布为其最重要的因素,当采用圆柱型直孔且直径为1.2 mm、孔数为40、出气口直径为25mm,在排种盘转速15 r/min、负压1 400 Pa、正压400 Pa条件下,油菜籽排种单粒合格率达89.99%,漏播率低于5%,两行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小于3%,能满足油菜精量播种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力相似原理,结合旋流沉砂池设计规律,建立了旋流固液分离设备模型,选择4个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粒径的含砂水流时砂粒分离效率的变化,探讨沉砂分离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及沉砂池设计最佳水平取值。结果表明,水头增大使分离效率增加,但过大的水头会使分离效率降低;流入口直径较小时分离效率较高;底流口直径增大使分离效率增加;底流管长度增大使分离效率增加。影响100目砂分离效率的各因素主次顺序及最佳水平为底流口直径30 mm、底流管长度45 cm、水头35 cm、流入口直径40 mm;影响30目砂分离效率的各因素主次顺序及最佳水平为水头60 cm,流入口直径40 mm,底流口直径30 mm,底流管长度30 cm。在各因素最佳水平下,100目砂的最佳分离效率为82.14%,30目砂的最佳分离效率为83.55%。试验结果为小型污水处理中的沉砂池设计与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确定水稻风筛精选中筛片组合关键参数,提高加工的水稻种子的净度和发芽率,进而提高种子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以云南省籼稻、粳稻2个类型的18个主栽水稻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在测定其种子的粒径比基础上,用进口的LA-LS小型风筛精选机设备,开展风筛精选加工中不同筛片组合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种子平均粒径比为1.40,籼稻种子平均粒径比为1.33;种子粒径比、下/上筛片孔径比(以下简称筛片孔径比)与净度及获选率之间呈线性关系;满足粳稻进行精选加工的上层筛片尺寸为2.60mm,下层筛片尺寸范围为1.70~1.90mm,最佳筛片孔径比为0.73。适于籼稻进行精选加工的上层筛片尺寸范围为2.25~2.60mm,下层筛片尺寸范围为1.50~1.90mm,最佳筛片孔径比为0.63。本研究获得的筛片组合关键参数在加工能力为4t/h的CIMBRIA DELTA SUPER 104型种子加工精选设备上进行验证,获得了加工种子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步提高的效果,研究结果为水稻种子风筛精选加工和标准化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