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虾养殖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已故藤永元作博士一生不懈努力及与其他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日本对虾已能完全人工养殖。日本对虾养殖过程包括亲虾(依靠天然亲虾)、产卵、苗种生产、养成上市出售等环节,年养殖生产量约2000吨,正在接近天然渔获量3000吨。  相似文献   

2.
将上年人工养殖发病残存的日本对虾继续养殖至盛夏,用这些对虾作为亲虾,进行盛夏高温育苗。实验表明,盛夏对全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进行高温育苗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将发病残存的日本对虾继续养殖作为亲虾,进行夏季高温育苗,所得到的虾苗在实验室里桶养,证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它们是可成活和生长的,本实验还提示,若能解决水质净化问题,日本对虾甚至有可能移至内陆养殖。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虾年养殖生产量约2000吨,正在迫近天然渔获量3000吨。日本对虾具有潜沙的习性,能耐较长时间离水,可适应市场需要,以活虾出售,从而提高了商品价值。以前饲养日本对虾大都以鲜活饵料为主,而现在鲜活饵料,包括冷冻鲜度稍好的鲜饵,都很难供给,因此各养殖场开始使用配合饵料来代替鲜活饵料。一、日本对虾的食性:日本对虾在产卵孵化后经过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几个变态阶段。有关浮游期的食性,还没有通过幼体胃含物实际观察所得到的知识。在进行日本对虾苗种生产时,在幼体能摄食时开始投喂壳比较柔软的硅藻类,随着幼体的生长变态可陆续  相似文献   

5.
(一)亲虾培育 1.亲虾来源:大部分来源于自然海区,北方地区多从台湾、广东、福建等省海洋捕捞中调运,也有少部分从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池中选择个体大、健壮的亲虾,经过越冬后供育苗使用。 2.光照要求:亲虾暂养需弱光,一般光照强度在500勒克斯以下。亲虾暂养室,可挂黑色窗帘,或用黑片将池上口盖严。  相似文献   

6.
(一)提高日本对虾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1)选择优质虾苗。选好优质健壮的虾苗是养虾防病的基础。选择虾体肥大、个体整齐、游动活泼、肝胰腺轮廓明显的健康虾苗,就有利于抵抗虾病的发生。(2)加强饵料生物的培养。在虾池中大力繁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虾与花蛤的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花蛤生理、生态的不周进行养殖,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各品种生长。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现就虾池混养花蛤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虾在我国北方可以养殖两茬,一般第一茬在5月初放苗,到7月中旬体长长到8~9厘米,收获之后,再放上虾苗,从7月中旬到10月初(或9月下旬)还能养出体长9~11厘米的对虾。实行双茬养虾,产量比较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日本对虾进行实验室桶养作模拟内陆养殖试验。发现日本对虾可以顺利地养殖到体长5-7厘变,然后短人存活率急剧降低,这一现象与我们海边虾塘养殖所得到的结果极为一致,我们称之为“5-7”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虾肉质鲜嫩可口,具有活力强、耐低温、耐干力强等优点,是我国沿海地区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笔者在第2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福建省莆田市后海垦区养殖场进行多年的对  相似文献   

11.
1 虾池彻底清淤、消毒 因日本对虾具有潜沙习性,白天潜伏沙中,沙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本对虾能否生存和正常生长.因此,经过养殖后的虾池应根据池底污染程度进行严格的清污、消毒,改良底质.一般在虾池收成后应将池水排干或抽干,彻底清除池底淤泥,让其暴晒至池底呈龟裂状.虾池整理后,先纳潮进水冲洗2~3次,再每亩(667平方米)用100~150千克的生石灰或20~30千克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2.
光线对实验室桶养日本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将实验室桶羊日本对虾置于暗环境中养殖,发现其生长速度较之在光环境中的对照组快速得多,说明光线对日本对虾的生长是个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一)成虾起捕 日本对虾,主要是活虾出售,因此出虾前要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好出虾时机,才能获得好效益。出虾方法:一般用迷笼网出虾,网具由网身和网墙两部分组成。网身为长圆锥形,网口方形,渐变成圆形,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氢对日本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过氧化氢对日本对虾幼虾的96hLC50为32.7mg/L,以应用系数0.1计算其安全应用浓度为3.27mg/L,获得相关数据可作为H2O2施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得到NO2--N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虾96h LC50为33.9mg/L,按0.1的应用系数计算其安全应用浓度为3.39mg/L。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世界各国对虾的养殖有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台湾年产15000吨,厄瓜多尔3000吨,都远远超过了日本。目前对虾养殖热,正在波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产卵亲虾和健康苗种是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关键。日本产的对虾,天然亲虾容易捕捉,苗种生产也比较稳定,所以以班节对虾做为最初养殖的对象,这对各国发展养殖“日本对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虾与中国对虾相比,具有生长快、耐干性、经济价值等优点。我们利用原有的中国对虾育苗设施和设备,进行了日本对虾苗试验研究,其结果共培育日本对虾苗205.87万尾,平均体长达2.5厘米以上,最高每立方米水体出苗量达到1.65万尾。  相似文献   

18.
对虾暴发流行病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1996年我国河北、山东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暴发流行的虾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发现引起本次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是迄今尚未见报道的对虾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对虾肝胰腺,导致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mei)又称凡纳对虾或万氏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因其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虾体含肉量大、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成为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1994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人工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强度不断增加,养殖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目前世界上各地虾类养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对虾类养殖业发展威胁最大的问题是虾病的流行,每年因虾病造成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就东方对虾配合饵料的营养特点及加工方法试述如下。一、对虾的营养需要特点我国北方养殖的东方对虾和日本对虾同属肉食性对虾。东方对虾配饵中蛋白质最适含量问题,说法不一。天津农学院水产系认为在32%~33%为最佳,而青岛海洋大学李爱杰教授认为仔虾以44%为宜,成虾则应大于45%。一般的看法是,虾体幼小时,池中基础生物饵料多,虾体长大后生物饵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