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保大麦13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V24中选择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委员会登记(滇登记大麦2014018号).2015-2016年连续2年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云南省大麦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保山市“十改栽培技术”确保啤饲大麦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十五"农业发展纲要》在提升特色种植业部分指出: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啤饲大麦"。从保山市种植制度改革,小春种植结构调整,解决大小春两季节令矛盾,提高冬闲田地复种指数,有效提供优质饲草饲料,加快畜牧业发展,保障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等方面考虑,通过"十改栽培技术"的有效实施,确保了保山市20年来啤饲大麦快速、持续的发展;从2007年起,保山市啤饲大麦成为小春生产第一大作物,全市2008年啤饲大麦种植面积比1988年增加12倍,多年来啤饲大麦产量比小麦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3.
保大麦14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做杂交组合peaosanhos-174/92645-8,2003~2008经系谱法多年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广适等特点,2012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委员会登记,登记编号为:滇登记大麦2012010号。  相似文献   

4.
保啤麦 28 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23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大麦(青稞)(2023)530030。该品种产量高,高抗条纹病、白粉病,抗锈病,千粒重高,高抗倒伏,麦芽品质优,适宜在云南省冬播种植。对保啤麦 28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并对其选育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大麦新品种临大麦3号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临大麦3号是临沧市农科所麦类作物室2003年通过与省外大、小麦育种材料交换,从江苏盐城引进墨西哥高代材料中的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筛选出的多棱大麦新品种。引种圃材料编号:E03-62。2012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登记编号:滇登记“大麦2012009号”。由于该品种在云南省的昆明、玉溪、保山、楚雄、大理、临沧、曲靖等试验点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证明适合在海拔1400 -1950米之间的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产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1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大麦16号系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YS 500/94DM 3,经系谱法育成的高产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大穗等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登记编号为:滇登记大麦2014008号,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指定该品种为云南省大麦主导品种之一。2017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DP大麦(青稞)(2017)530015。  相似文献   

7.
“湘皮2号”(原编号“1902”)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80年用“76-31”(江苏引进)作母本,“MPYTL—41”(美国引进)作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可作啤、饲型兼用。1992年和1993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员会的审定。产量表现:1990年至1992年春连续两年度参加湖南省大麦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59.1公斤,比对照“矮早三”增产12.8%,居第一位。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46.6公斤,比对照“矮早三”增产13.8%。特征特性:株高80百米左右,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叶耳和外叶脉紫色;二棱、皮麦、长芒…  相似文献   

8.
江海大麦     
江海大麦系海安县农科所1978年用7422大麦经辐射选育而成的高产啤饲兼用大麦。1991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亩产350公斤左右,1983~1990年,经省、市、县7年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亩产336.38公斤,比对照矮早  相似文献   

9.
云大麦 10 号是以云大麦 1 号为母本、 06YD-6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和夏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分蘖力强、高产稳产、抗倒伏和适应性广的饲用大麦品种,于 2020 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 GPD 大麦(青稞)( 2020 ) 530019 。该品种适宜在云南海拔 1000~2400m 秋播大麦种植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龙饲麦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二棱皮大麦红04-26为母本、二棱皮大麦苏啤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复合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黑龙江省第一个饲用大麦品种,2021年10月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大麦(青稞)(2021)230019。该品种属春性中熟大麦品种,具有高产、抗逆、广适、高蛋白等优点,在生产中要适期播种,适量保苗,科学施肥,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1.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影响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鉴定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的基础上,筛选抗旱指标,可为培育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16和2017年在大麦生长主要需水期平均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武威市进行田间试验,以3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的筛选。干旱胁迫对测定的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穗长、单株粒数、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大麦抗旱性86.3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大麦种质资源抗旱性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单项抗旱系数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依次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穗长、株高、分蘖、穗粒数和千粒重,各指标DC值与WDC值间的关联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产量、单株粒数、分蘖、穗长、穗粒数、株高和千粒重。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依据抗旱性从强到弱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1级5份、2级1份、3级11份、4级10份、5级3份。除分蘖和千粒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着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回归分析表明, 5个测定指标均与D值密切相关。干旱胁迫对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确定了D值为适宜的抗旱鉴定指标。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大麦种质资源甘啤7号、Z06-278-9、MERIT、NEVADA和西藏25,可为大麦抗旱育种、抗旱机制以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产量可作为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简单、直观的抗旱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1 选育经过 1998年,吉林农业大学以黑农38号为母本,吉农8902-15(吉农10号)为父本,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成欧科豆25号.原品系编号为吉农9823. 1998年组配,1999年种植F_1,去除伪杂种,鉴定真杂种45株;2000年,种植杂种F_2,以生育期为主要目标选择单株;在45个株系中,选取中早熟株90株;2001~2003年,进行株系鉴定,优中选优,连续选优,选择优良中早熟株系.2004~2005年,进行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决选出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都优良的品系吉农9823;200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东区区域试验,2007~2008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东区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3.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辽谷12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2006年从朝新谷5号中选择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2007年将所选择的变异株辽07-5种植成株行;2008年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2009年参加了辽宁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同时进行多点示范。2009年12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  相似文献   

14.
<正>朝谷20是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来源于国家鉴定品种燕谷16号田间选择的优良变异单株,经多代定向选育而成。2015年参加辽宁省谷子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908.15kg,较对照朝谷13增产9.72%,居第1位,在7个试点中全部增产。2016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委员会备案,备案编号:辽备谷2015001。朝谷20属于中熟品种,平地  相似文献   

15.
吉豇2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2009年从当地农家品种双色豇豆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豇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142.98 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2.15%,居第1位。2018年参加国家豇豆新品系联合生产试验,平均各试点产量为152.9 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9.29%,居第1位。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豇豆2020002)。  相似文献   

16.
海安大麦,由江苏省海安县农科所用沪麦1号大麦与早熟3号大麦杂交,于1972年选育而成。经多年试验,示范,表现较好,1985年经江苏省品审会鉴定通过。目前不仅在本省各地种植,而且在浙沪、皖、鄂等省市示范推广,全国巳发展到70余万亩。  相似文献   

17.
扬农啤7号(原名苏B0505)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于2005年育成。2010年2月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苏鉴大麦201001。该品种于2010年由江苏申川种业有限公司引进,上海市川东农场种植业中心并在第一、二、五、七作业区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产量表现2010年秋播,七区播期10月30-31日,667m2播量9.25kg,播种面积29.48hm2;一区播期11月2-5日,播量11.5kg,播种面积46.23hm2;二区播期11月6日,  相似文献   

18.
条纹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普遍危害性,在河南省大麦种植区时有发生。本研究以寻找抗大麦条纹病优异种质为出发点,采用自然发病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6个大麦品种系条纹病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大麦105、驻07048和驻04097等6个品种表现免疫,保大麦14号、凤大麦14号和浙皮10号表现高抗,川农饲麦5号和皖饲14008表现抗病,华大麦17号、单诱09-41、驻4-238和驻大麦4号表现感病,扬农啤10号表现高感。鄂大麦105、驻07048和驻04097等11个品种对大麦条纹病具有抗性,可作为抗条纹病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朝谷20是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来源于国家鉴定品种燕谷16号田间选择的优良变异单株,经多代定向选育而成.2015年参加辽宁省谷子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908.15kg,较对照朝谷13增产9.72%,居第1位,在7个试点中全部增产.2016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委员会备案,备案编号:辽备谷2015001.朝谷20属于中熟品种,平地和坡地均可种植.适宜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透心绿蚕豆新品种保绿豆1号系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该所1998年从保山透心绿蚕豆老品种中选择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2009年经云南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