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噻虫嗪可湿性粉剂及50%嘧啶氧磷可湿性粉剂滴灌防治玉米三点斑叶蝉,评价3种药剂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药后7 d,3种药剂对三点斑叶蝉的防治效果在85.86%~95.84%,同时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2.
利用KT-10-Ⅱ型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玉米灌浆期三点斑叶蝉的防治试验,研究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施药液量以及喷雾助剂等因素对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影响及对三点斑叶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人机飞行高度为距玉米株冠顶部1m、飞行速度6m/s、施药液量15L/hm2,并加入1.5%喷雾助剂"迈飞"的条件下,喷雾雾滴在玉米冠层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沉积密度分别达到41.9、27.3和14.9个/cm2,对三点斑叶蝉药后1d防效可达91.3%,药后14d防效96.8%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86年8月至1987年7月期间:对南宁芒果扁喙叶蝉(Idiocerus incertus(Baker))春夏秋季种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按照Iwao方法和Taylor方法,应用M~*=α+βM和V=aM~b拟合原始数据,测定其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析了种群的聚集特征和原因,并应用分布型参数拟定了理论抽样数.本文提供的各项参数为该虫春、夏、秋季种群的防治、抽样调查和野外资料分析提供必需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柳杉毛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T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柳杉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柳杉毛虫在树冠上层占16.9%,中层占30.2%,下层占52.9%,且在上中下层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刘政  孙艳  王少山  李国英 《植物保护》2010,36(6):125-127
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6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法、Taylor幂函数法等方法分析了白星花金龟种群在玉米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种群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并且聚集程度较高;分析拟合了白星花金龟在玉米田中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潜蝇姬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wao和Tayla’s回归模型以及6个聚集度指标(C、CA、M^*、M^8/m、I、K),对蚕豆田潜蝇姬小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属聚集分布,为田间调查及保护天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董慈祥  李福亮 《植物检疫》1999,31(6):331-333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美洲斑潜蝇在茄子、豆角田空间分布起先了系统研究,测定结果呈聚集分布,为田间调查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栗鳃金龟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空间分布型统计分析方法对大栗鳃金龟3龄幼虫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栗鳃金龟3龄幼虫在0~10 cm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为田间调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建立了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田间抽样方法,成虫应采用大五点、对角线法;幼虫最适应采用Z字型法;卵最适应采用对角线法。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测报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并对其精准防控,2022年采用Z形抽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设施番茄基地内番茄潜叶蛾虫口密度进行调查,通过适合度检验、聚集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并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模型。结果显示,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虫口密度为0~4头/叶,其中虫口密度为0和1头/叶的频次较多,且频次与虫口密度负相关;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经聚集度指标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呈聚集分布;经m*-m回归分析,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为个体群;根据建立的番茄潜叶蛾田间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可为该害虫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在空间分布出现聚集现象,因此有必要客观度量我国乳业扩张进程中产业空间布局的差异性特征.利用1998-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业的基本经济指标,运用泰尔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乳品制造业的空间布局从发展水平差异性和专业化程度差异性两个视角进行测度.计算结果表明,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别在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和小麦播种前土壤翻耕后进行水平和垂直取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水平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翻耕对其水平分布影响不大; 小麦收获后翻耕前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垂直分布主要分布于5~10cm处,占取样深度土层孢囊总数量的35.8%,翻耕后燕麦孢囊线虫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15cm的土层发生变化,0~10cm的孢囊数量下降而10~15cm的孢囊数量增加。在0~20cm土壤中,翻耕前与翻耕后孢囊数量分别占孢囊总数量的89.4%和88.6%。  相似文献   

13.
应用黑龙江省南部1983—2009年1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长季的土壤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统计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不同生育期土壤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7年来黑龙江省南部玉米生长季不同生育期土壤相对湿度均呈下降趋势,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黑龙江省玉米产区松嫩平原中东大部及三江平原土壤相对湿度正常或偏高,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相对湿度偏低。土壤相对湿度年变化倾向率空间分布特征为松嫩平原中东大部、牡丹江大部呈下降趋势,仅少数地区呈增加趋势。松嫩平原西部偏旱地区的青冈、泰来玉米实际单产与生长季各生育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偏干或偏湿对玉米的产量形成均存在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茶网蝽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利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使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其理论抽样数和若虫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成虫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若虫密度低于2.624 9头/叶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若虫密度高于2.624 9头/叶时由环境因素与昆虫自身聚集习性共同引起。对若虫进行序贯抽样,当防治阈值为4头/叶、分布临界值为1.96时,防治上、下限方程分别为:■和■,百叶若虫量达到471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土壤盐分反演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分的准确监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气候变化、不合理灌溉等因素使土壤盐渍化问题逐渐显现.文中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采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实测土壤盐分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对土壤盐渍化影响较大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及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多光谱遥感指数与土壤盐分构建反演模型,探讨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和比较频次法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生长期间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空间分布型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聚集度指标检验分析表明西花蓟马在白三叶草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利用频次拟合分析表明白三叶草上大部分生长期内其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程度与虫口密度有关系,其空间分布不会因为一些人为干扰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依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的1980~1998年小麦白粉病病情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0和地统计学工具软件GeoEAS提供的两种空间插值方法,即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进行了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的主要监测指标在较大空间尺度的地理分布上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根据空间自相关性,可以用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生成插值图。所产生的多幅地图较合理地显示了小麦白粉病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柳筒天牛是为害沙柳根茎部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严重影响沙柳的生长。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柳筒天牛幼虫的为害特性和空间格局。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柳筒天牛幼虫在单一蛀道内为害沙柳,其为害主要集中在沙柳基部,蛀道分布在地面以上10cm处至地面以下5cm处。柳筒天牛幼虫主要为害地径0.7~1.0cm的沙柳,且多分布在沙丘底部和迎风沙丘。分析沙丘顶部和沙丘底部2块样地柳筒天牛幼虫的数量可知,柳筒天牛在沙丘底部为害率要高于沙丘顶部,幼虫虫口密度分别达到(2.53±0.27)头/丛和(1.84±0.20)头/丛,且差异显著。柳筒天牛幼虫在沙丘顶部呈现聚集分布,在沙丘底部呈现随机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类型差异较为明显,但在两块样地内都呈现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呈现大量聚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