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饲养方式和性别对肌肉极性和中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 12 0头汉普夏杂交猪分成两组 ,一组散养于可自由接触牧草的牧场内 ,一组舍饲于 12 0 m2的大圈舍内。散养使中性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 ,但影响较小。在极性脂质中 ,饲养方式的影响与性别相关。与舍饲小母猪、舍饲去势公猪和散养去势公猪相比 ,散养小母猪的 C1 8∶ 2 n- 6的水平较高。小母猪肌肉极性脂质中 C≥ 2 0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分别为 16 .75和 14 .6 0 ) ,而与饲养条件无关。因此 ,去势公猪和小母猪之间极性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可能受饲养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为了调查试验猪背最长肌中极性和中性脂肪酸组成、视黄醇、α-生育酚和 γ-生育酚的含量以及肌肉氧化水平。汉普夏杂交母猪和去势公猪分成两组喂养。一组在猪舍中饲养并喂以较高水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日粮 ,另一组在户外饲养并喂以较高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日粮。在猪舍中饲养的母猪的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在户外饲养的母猪以及户内和户外饲养的去势公猪。舍饲母猪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升高 ,伴随着 α-生育酚含量的相对下降 ,从而增加了以丙二醛 (DMA)为形式的脂肪氧化敏感度。极性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还会受到 RN基因型的影响 ,并与性别有关。总之 ,日粮对猪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氧化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其它影响因素还有性别、RN基因型等  相似文献   

3.
RN基因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主效基因 ,它由LeRoy等人于 1 990年正式提出。该基因位于猪 1 5号染色体上 ,包括突变的显性基因RN和正常的隐性基因rn 2个等位基因。目前主要根据猪肉中肌糖原含量来划分RN基因型 ,肌糖原含量较低的为非携带者 ,基因型定为rn/rn,肌糖原含量较高的为携带者 ,基因型定为RN/—。RN基因在汉普夏猪中有较高的频率 ,在其他品种猪中频率极低 ,甚至为 0。RN基因在物理图谱上被定位到猪 1 5q2 1 2 2。RN基因是一个多效应的数量性状座位 ,尽管它的表达产物还不清楚 ,但目前普遍认为它影响猪肉的肌糖原含量、肉质、肉加工后的产出率 ,它对猪的瘦肉量、日增重也有一些影响。获得RN基因的DNA探针和研制RN基因的诊断试剂盒将是RN基因未来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 2× 2× 3因子设计 ,选用 2 16头杂交猪研究了基因类型、性别和管理策略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主要试验处理为 :基因型 (A— 5 0 %杜洛克血统和 B—低于 2 5 %杜洛克血统 ) ,性别 (母猪、手术去势公猪和免疫去势公猪 ) ,以及管理策略 (对照— C,共轭亚油酸管理— CL A,和猪生长激素管理— p ST)。A基因型猪与 B基因型猪相比 ,背膘较簿 ,肌内脂肪含量较高 ,肌肉极限 p H(p Hu)和表面渗出量较高 ,肉质发硬且不大受欢迎。与手术去势公猪和免疫去势公猪相比 ,母猪肌肉 p Hu 值较低 ,表面渗出量高 ,肉质发硬。饲喂对照日粮的猪与饲喂添加 CL A或 p ST的日粮的猪比 ,其肌肉p Hu 值较低 ,表面渗出量高 ,综合滋味、嫩度、多汁性和总的可接受程度 ,消费者对该组猪肉的喜爱程度的得分较高。试验结果表明 :猪肉食用品质与基因型和性别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有关。试验结果还表明 ,除了有利于减少背膘厚度外 ,添加p ST和 CL A这些管理策略对肉品质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3 饲喂对胴体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3.1 饲喂水平与胴体肉脂比的关系 到目前,通过饲养改善胴体品质(肉脂比)的较有效方法是用低于自由采食水平的限制饲喂方式饲养,限制的程序取决于猪的生长潜力(基因型、性别和去势效应)和市场情况,对于在自由采食情况下能沉积较多脂肪的传统猪种尤其如此。传统品种(瘦肉率50%左右)的母猪和阉公猪通常采用分别低于自由采食10%和20%的水平限制饲喂。  相似文献   

6.
