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这是一件典型的组合式盆景作品。它以古朴、嶙峋且枝繁叶密的榆树作为主体,以兰草、青石及高低不平的土坡作为陪衬,另外辅以椭圆形大边盆沿,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一幅极富张力的审美图景。榆树右边伸展的长枝,恰将兰草遮护于树影之内,形成二者虽为两家,却实为一体的形断意连之效。让人感到如鸾随凤,如云随鹤,是那样的不可分离,不可割舍。几枚微露的石块,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融入了整体构思之中。石块在此似称砣压千金,使尽情渲染的上下两丛繁叶,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不 相似文献
6.
7.
8.
9.
赏罢《晚晴》(《中国花卉盆景》95.3中心彩页),犹如读完一首清新秀丽的小诗,令人赏心悦目。两株红枫出自三干,不直不弯,普通平庸、不加雕饰蟠扎,只用修剪方法造型,力求苍劲飘逸,浓淡疏密任其自然。一般三干式桩景栽植,以取中间高大者为主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这是一盆用柳州的斧劈石制作的山水盆景。在那色泽自然、用整块天然的大理石洗凿而成的浅盆里,一座质地坚硬、纹理刚直的斧劈石立于水中,山势有稍向一方斜倾的走向,气势雄伟;另一方则是一块低矮的小斧劈石,隔江而立。山上植物点缀其间,似悬崖上的古松柏;似石壁上长青藤。还有那山缝处的苔藓,使整个山体显出草木葱茏的景象,更显得深远而有层次。水面平旷而开阔,在那山水的远处,飘着一 相似文献
13.
在赏读陈顺远的赤楠(图1)和紫薇(图2)这两幅桩景图照时,觉得其在桩材选择,初剪假植,布局定植等方面是颇费心思的。作品透射出乡情浓郁,古朴别致的特色。赤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光滑,树干具突兀、屈曲、洞穴散布之状,分枝茂密,叶小而浓绿油亮,生长在山地时属深根性,移植平地时截断主根后较易生发侧须根。其上盆定植后极有千年古木之态。作者深谙赤楠之生态习性和审美价值,巧妙地采用水石浅盆,用偏重式手法将植株前后错落,左密右疏地定植在右后方之坡顶,且枝繁叶茂。山坡以不同的角度向四周缓缓倾斜,且起伏有度,形貌自然。三块配石半藏半露,分布于山坡中部。繁密的苔鲜有如绿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其《晚晴》诗里深情地唱道:“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在这里,诗人寄希望于“天意”,吐深情于“人间”。它抒写了诗人深切的感伤、沉重的 相似文献
18.
注重盆景的自然美,是盆景界的永恒潮流。现在中国盆景界基本摒弃了"规则式"造型,正向着自然式造型迅猛发展。国外盆景的情况也是这样。本文举一件日本真柏盆景为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件作品(见图1,来自《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1期彩页)曾荣获日本盆景最高奖项——"国风大奖"。它极为苍古,仍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我迷上了奇石——洛阳地区的洛河石与黄河石。有的古朴抽象,有的形似各种物象,惟妙惟肖,让人越看越想看。于是,当你玩到了越玩越想玩,深深地认识到了石头的灵气以后,就会全身心地被它吸引,陶醉。细心观赏,将会发现每一方奇石都是一幅画。如:我的一方黄河石,高21厘米,宽9厘米,厚7厘米,椭圆形,石面上有一漂亮的女子,身着红衣,飘飘欲动,另外她的左臂中似抱着一着白衣的婴孩。整个画面清晰,美观(图1)。我的一方文字石,宽16厘米,高17.5厘米,厚5厘米,深红色的石面上,似有一个“王”字,并且又用白色钩勒出一个边。真乃奇特无比(图2)。再如一方黄河石,石面呈淡黄色,不知是哪位丹青高手,饱蘸浓墨。仅仅数笔于其上,便显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一件盆景作品基本上只有一个最佳观赏面,或者说仅限于两面。本文中分别标号的4张榆树图照系同一作品,虽原造型还不够理想,但基本上可以四面观赏。这棵榆桩是在1994年立春后在市场购得,毛坯下部大,上部渐细,有自然形成的空洞,树干呈螺旋形弯曲(见图1)。系制作四面可观桩景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