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柱式散气增氧装置是针对海,淡水育苗生产所设计的一种新型增氧装置。所述的装置应用流体力和空气动力学等知识对影响进气量,功率消耗以及气泡雾化等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分析,试验研究,确定了该机扩散帽装置的最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新式增氧机     
日本生产了一种新式增氧机。这种增氧机配置有圆筒形空气扩散管。当圆筒形空气扩散管旋转时不但能产生大量的极微小气泡,而且由于强烈的搅拌作用使有机物与氧气接触,起到增氧、净化水质的作用。较之传统的增氧装置增氧效果好得多,可以广泛应用于鱼池等需要增氧的水域。该增氧机主要特征如下:①可大量产生直径在0.1毫米以下的  相似文献   

3.
超微泡增氧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鱼暂养、集约化养鱼以及观赏鱼养殖等场合 ,基本采用充气增氧方式。目前充气增氧方式有多种型式 ,如气泵、旋涡风机等所产生的气体 ,通过管道进入置于水体中的扩散器 (如气石、膜盘等 ) ,产生气泡而达到增加水中溶解氧的目的。但均因气泡直径偏大 ,导致水体对氧的吸收率偏低 ,一般氧吸收率只有 3%~ 5 %。因此 ,如何提高充气增氧方式的氧吸收率 ,便成为一个研究课题。1影响氧吸收率的因素影响氧吸收率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水深 (水压 ) ;二是气泡直径。湖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改变水深和气泡直径进行氧吸收率的测定 ,从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4.
微孔管增氧装置是利用三叶罗茨鼓风机通过微孔管将新鲜空气从水深1.5~2m的池塘底部均匀地在整个微孔管上以微气泡形式溢出,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产生气液交换,氧气溶入水中,达到高效增氧目的,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上。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介绍了微纳米气泡特殊的理化性质以及其在水体增氧方面优势,并测定了微纳米气泡快速发生装置在循环水养殖系统曝气的增氧及衰减试验,循环水系统总水量18m3、每个养殖桶水量1.7m3、水体30min循环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虹鳟密度约30kg/m3条件下,溶氧值可达到19.91mg/L;系统无鱼运行时,1小时内溶氧值可迅速增加7.80mg/L,关机后溶氧值在1.5小时下降到初始溶氧水平(9.1mg/L)。  相似文献   

6.
一种以风车转动作为动力源,通过一系列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送给压力空气泵,再通过连接泵的管道、喷嘴向鱼池增氧,这就是日本研制出的利用风力驱动的增氧装置。  相似文献   

7.
风能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在国外已经开始.日本已经试制成功“风力驱动的增氧装置”,它由风力机通过增力用的减速机构驱动空气泵运转,带有出气孔的塑料管子置于池底,被压缩的空气由出气孔排出,以此达到增氧目的。这一发明已获得日本专利。苏联和捷克也分别采用了这种风力充气式增氧装置。  相似文献   

8.
蒋宏斌 《科学养鱼》2012,(10):83-84
底层微孔增氧又称底充式增氧、底部微孔增氧、底层微孔曝气增氧等,这里我们统一称"底层微孔增氧"。底层微孔增氧装置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获得了国家农机补贴,在全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底层微孔增氧是一种新型水体立体增氧技术,其利用管道将空气输送到池塘底层增氧装置,通过曝气增加水体的上下、左右流动,达到池塘底层水体温度与中上层水体相近,同时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和运动,提高了空气与水接触面,增加了水体溶氧量,达  相似文献   

