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都县控制农田害鼠低密度的途径与实践颜正生,郭永康,张明怀,朱龙宝,蔡伟贤,张友明,焦峻森(江苏省江都县植保站225200)江都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东侧,属里下河二级农区,地势平坦,稻麦两熟。由于联产到户后,一度生态失衡、千家万户贮粮条件差...  相似文献   

2.
鼠害是融水县当前农业的一大灾害,经调查,发现有黄毛鼠、田小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居民住宅点褐家鼠最多,占调查总数的90.32%。农田害鼠以黄毛鼠居多,是融水县农田害鼠的主要优势种群。田小鼠次之,调查结果发现农田害鼠活动时间是停晚19时开始,21-22时活动高峰,22-零时活动渐减弱。为防治鼠害,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特别抓好3-4月的害鼠繁殖高峰期。合理使用灭鼠药,推广使用敌鼠钠盐、杀鼠类、溴敌隆;发动群众联防,做到统一时间、行动、供药、投药;室内室外、农田坡地、草地全面投毒,则效果持久、显著。  相似文献   

3.
4.
丁世飞 《植物保护》1997,23(3):45-46
以山东曲阜市植保站1983~1993年共11a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的历史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Bayes则下的多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5个级别的预测模型。经回报,历史拟合率为100%,对1994年的观察资料进行预报验证,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5.
我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有山、有湖、有平畈,属丘陵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为农田害鼠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复杂,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此外还有大豆、芝麻、花生、马铃薯、瓜果和蔬菜,农作物复种指数高,为农田害鼠提供了充足的  相似文献   

6.
阳谷县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谷县位于鲁西平原 ,属黄河冲击平原 ,地势平坦。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花生、大豆也有一定面积。我站自 1982年以来 ,一直对农田害鼠进行监测 ,从末间断。每月中旬以夹夜法调查鼠密度 ,布夹规格为 5 0× 5m ,每夜布夹 60 0~ 90 0只 ,连续 3夜。晚放晨收 ,对捕获的害鼠分别鉴定种类、雌雄比 ,并解剖检查害鼠牙齿磨损情况 ;雄性个体的睾丸下降情况 ,贮精囊是否肥大 ;雌性个体的阴道开孔 ,子宫肥大 ,充血及怀仔与否以及怀仔数量、胚胎大小等繁殖特征。1 农田害鼠种类及发生规律1.1 主要种类调查表明 ,阳谷县害鼠主要有黑线仓鼠、大…  相似文献   

7.
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多元模糊回归预报田昌平,张会孔,宋尚龙(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273100)曲阜市位于鲁中南山区的西侧,农田害鼠种类主要有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种群比为33.4∶36.6∶29.2。夏季6、7月份是农田害鼠年内第一个数量峰期,防...  相似文献   

8.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4,17(4):29-30
稻纵卷叶螟是邕宁水稻的常发性害虫之一,过去在监测与防治上只关注主害代(即早稻第2代和第3代、晚稻第5代和第6代),而对第1代或第7代等次害代很少关注。近年来由于受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技术改制和异常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次害代暴发成灾时有发生,而其发生灾变规律与主害代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摸清其发生特点,笔者从2002年开始做了一些调查观察,认真分析了其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以期为今后测报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商洛市植保植检站1988~2002年中13年农田害鼠系统监测资料及气象资料,以F=3.0作为引进或剔除变量的标准,筛选出影响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的2个主要因子;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预测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经回报,历史拟合率达100%,对2003年观测资料进行预报验证,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和农田土壤重量含水率年际、年代际和年内动态变化进行气候趋势系数法、气候倾向率法和变异系数法等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与农田同期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趋势相反。1997年以来,0~50 cm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农田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大趋势,增大幅度3.062%·10a-1~10.848%·10a-1;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中间土层快上下慢,但趋势不显著;20世纪末本世纪初和2004—2010年两个时段农田土壤含水率增大,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减少趋势极显著体现在前一阶段,而近 年来增减趋势不显著,各层次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均大于前一阶段,但牧草生长高峰期夏季变小。农田和草地土壤含水率年内变化相同,春季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其后极显著下滑,农田由于耕作性失墒等影响,土壤含水率下滑幅度大于草地。  相似文献   

12.
李秋阳  赵秀兰 《植物保护》2012,38(6):147-150
为了解云南沧源县农田害鼠种类、密度、繁殖特性、分布及为害特点,采用"夹夜法",于2010-2011年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沧源县农田害鼠有黄胸鼠、臭鼩鼱、卡氏小鼠、大足鼠、小家鼠、宽齿鼹、短尾鼩等7种。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9.22%;臭鼩鼱和卡氏小鼠为常见种,分别占22.62%和15.18%;其他鼠种占2.98%。混合种群平均鼠密度为2.54%±0.88%;雌雄性比0.94∶1.00。年内夏秋季为繁殖高峰期;5-6月和9-11月为危害高峰。平均怀孕率为31.88%,平均胎仔数(6.92±0.43)只。不同鼠种在不同季节睾丸下降情况不同,夏秋季下降率高。臭鼩鼱具有隐睾现象,睾丸不下降。黄胸鼠和臭鼩鼱分布广泛,全县均有分布。卡氏小鼠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稻区。  相似文献   

