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铃薯、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和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农业科学家关注。以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为主题,探讨了该种植模式对3种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在种植密度方面,合理的间距可以减少农作物间的竞争情况,有效保障光照和空气流通,进而促进作物生长。适当施肥和灌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进一步提高产量。叙述了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有望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可行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郝永征 《中国种业》2014,(11):55-55
玉米是郸城县主要的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3万hm2左右。占全县秋作物播种面积的60%,在中、西部多个乡镇,玉米种植比例可达到85%以上。玉米产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郸城县的秋粮生产和农民收入,而施肥管理是玉米增产的关键因素。在对玉米施肥习惯上,农民往往偏施氮肥,而忽视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生产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玉米产量不高,以及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本试验,研究探索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产、高效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高产创建随之而来土壤肥沃,面积宽广,东北素有黑土地之称,玉米是其中主要的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近2亿亩。为了让更多玉米种植户能种出"中国好玉米",满足了人们对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需求,先正达R携手当地植保部门以及经销商共同开展了玉米高产创建的活动。先正达R玉米博览会在肇东市绿色农业区就此拉开序幕。博览会期间,每个时期的对比效果,让全省的玉米大农户亲眼目睹了先正达R高产创建的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大豆、玉米、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等常见旱粮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组装创新,探索出包括"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和"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鲜食旱粮作物新型的高效种植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单作套种和秸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模式与鲜食旱粮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还进一步提高了旱粮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安军 《种子世界》2014,(10):53-53
<正>近年,玉米用于饲料消费的数量持续增加,玉米种植效益连年提高,明显优于其他作物,导致大豆、水稻等作物耕地逐步改种玉米。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双城地区,玉米已成为大多数农户作物种植的首选。如何通过更好地改善玉米栽培技术,进而提高玉米产量,成为当前双城玉米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1适时早播适时早播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雌雄穗分化和籽粒灌浆的需要促进果穗充分发育、种  相似文献   

6.
该模式是以冬小麦为前茬作物的套种技术,同时又在朝天椒中间作大穗型玉米。根据小麦、朝天椒、玉米三作物的生育特点、经济性状表现及生育进程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调整时间差有效地利用生育季节和作物边际优势,使之产量提高,效益增加。1材料和方法1.1供试作物品种小麦品种选用新麦18号,属于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是目前豫北地区的主打品种;朝天椒品种为日本三樱椒,是目前黄淮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病品种;玉米品种则选用高产优质大穗玉米新品种安玉13号。1.2种植方法及管理试验设在内黄县楚旺镇北街,试验地为砂壤土,设四个处理:①小麦套朝天椒;…  相似文献   

7.
<正>青贮玉米是指利用鲜嫩的玉米茎叶作饲料的玉米,特点是生长迅速、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茎叶产量。种植高产优质的饲用作物用于制作青贮饲料是解决因解决不平衡而产生草畜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的前提。青贮玉米以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耐贮等特点被称为"饲料大王",当之无愧地成为畜牧业最主要的饲料资源。因此,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对促进畜牧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种养收入  相似文献   

8.
北方玉米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病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的种植和管理对收获效益影响显著,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不但能有效防治病害问题,还能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在玉米种植生产中,应运用好先进的种植技术,做好全方位的保障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好影响玉米生产的各种病害,让玉米种植顺利实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遵义县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经济型作物面积逐步扩大,粮食型作物面积不断缩小.稳定和增加玉米产量,只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大力推广"紧凑型玉米,实行规范化栽培,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为摸索其规范化栽培,1998年选择了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农户集中连片种植掖单13号紧凑型杂交玉米,实行规范化栽培,以总结其650kg/667m2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坡耕地玉米不同间作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玉米间作蔬菜和牧草等模式对田间通风、透光等生态效益和作物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间作基部的风速平均较单作增大30.3%,玉米等行距单作基部光照强度较间作减少12.9%;玉米宽窄行盖膜和玉米间作马铃薯的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4.3%和13.3%;玉米间作辣椒和玉米间作白菜总产值分别比玉米裸地种植增加145.1%和118.1%;玉米等行距盖膜和玉米宽窄行盖膜总产值分别比玉米裸地等行距单作处理增加14.1%和9.9%.说明玉米盖膜间作能改善田间环境条件,是山地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榆林清涧县粮饲兼用作物,在清涧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种植模式技术含量底、种植密度低,产量低。本文对陕北榆林地区玉米宽窄行增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采取科学的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以期为提高陕北榆林地区玉米产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秋大蒜生育期长、品质好,销量高、效益好,是不少菜农优先选择种植的蔬菜种类。秋大蒜种植,前期气温较高、降雨少,不利于发芽出苗;中期天气寒冷、气温低,雪、冻多,影响生长发育,产量、效益受到影响。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适地选择、良种选用、整地、科学施肥和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以下介绍提高秋大蒜产量、品质和效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环球     
正转基因作物提升全球农业效益19年间全球农业收入达1503亿美元转基因作物广泛种植的19年间,经济环境效益稳步增长。转基因作物产量高可保障农民使用更少的土地资源获取更高的收益,同时转基因作物还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更高的产量:抗虫棉花、玉米可有效减少害虫危害,提高作物产量,1996-2014年,抗虫玉米、棉花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喜水喜肥的高产作物,而80%以上的玉米种植面积靠天然降水,其需水规律很难与天然降水相吻合,形成十年九旱,是高产作物产量并不高的直接原因。用高粱的抗旱耐瘠薄性来改良玉米,自然就成了育种家们的憧憬。宛新1号系河南省南阳地区农科所苏子  相似文献   

15.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还田和秋覆膜是西北旱地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中有效的节水增产措施。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作物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甘肃省通渭县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比较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单一玉米秸秆还田、麦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单一麦秸秆还田和传统平作种植对西北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冬小麦全生育期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0~200 cm平均土壤贮水量在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分别提高6.1%和9.6%,而单一秸秆还田分别提高0.7%和4.6%。在降水偏多的2011—2012年度,除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比传统平作低19.0 mm (P0.05)外,其余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在降水偏少的2012—2013年度,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平均比传统平作多耗水39.1 mm,其中,两个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返青至拔节阶段的耗水量,显著降低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并增加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调用。与传统平作相比,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可使小麦籽粒产量提高31.0%~69.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6%~43.0%;而单一秸秆还田的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2%~28.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11.6%。以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增产效果最好,2年平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传统平作提高51.1%和41.7%,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在西北旱农区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首次发布对2007年玉米、稻谷等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预测。一、玉米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2735万公顷,较2006年的2705万公顷增加30万公顷,增幅1.1%。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使一部分大豆播种面积转移为玉米。  相似文献   

18.
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覆膜和育苗移栽均可延长玉米生长期,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育苗移栽130cm大垄通透种植比对照增产51.5%,且利于机械化种植,是寒地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北部极早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是全国极早熟玉米主产区.本区具有无霜期短、积温少、降雨量少等特点。玉米是该区主要粮食、饲用作物之一,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同时有着较大的比较效益。发展极早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本区玉米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作物和粮食品种,其种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玉米的高产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的玉米有比较广的种植范围,但是产量不是很乐观,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高产技术的研究很重要。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