影响猪肉质性状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对猪肉质性状均有影响。前者包括饲养条件、转运、屠宰等众多因素。后者即遗传因素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控制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沉积的主效基因MI基因,候选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 FABP)基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 FABP)基因;MyoD基因家族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又一个遗传因素;此外还有氟烷基因、RN基因(rendement napole,RN)等。作者就影响猪肉品质的遗传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日粮中的赖氨酸水平、宰前禁食和RN基因型对鲜猪肉质量的影响B.S.Bidner等乔莉娟摘译王立贤校摘要本研究从商品杂交群中根据RN基因型和体重选择64头小母猪,来估测饲喂缺乏赖氨酸的日粮和宰前禁食对鲜肉质量的影响。测定了糖酵解潜力,利用其双峰分布来预测RN基因型,在屠宰前的最后六周饲喂含有4.8(不足的)或6.4g/kg赖氨酸的日粮,在屠宰前12或36小时实施禁饲。缺乏赖氨酸的日粮使肌内脂肪含量增加;禁饲时间对鲜肉质量的影响不一致;携带RN基因的猪肉具有较低的最终pH值和HunterL。本研究结果表明饲喂缺乏赖氨酸的日粮能使所有RN基因型个…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共轭亚油酸 (CL A)对猪肉脂肪酸组成 ,脂质氧化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 2 0头猪喂给含CL A 0 %、1%、2 .5 %和 5 %的日粮 ,饲喂 4周 ,10 5 kg屠宰。宰后 2 4 h取背最长肌处的肉样 ,3cm厚的里肌肉条充氧包装 ,4℃下冷藏 7d。肉样分析最终 p H、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肉色 (L*a*b*)和系水力。日粮添加 CL A降低猪肉中肌内脂肪的亚油酸浓度 ,提高共轭亚油酸浓度 (P<0 .0 5 )。随日粮 CL A水平增加肌肉中 CL A浓度增加但在贮藏期内无变化。对照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比喂给 CL A猪群的高 (P<0 .0 5 )。喂给 CL A日粮的肌内脂肪含量高 ,且猪肉失水力下降。日粮中的 CL A提高了冷藏期间猪肉颜色的稳定性。喂给 CL A的 5 % 7d后的猪群其肉灰白 (L*)和暗红 (b*)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果表明 ,由于饲喂 CL A日粮导致的肌内脂肪含量增加 ,使肌肉的系水力增加 ,同时肌肉的脂质氧化受抑制 ,肉色稳定性提高 ,脂肪酸组成改变。  相似文献   

9.
高原地方优良小型合作猪又叫蕨麻猪,在改变了传统的放牧到圈养的过程中肉品质更得到了关注,本文对不同饲养方式下合作猪的生长发育特性、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月龄舍饲型合作猪生长发育较快,与放牧型合作猪比较,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合作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PHlh、PH24h、失水率、系水力和风味物质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舍饲合作猪肉的干物质、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表明合作猪舍饲圈养方式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对合作猪进行舍饲圈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11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其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梅山猪促卵泡素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PCR SSCPs法检测小梅山猪母猪群促卵泡素 (FSH) β基因的多态性 ,分析该基因与产仔数和仔猪体重的关系。小梅山猪母猪群FSH β基因N基因频率为 0 .4 14 1,n基因频率为 0 .5 85 9,该基因处于遗传非平衡状态。nn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NN型母猪的分别多 0 .7头和 1.1头 (P <0 .0 5 )。小梅山猪产仔数曲线是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 ,其中nn型母猪具有较理想的产仔模型 ,其拟合的最高产仔数最大 ,且产仔数达高峰后下降较慢。nn型母猪的仔猪初生重比NN基因型母猪的重 (P <0 .0 5 )。杂合型母猪的总产仔数 (12 .38)、产活仔数 (11.6 9)、仔猪初生重 (1.72 )和 35日龄断奶重 (2 0 .16 )比纯合型母猪的大 ,表现出一定的杂合效应。这些结果提示母猪的n等位基因对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有利 ,该基因可望用于猪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有关共扼亚油酸 (CL A)可以降低单圈饲养猪的体脂肪含量报道很多 ,但有关在商品猪生产条件下是否能够降低猪体脂的含量还未见报道。因此进行了两个试验来评估在商品猪生产条件下 CL A对猪体脂的影响。试验采用 2× 2双因子设计 ,试验动物为同基因型的未阉割公猪和未成年的母猪 ,CL A的添加水平为 0和 4 g/kg,每个性别× CL A的处理组共有 4~ 5个圈 ,共 16~ 2 0个圈。第 1个试验将 14 4头猪分成 16个圈 ,饲养在 3个不同的场内 (Bunge Meat In-dustries,Corowa,NSW) ,饲喂颗粒饲料 6个星期 ,第 2个试验将 16 0头商品猪分到 2 0个圈内 ,饲养在 2个不同的地方(MRS,WA) ,饲喂拌湿的混合饲料 7周。试验 1结果表明 ,CL A对采食量和日增重不产生影响 ,但可使饲料转化效率降低 (- 0 .10 g/kg,P=0 .10 ) ,用超声波检测的背脂厚度之间差异不显著 ,胴体中 P2 (- 1.0 m m,P=0 .0 14 )和胴体脂肪 (- 7g/kg,P=0 .0 4 9)显著降低 ,且差异显著 ,但在 MRS场内进行的试验中 ,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之间差异不显著。此外 ,CL A可明显降低前腿肉的脂肪沉积 (- 1.3m m,P=0 .0 4 4 ) ,特别是未成年的母猪 ,CL A可提高屠宰率 ,但屠宰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0 .5 % ,P =0 .14 ) ,添加 CL A处理组的肉色较深 ,且 p H较高。数据  相似文献   

13.