9.
涡流增氧机是解决越冬鱼池增氧的专用设备,结构新颖,体积小,工效高,且制造简单、操作容易。由于采用涡流原理,叶轮工作时能自由吸由外界大气中直接补氧。被吸空气经机内加热,呈温暖之细气泡进入水体,可达到增氧和避免水温下降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不同进气量和进气压力对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的影响,参照SC/T 6051—2011《溶氧装置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在3个进气压力条件下开展不同进气量的室内清水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进气量条件下,降低进气压力可取得较好的增氧性能;在相同进气压力条件下,装置的氧质量转移系数和增氧能力随着进气量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则呈下降趋势,但在进气压力为0.2 MPa时,其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下降幅度较缓。综合考虑增氧能力和运行能耗等因素,装置的进气参数可设置为进气压力0.2 MPa、进气量0.064~0.081m3/h,在该条件下增氧能力达到29.79~34.36 g/h,氧利用率达到29.83%~32.32%,动力效率达到7.67~8.31 kg/(kW·h)。研究表明,进气量对装置的增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控制进气量对于提高增氧性能、降低增氧装置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高密度养鱼生产中,鱼塘里水的含氧量是提高鱼产量的决定性因素。鱼类的健康受水中稳定的、最佳的含氧量的影响。要确保水中含有足够的氧气,可以定时地输入含饱和氧的水,或采用各式各样的增氧装置。有些地方采用空气压缩机,有的则在高密度养鱼池里采用水车式和叶轮式的组合装置,增氧效果都不错。但这些设备一般都是体积大、重量重,不适宜在小规模生产中和小型池塘里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超微气泡技术在水产养殖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小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生态系统中,以常规鼓风充气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微气泡发生装置,研究对比其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增氧效果、水体相关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响应及对虾生长情况。结果显示:超微气泡能有效地提高水体中溶氧质量浓度,并使之维持更长的时间;与常规充气相比,在超微气泡技术条件下,养殖水体溶氧质量浓度平均高出7.66%,差异显著(P0.05);超微气泡能加快养殖水体颗粒物的降解,并对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结构产生影响;对虾在两种充气方式下,生长率和存活率都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超微气泡技术对提高养殖水体溶氧的效果显著,在对虾养殖中应用是可行的;超微气泡技术为水产养殖新装备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纳米微孔增氧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增氧方式,它主要是利用气泵将空气通过纳米管道形成微小气泡,与水充分混合,达到快速增氧的效果,纳米管道形成的气泡小而均匀,其效果强于以往的增氧设备。近几年,在各地水产养殖中逐步普及推广,效果十分明显。宝应县山阳镇水产科技示范户杨应元,2008年底在自家一口6.12亩蟹池安装纳米增氧设备,2009年取得亩产河蟹187.9千克、亩纯收入6732元的好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效纯氧增氧石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期以来存在于人工高密度养鱼中的缺氧问题 ,最近已有所突破。一种高效增氧器———超微米级纯氧增氧石已经试制成功 ,它的应用为促进人工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帮助。1概述该增氧石采用了 2 0余种矿物质 ,经精细粉碎加工成型 ,并经高温合成。它质地坚硬 ,结构细密 ,因孔径微细且气泡被最大限度雾化而增氧效果颇佳。新型增氧石仅需 0 .1~ 0 .3MPa氧压 ,氧流量控制在 2~ 2 0L/h之间 ,就会在水中均匀发生大量雾化气泡。根据雾化气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计算 ,气泡直径在 5 0~ 1 0 0 μm之间 ,在海水养殖条件下甚至更小。气泡随水体流…  相似文献   

15.
一、弥散增氧机械的工作原理 弥散型增氧机械的工作原理是将富含氧气的空气用鼓风机或其他设备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管,微孔管将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喷射到水中,从而达到向水体中增氧的目的。微孔管是一种由橡塑材料制成,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析新型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的效果。试验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和机械增氧2种方式,设置机械增氧组(溶解氧6~9 mg/L)、微米纯氧增氧Ⅰ组(溶解氧6~9 mg/L)和微米纯氧增氧Ⅱ组(溶解氧15~20 mg/L)3个试验组。结果表明,微米纯氧Ⅰ组大菱鲆的体重增长、成活率、肥满度及饵料转化率高于机械增氧组;微米纯氧Ⅱ组各指标低于机械增氧组。7个月的大规模生产试验(800 m2水面,溶解氧6~9 mg/L)表明,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机械增氧,可以加快大菱鲆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增氧技术,使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吹入输气管道。其缺点是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但优点也很明显,由于输气管道密布微小出气孔且气孔直径小,能够形成细微的气泡,充分增加了气液交换面积,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更丰富,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夏季池塘缺氧的情况;输气管位于池塘底部,能增加底部有机质的曝气,从而使池塘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微孔增氧技术可用于鱼、虾、蟹类的养殖,现阶段很多地区都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研发一种大水体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为大水体的缺氧、水体污染提供一种解决方法。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自动化驱动系统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解决了电能消耗问题;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实现了增氧过程中氧溶解浓度检测和智能感应运行;自动化驱动系统通过智能感应信号和电子差速控制系统实现增氧机原地转向、转弯和直行3种运动模式的移动,增加了增氧面积。使用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增氧试验表明,80 min内1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9 mg/L,2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3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7 mg/L,4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改善水质试验表明能有有效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氮磷含量;养殖试验表明,增加鲤产量35.3%、鲢鳙产量31.2%。  相似文献   

19.
池塘中的鱼因缺氧将头部浮出水面的现象,俗称“浮头”,此时鱼处于挣扎求救状态。有一定养殖经验的人,若按时用增氧机增氧,一般不会使水中溶氧量低到如此程度。但由于某种原因一旦出现浮头,就应立即增氧急救,否则鱼会死亡。本人设计了一套鱼浮头时自动启动增氧机的应急装置,经室内试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以氧锥为气水混合装置的纯氧增氧系统溶氧效率高,但需产生一定气耗及能耗。本研究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通入氧锥纯氧气体流量、养殖水体流量进行科学设计,分析其运行成本,并讨论设计关键问题。结果显示:采用一定锥体结构尺寸氧锥,当通入其纯氧气体流量为14.6 L/min、养殖水体流量为1 327.3 L/min(养殖系统水循环量79.6 m3/h)时,能充分利用氧锥81.88%~89.07%高溶氧效率,提供1 026.8~1 116.9 g/h养殖系统需氧量,完全满足养殖水体300 m3、养殖密度6 kg/m3的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溶氧量需求。氧锥运行耗氧1 252.7 g/h,耗电2.9 kW·h。研究表明,本设计对提高纯氧增氧系统技术性能,推进纯氧增氧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