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竹在杉木与毛竹混交林中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用聚集度指标(C;I;1_δ;x~*和C_A等)及x~*-x,log S~2-log x的回归等测定方法研究了毛竹在杉木与毛竹的混交林中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毛竹的空间分布型是呈聚集分布图式(α>0,β=1);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α>0);个体群的分布近似随机的(β=1)。根据Iwao的x~*与x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立竹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抽样面积。如毛竹密度为1000株/公顷,应抽取0.124公顷的样地,其精确度才达到90%。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立标准地对毛竹低产商品林地下茎进行调查,了解其结构、生长规律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总结了改善毛竹低产商品林地下茎结构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毛竹生物量的方法,为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内设置1块100 m×100 m的固定标准地,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100个调查单元,用全站仪对每株毛竹进行精确定位调查,基于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择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竞争指数和目标竹最近邻竹株数4个空间结构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各空间结构因子的重要性表现为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最近邻竹株数>竞争指数; 聚集指数与单位面积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较高聚集程度是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前提条件; 年龄隔离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产毛竹林的年龄隔离度≥0.5; 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最近邻竹株数增加而降低,当目标竹有4株最近邻竹时,最有可能获得高产; 随竞争指数增加,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毛竹纯林与竹杉混交林竹材形态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5个竹材形态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立竹平均胸径较毛竹纯林大5.0%;立竹全高、枝下高与立竹胸径呈正相关,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9.0%、8.7%,竹杉混交林对立竹全高、枝下高增大的贡献率小,分别为2.7%、3.1%;竹林经营类型对立竹胸高、竹壁厚度的影响较全高、枝下高大,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提高6.9%;尖梢度值与立竹径级不相关,与竹林经营类型密切相关,竹杉混交林显著大于毛竹纯林,增加幅度达20.9%。尖梢度值≥0.4的为竹材匀称竹林,<0.4的为竹材不匀称竹林。 相似文献
5.
论述毛竹纯林经营中出现的生态退化问题。指出与竹木混交经营模式相比,毛竹纯林经营模式已出现明显的竹材产量下降、竹株质量变差、竹林地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群落种群多样性降低、林分自身抗御虫害与自然灾害能力下降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要树立资源持续利用的经营思想,着重强调实行竹木混交经营模式,增加物种多样性和层次复杂性,以形成适合竹林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竹山常在,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长鞭红景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鞭红景天是国家第二批确定的二级保护植物,处于近危状态。该文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丛生指标Ⅰ、扩散型指数16及其检验、Cassie指标、平均拥挤度与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 M^*对的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P1、P3和P5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P2、P4和P6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各群落中聚集强度差异明显,其顺序为:P5〉P3〉P1〉P6〉P2〉P4;通过Iwao M^*对的回归模型分析和Taylor幂指数法检验也得出相似结果,即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为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偏向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周宁县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树种空间分布型均符合Neyman分布(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8.
油茶主要病害空间分布格局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s M* 与M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要病害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茶叶枯病;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煤污病;Neocapnodium; sp.在油茶林中呈均匀分布;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s;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软腐病和藻斑病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Iwao's回归分析表明叶枯病的分布为均匀分布且病株个体间相互排斥,在油茶林中呈扩散性危害趋势;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和藻斑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之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林中呈均匀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毛竹主要病虫害生态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生态空间分布的分析方法,研究5种主要毛竹病虫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为聚集分布,黄脊竹蝗、蠕须盾蚧为随机分布,刚竹毒蛾、竹笋禾夜蛾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蚱蝉成虫在其产卵危害林内不同时期及日不同时刻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度在一日之内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时期随密度和龄期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尤溪县西滨镇彩洋村,对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实施大年强度采伐、定量留养、控制新竹数量,合理施肥,小年留笋养竹等技术措施。实施5 a后结果表明:改善了竹林的生长条件和竹林结构。竹林密度增加84.8%,立竹平均胸径从8.6 cm提高到10.1 cm,竹笋产量增加18.9%。竹材产量增加47.8%。Ⅲ度以下的青壮竹占全林竹的75.6%,Ⅳ度以上老竹从试验前27%下降到24.4%,小年竹占立竹总数的43.8%,每年林地孕笋竹和换叶竹的数量达到相近,完成了大小年转变到花年毛竹林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不同覆盖模式对毛竹林出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林开展传统促笋覆盖(糠壳+鸡粪+稻草,记作F1),两种新型覆盖(糠壳+鸡粪+高粱秆、竹酒糟+鸡粪+高粱秆,分别记作F2和F3),以及不覆盖(对照,F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发笋历程、笋体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1)3种覆盖模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毛竹笋早出,F2和F3模式效果好于F1,3者在3月20日前出笋的比例分别较对照多出约20%、18%和4.5%;2)就同期笋高而言,仅F2、F3显著大于对照,F1的影响不明显,但3种模式均显著地增加了毛竹笋基径;3)尽管F1对笋早出和个体大小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单位面积出笋数量却远较其他模式大。毛竹林采用F1、F2和F3模式后,笋产量分别可达对照的2.5倍、1.9倍和1.6倍,收益则分别为对照的2.5倍、2.2倍和1.8倍。建议在山区毛竹林笋用经营中,就地取用农林废料实施覆盖是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又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
竹子纯林经营方式削弱了竹林水分循环作用,与乔灌木混交竹林相比,其水分循环是不完整的。竹林水分变化又影响到竹林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变化。通过对竹子纯林经营水分循环变化的研究,表明乔灌木对竹林起着“引水”和“提水”的作用,是其它各种人工方法都难以取代的,因此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从森林群落生态学的角度对竹子混交林的效益、保护、营建、培育等方面开展研究,大力提倡混交林经营。 相似文献
16.
测树因子二元概率分布:以毛竹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二元联合熵函数,仿照一元最大熵函数的推导过程,构建测树因子二元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指出该函数实际上是二元多参数指数族分布,其幂是二维连续函数空间基的线性组合;一元与二元最大熵函数的构建可以得出:这种构建模型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测树因子二元以上概率分布的情形;对二元最大熵函数与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做对比分析,并指出前者具有更广的适应性;对已有二元函数如二元SBB函数与二元Beta函数做了概述,介绍SBB函数初值选取方法,并指出二元SBB函数能反映2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程度;用二元最大熵函数、二元SBB函数与二元Beta函数分别测量浙江省域尺度毛竹胸径、年龄联合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前2者的测量精度非常高,都适合于描述毛竹胸径、年龄联合分布规律,回归离差平方和、R2与柯尔莫哥洛夫检验统计量依次为9.97677e-05,0.9960,0.99983;0.00084,0.96400,0.97998;二元Beta函数测量精度最低,函数初值选取与变量区间变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树种测树因子的基本特征,调查了15个30m×30m针阔混交林样地,进行了林分树种测树因子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中乔木层共有49个树种,物种丰富度较高;针叶类树种株数比例占34.71%,阔叶类占65.29%;林木平均密度为1260株/hm2,树种间密度差异明显;林木胸径范围为5.0cm-74.0cm,树高范围为3.4m-18.8m,东西冠幅范围为0.6m-10.6m,南北冠幅范围为0.7m-10.7m,同一树种不同个体间及不同树种间在测树因子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表明针阔混交林能较好地利用生长空间,为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参考IS013586—2000标准对带有初始裂纹的毛竹进行三点弯曲试验(SENB),研究毛竹的I型弦向断裂行为,采用刚度修正法确定临界载荷PQ的值。结果表明:毛竹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平均值为15.80MPa·m^1/2。 相似文献