13.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采集三个时期不同土壤剖面样品,结合样品实验分析,探究土壤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0~10 cm土层中平均盐分含量为3.919 g·kg-1,土壤盐分表聚现象强烈; (2) 垂直方向上盐分离子中Mg2+变异系数为1.034,变化程度较大,HCO3-变异系数为0.080,变化程度较小; (3) 通过相关分析,硫酸盐与氯化物在表土中积聚强烈,其中SO42-与Na++K+之间相关系数为0.96,Cl-与Mg2+相关系数为0.79;Cl-和Na++K+相关系数为0.72; (4) 通过对比柽柳剖面下土壤盐分含量,夏秋两个季节土壤剖面土壤盐分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0~10 cm土层中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7.37%和21.88%,春季盐分在剖面上呈现强烈的底聚现象,90~100 cm土层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1.53%; (5) 对比不同植被下土壤盐分特征,裸地、草地、林地、耕地四种地表类型土壤中(Na++K+)∶Mg2+∶Ca2+含量之比依次为85∶2.5∶1,16∶2.5∶1,9∶0.9∶1,10∶1.3∶1,裸地中Ca2+含量为0.104 g·kg-1,明显高于其它植被类型中Ca2+含量;Na++K+含量差异不大,平均含量为1.181 g·kg-1;草地中Mg2+平均含量为0.081 g·kg-1,是裸地中Mg2+含量的4.4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测试了黑龙江地区6种主要农业害鼠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为昼行性鼠种,中午时段出现明显的活动间歇期以避开强烈的日晒;莫氏田鼠为昼夜活动型鼠种,日夜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与其生活于草滩底部营食草根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大仓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都为夜行性鼠种,其中以小家鼠和黑线姬鼠最为典型,而大仓鼠和褐家鼠在日间都具有相当强度的活动,褐家鼠则是供试鼠种中唯一在各个时段都有活动的夜行鼠种。6种供试鼠种的主要活动特征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但其活动节律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活动高峰时间、活动强度等差异,表现出这些鼠种与黑龙江地区特定气候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防鼠墙对东方田鼠防治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Buechner)是洞庭湖区重要的害鼠种类,在数量暴发年份,在由湖滩被迫迁入农田过程中会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因此修筑防鼠墙以阻断迁移通路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为了解防鼠墙的防治效果,在2012年4月和7月分别在湖滩和对应的堤内农田进行调查。结果有防鼠墙的堤垸内农田的东方田鼠密度为0.52%,明显低于经过人工捕杀和药物灭鼠后无防鼠墙的农田1.76%(χ2=3.900,P=0.048);迁入农田后的密度下降幅度为98.53%,明显高于无防鼠墙堤垸的86.61%(χ2=11.060,P=0.01)。充分显示了防鼠墙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南方部分丘陵地区农田鼠密度有所回升,湖南省常宁鼠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1-4月平均鼠密度较2009年同期平均鼠密度上升1倍;2010年5月农田鼠密度达到12.90%。常宁农田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1.29%和29.03%,繁殖指数分别为2.33和2.25,黑线姬鼠繁殖指数高于洞庭湖丘岗区同期的平均值,体型较大的黄毛鼠和褐家鼠增加较快;2011年4月江西新余市丘陵区的农田害鼠密度为11.97%.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对上述鼠害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田有害生物暴发性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农田有害生物暴发性灾害发生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制约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益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迁飞性害虫大量迁入降落、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自然因素的不正常变化、预测和防治技术的滞后以及有害生物的入侵是导致农田有害生物暴发性害灾频发的因素。改进农田有害生物灾害预测技术、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提高控制农田有害生物灾害的技术水平、加强植物检疫是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暴发性灾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区农林地SVAT系统水分传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野外试验资料,应用CoupModel模型,对陕北黄土丘陵区2006年6~9月份农地(马铃薯)、林地(刺槐林)SVAT系统水分传输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6~9月份农地作物截留降水仅为刺槐林群落的26.05%;农地蒸发量大于刺槐林地,7月中旬以前农地日蒸发量明显高于刺槐林地,7月中旬以后二者基本相等;刺槐蒸腾量显著高于刺槐林下植被和农地马铃薯,而且日变幅较大;农地和刺槐林地均没有发生地表径流;农地土壤深层渗漏4.08 mm,刺槐林地深层渗漏极小,可忽略不计;农地0~600 cm土层增加储水量89.79 mm,而刺槐林地减少16.34 mm,出现负补偿现象;SVAT系统中,刺槐林地和农地水分收入均为341.06 mm,支出分别为357.41mm和251.28 mm,刺槐林地是农地的1.42倍;刺槐林和农地作物对降水的利用率分别为46.48%和28.41%;刺槐林的截留蒸发量和蒸腾量是农地的2.08倍,显著大于农地,是导致刺槐林群落过度消耗土壤储水而呈现负补偿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作物对农田害鼠发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辉 《植物保护》2011,37(6):64-68
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正在改变着世界种植业格局。本文综述了实验室条件下转Bt基因作物对驯化鼠类影响的研究进展,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农区鼠害的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对农田鼠类种群数量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