胶原蛋白是肉基质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胶原蛋白含量是影响肌肉柔嫩度的重要因素。本试验旨在研究肌肉中的胶原蛋白含量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和营养水平、性别对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从而为提高猪肉品质提供相关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动物 选择体重 2 0kg左右的长×荣二元杂交猪 96头 (公、母各半 ,公猪阉割 )。1 2 试验设计 设高低两个营养水平组 ,高水平参照NRC( 1 998)标准确定 ,低水平与中国西南地区专业户饲养水平接近。每组 48头猪 ,分 6圈饲养 ,3圈公 ,3圈母 ,共用 96头猪。试验从 2 0kg开始 ,1 0 0kg结束…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11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其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华猪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分布及其对头胎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PCR RFLP方法测定了 14 2头金华猪的ESR基因型 ,分析了其中 5 5头金华猪的ESR基因型对头胎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金华猪上有利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 0 .7793,BB基因型的频率为 0 .5 86 2 ;BB基因型比AA基因型母猪每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性状分别高出 1.2 5和 0 .93头 ,但是两者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和日粮添加卵磷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质、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及胶原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272头二元杂交猪(阉割公猪和后备母猪各半),将其随机分到2×2因子组别中,包括2个性别(后备母猪和阉割公猪)和2个日粮(基础日粮和0.4%卵磷脂)。饲养5周后对猪只进行屠宰,取背长肌进行肉质和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分析骨骼肌参与胶原蛋白合成的关键基因(I型胶原COL1A1,III型胶原COL3A1,α-subunit prolyl4-hydroxylase(P4H)、赖氨酰化氧化酶(Lysyloxidase)和metalloproteinase-1(金属蛋白酶-1,MMP-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卵磷脂提高了阉割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饲料转化率(P <0.05),但对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 0.05)。卵磷脂对肌肉剪切力、胶原蛋白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 0.05)。阉割公猪生长速度和COL1A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后备母猪(P <0.05)。但育肥猪性别对最长肌背膘厚度、胶原蛋白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所述,卵磷脂在不影响猪肉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了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因此,在夏季高脂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卵磷脂有益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提高猪肉品质已成为全世界养猪业的共同目标。目前 ,猪肉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系水力低 ,由于系水力低使得猪肉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产量减少 ,食用品质下降 ,继而严重影响猪肉的商业价值。氟烷基因是影响猪肉系水力的主要因素 ,近 30年来有许多研究结果证明该基因对猪的肉质、生长和胴体品质产生影响。最近又有研究结果表明还有另外一个基因对猪肉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 Rendement Napole基因 ( RN基因 )。 2 0世纪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法国和瑞典在对汉普夏猪的研究中最先发现该基因。历史上 ,曾有美国 ( Sayre等 ,1 963)…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21,(5)
统计整理50头烟台黑猪的屠宰数据(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分析不同性别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及常规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20.
杜仲提取物对宁乡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杜仲提取物对宁乡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同栏舍、同批次、体重相近的健康宁乡阉母猪24头(体重均在43 kg左右),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杜仲提取物1 500 mg/kg),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试验期60 d。饲养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宁乡阉母猪进行屠宰及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宁乡阉母猪的屠宰率提高1.53个百分点(P0.05),体直长、斜长以及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肌内脂肪含量提高2.41个百分点(P0.05),剪切力降低13.11%(0.05P0.10),其余肉质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背最长肌脂肪酸指标中,试验组中亚油酸(18:2n6)、花生四烯酸(20:4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2、0.7、2.37个百分点(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4.22%(P=0.076),其余脂肪酸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脂肪代谢基因表达量中,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肝X受体(LXR)、脂肪酸合成酶(FAS)为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显著下调62.00%、76.00%、77.00%和82.00%(P0.05),而对以过氧化酶活化增生受体(PPAR)为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表明,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1 500 mg/kg可以提高宁乡猪的屠宰率、肌内脂肪,降低肌肉中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对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在宁乡猪饲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可以改善其胴体品质及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